这是一个gdp从不到4000万元的城乡接合部,到如今即将突破500亿元的产业新城;
从改革开放和创新的“探路者”,到中国医药创新的先锋军、中国高性能纤维材料重要基地、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
历经四十年上下求索、奋发有为的市开发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后发先至”殷殷嘱托最具说服力的实践地,是连云港改革开放之路上重要的发展地标,展现了改革开放在连云港取得的巨大成功。
市委常委、市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商振江表示,40年来,市开发区人始终挺立在改革开放大潮前,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接力奋斗、砥砺前行,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书写了全面突破的标志性变革。
砥砺,致远!市开发区将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勇于创新体制机制,高举港城高质量发展“一面旗”。
初心,如磐!市开发区将在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努力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先行区、高质量发展前沿阵地、“后发先至”高标准践行地。
勇立潮头坚守发展第一阵地
连云港最“开放”的园区——市开发区,转眼间已走过四十载风雨。四十年来,园区定位日渐清晰。
1984年12月19日,国务院下发了一份编号为(84)国函字183号的文件——《国务院关于南通、连云港两市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批复》。
这份特殊的文件中写道:连云港要利用地理优势,发展与沿陇海线铁路各省的经济技术协作,为腹地的经济发展服务。并且可以有准备地逐步兴办经济开发区,目标是将连云港、南通建成“华东地区新兴的工业、外贸港口城市”。
这就确定了市开发区必须高度关注工业发展。过去的四十年,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发展工业经济的市开发区成功走出一条产业驱动增长的发展大道。
数字是最好的记录者。1984年,市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3686万元;2023年,这个数字跃升至472.86亿元。40年来,市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了约618倍……更为重要的是,在过去的40年,市开发区创造了连云港数以百计的纪录。
在这里,诞生了中国医药创新前20强企业中的四家企业;
在这里,集聚了中国高性能纤维关键技术的“攻坚者”;
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支1.5兆瓦级风电叶片;
……
在诸多的“第一”“率先”突破中,市开发区形成了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三新一高”主导产业集群,成功为连云港工业经济发展“打开局面”。
作为港城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市开发区发展每一步都踩准了时代鼓点,更为中国医药、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培育了恒瑞、中复神鹰、中复连众等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
数据显示,40年来,市开发区累计培育过100亿元企业1家、50亿—100亿元企业2家、10亿—50亿元企业9家。
市开发区成立40年来,历经了从传统的制造业到“三新一高”转型,如今“三区”(开发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叠加的特色更让市开发区塑造了“4+n”(即以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骨干,以大宗商品贸易、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为支撑)的产业格局,成为全国最大的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碳纤维生产基地和亚洲重要的风电装备研发生产基地。
可以说,每一次产业调整都促成了本土中小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本土创业氛围不断升温。
40年风云际会,40年奋力发展。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处于港城改革开放与创新前沿的市开发区,正拿出创业创新的精气神,开好“顶风船”,做好表率,努力推动港城产业经济向着高质量的彼岸纵深推进。
向“新”而行激活开放强动能
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市开发区一直充满创新动力。
2004年1月3日,恒瑞医药的“艾瑞昔布”“那格列奈原料及制剂的研究开发”项目被列入“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中;
2006年3月27日,中复连众生产的长37.5米风力发电机叶片从生产线上下线,标志着国产首支1.5兆瓦风力发电机叶片诞生;
2007年10月30日,中复神鹰揭牌暨万吨碳纤维首期工程开工典礼在市开发区大浦工业区举行,中国碳纤维产业化落地;
……
这一个个时间节点故事的背后是市开发区创新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成为无数企业依靠创新发展壮大的“港城基因”。
数据显示:从这里获批或产业化的国家ⅰ类新药数量达到24个,获批数量分别占全国的15%、全省的50%。中科院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满负荷运转,自主培育院士、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实现“零”的突破,累计挂牌上市企业58家,连续9年荣获中国专利奖,全区研发投入占比、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如今,市开发区正坚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全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努力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40年来的技术积累,让这里面对外界转型压力时更加从容。
如今,一批崭露头角的“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为市开发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的后续动力,而恒瑞、康缘、中复神鹰、豪森等王牌科技企业,已经成为市开发区蜚声国内外的“名片”。
在创新引领的同时,市开发区努力营造政府、市场和企业共生共荣的良好生态,将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40年来,市开发区服务体系和营商环境逐步优化。特别是近年来,市开发区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行政审批、机构改革、国有企业等一批改革事项在全国、全省先行先试,“项目服务推进群+问题清零群”“不见面”服务机制在全省开发区推广,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全国经开区前30强。
如今,“开发区速度”“开发区效率”成为投资商的点赞高频词。
市开发区的活力还体现在对新机制的探索上。市开发区这块“试验田”上分出了许多小块“试验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新平台:
——2018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连云港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综合保税区,成为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2019年8月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已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超200项,其中分别被全国、全省复制推广3项、50项。
可以说,借助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三区叠加”,市开发区以全市2.7‰的面积,贡献了全市近三分之一的实际利用外资、五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八分之一的新设企业,成为全市双向开放的重要“名片”。
港产城人交融绘就幸福图景
站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市开发区,不仅见证了一座产业新城的崛起,更让奋斗的个体在这里找到幸福生活。
市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玉祥表示,市开发区发展奇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得益于历任市委市政府和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也是广大建设者、企业家开拓进取、奋勇拼搏和每个市开发区人倾力支持、广泛参与的结果。
一切的信念植根于人,一切的力量来源于人,一切的辉煌也面向于人。
40年的变化,既奔腾不息、波澜壮阔,又静水流深、润物无声,因为它珍藏在这座城市的每一处角落,积淀在每一位市开发区人的内心之中——
朝阳三代劳模让荒山变为“桃花源”,小小黄桃变为朝阳人的“黄金果”;
成千上万的盐场人在昔日盐田成长出的企业中为幸福生活奋斗;
黄九埝的农民已经融入市开发区城市化进程中,他们的后代在昔日的旧村居找到了新的生活希望;
……
一个个热气腾腾的个人奋斗史,支撑起一部更细腻、更多彩、更壮阔的城市沧海桑田发展史,每个披星戴月的你我都在这里找到生活意义。
如今,市开发区幸福生活正在全面铺开,城市新几何中心形象日益彰显。
——“五横八纵”路网框架全面提档。市开发区加快“城市几何中心”与海州、连云、赣榆三区互联互通,积极推动猴嘴片区路网改造提升,通园路、台东路、新航路、台北路等全面通车。
——市一院开发区院区、苍梧小学开发区分校、新海初中开发区校区、先锋生活文体休闲广场等相继建成投用、开业,未来城五星级酒店、绿地城市综合体、标准化商贸餐饮服务点等加快建设。
——大气优良率持续改善,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100%,实现历史最优;农民工工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全面运营,“保交楼”扎实推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在这里美好与美好总会相遇。个人奋斗与城市发展、时代变革同频共振。追梦人、奋斗者,铸就市开发区“发展奇迹”,创造一座城的精彩。
这里,每个人对新一天都有不断探索的精气神;
这里,每个人走过的每一步都烙印着“奋斗”足迹;
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希望,都可以被慰藉心灵,成就梦想;
……
这就是徐徐铺展的城市几何中心的市开发区新起点,这就是港产城人融合的开发区新愿景。
时光疾驰,梦想不老。从宏阔的历史进程看,40年是一个历史单元;从成长的自然规律看,40岁的市开发区正走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奋力谱写出永不褪色的旋律。
改革开放再出发,40年的市开发区正青春。
下一篇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