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万户千家,一头连着发展大局。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聚焦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全面推进“宜业”城市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突出重点群体就业、强化公共服务质效,努力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2022年至2024年,全市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8.46万人,达到全区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同比增长12%;大学生来呼、留呼就业人数从每年3万人增长到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从31万人增长到36万人。呼和浩特正全面迈向就业理想之城、创新活力之城、人才集聚之城、宜业幸福之城。
就业机会更加充分。2024年6月,毕业于南昌大学的耿华接到了中材锂膜(内蒙古)有限公司的“offer”,开启了职场之路。这家高新技术央企不仅给了他不错的薪资,还相应地解决了食宿问题,让他可以安心地工作。而这仅仅是数万高校毕业生在呼和浩特求职故事中的一例。
建设具有首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扩大就业空间,成为呼和浩特打造“宜业”城市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呼和浩特“六大产业集群”投资总额超过1.16万亿元,950个重点项目、164个重点产业链项目启动实施,带动就业4.5万人,布局亿元以上服务业重点项目156个,总投资1623亿元。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达到25个,打造中央商务、商贸流通、科技创业、旅游休闲、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六类集聚区形态,入驻企业8000余家,吸纳就业8.3万人。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平台经济等新业态企业遍地开花,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采访中,很多受访者都表示,在呼和浩特就业真的很舒心,不仅机会多,而且机会好,伴随首府快速发展的步伐,来这里“扎根”就选对了。
政策体系更加完善。2024年年初,位于赛罕区的一家花卉市场开业,同时也得到了市里的创业补贴。这家花卉市场是赛罕区的招商引资项目,在运输、管理、物业等环节上提供给周边乡村30多个就业岗位。花卉市场经理李文香高兴地说:“从创业到就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现在带着大家一起干,感觉浑身都是劲儿。”
呼和浩特坚持稳定就业、扩大就业、高质量就业并举,出台就业补助资金使用管理、企业扩岗补助、基层服务项目补贴等各类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文件107个;多渠道筹集就业资金19.26亿元,拨付吸纳就业补贴、求职补贴、创业补贴等各类补贴资金12.35亿元;强化金融支持,发放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2.85亿元;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为10.21万户参保单位减负16.29亿元。通过“免申即享”“直补快办”模式为3.46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资金4.03亿元,促进企业减负提能扩岗。创业环境更加优质。来自西安的小肖和朋友们共同经营着一家无人机培训公司,小肖对这里的营商环境表示很满意。
近年来,首府实施了优化营商环境“4.0”行动,企业开办全流程网办率达95%;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由1296项精简到405项,进入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行列;首府获评“2024年十大最具投资价值的城市”“2024中国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城市”。全市建成创业孵化基地35家,入驻企业1056户,征集572个优质创业项目,打造全国首家集“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于一体的“四众市场”。实施“马兰花”创业培训计划,组建145人创业服务专家指导团,累计服务初创企业1200家;打造优质创业培训机构105家,针对优秀创业者开展创业培训1.45万人,带动1.2万人就业创收。三年来新增市场主体20万家,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释放。
聚才效应更加凸显。从“人才新政10条”“引人留人18条”到“人才强市25条”,首府人才政策不断迭代升级,人才吸附能力持续提升。积极开展各类引才活动,以开放思维不断培育和涵养人才发展生态圈,从而使首府入选“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全国50强”。
呼和浩特深入推进“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丁香扎根行动计划”,先后实施“职场引航”“入校送岗”等24个专项帮扶行动,实现大学生留呼就业13.93万人,接续启动了“三年十五万青年留呼行动”。实施“技能呼和浩特”行动,打造1个国家级和两个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新建市级就业技能实训基地和职工培训中心74家,开展技能培训11万人次,技能人才总量突破45万人。建成首批自治区级人力资源产业园,每年提供人才择业、流动服务25万人次,正在全力申报国家级产业园。首府人才创新能力指数上升到全国第30位,逐步成为全区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来自四面八方的毕业生齐聚青城,在托起个人命运的同时也托起了青城发展的无限可能,一个个充满朝气的生命成为这座城市蓬勃跃动的音符。
就业服务更加精准。玉泉区很多小区的居民在周末都会及时收到网格员发到居民群里的培训通知,例如电脑操作、家电修理、中医按摩等技术培训,有需要的居民可以参加这些免费的技术培训,从而实现再就业。很多热门培训岗位更是一票难求。
呼和浩特积极搭建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点,全市85个街道(乡镇)、1314个社区(行政村)全部开设公共就业办事窗口,建设了“丁香扎根”服务基地、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商圈”就业服务站、大学生留呼就业服务站等特色基层服务平台38个,建成辐射全域、覆盖全民、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政校企就业联盟”,与24所驻呼高校、3个园区、1400家企业搭建就业供需平台,开展就业创业服务进校园活动57场,举办大型招聘活动384场、直播带岗活动644场,提供就业岗位80.2万个次,达成就业意向13.31万人次,直播累计观看达150万人次。打造全区首个集合政策经办、信息监测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就业服务云平台,包含智能信息监测等7大模块、63个子模块,统筹设置471项经办功能,就业服务实现“一网通办”。
就业底线更加牢固。聚焦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首府强化针对性就业帮扶举措。打造“呼和浩特烧卖制作工”“武川莜面制作工”等5个国家级、自治区级特色劳务品牌,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活动27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36.74万人。实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联盟计划和“千企连千兵”计划,建立联盟企业1000余家,提供岗位1.6万个,帮助3500余名退役军人、军属实现就业。多措并举帮扶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实现就业3.84万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3.53万人,“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
就业权益更有保障。“微信扫一扫,维权更从容”,2024年7月,由呼和浩特市人社局牵头,联合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成立了打击恶意欠薪违法行为工作专班,强化恶意欠薪打击力度,并及时推出“欠薪找我”维权二维码,以方便农民工维权。“小码大爱”让农民工少跑腿多受益,此举得到了农民工友的一致称赞。
据了解,呼和浩特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更加健全,培育了170名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打造了11家金牌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以大中型企业为重点新培育357家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年度仲裁结案率达到99.87%。积极构建工会、检察、法院、人社、司法、信访多方合作机制,实现工会调解与仲裁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程序有效衔接,合力调处案件2302件。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动态保持在95%以上。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1.15万人、72.37万人、58.83万人,较2021年底参保人数分别增长185.2%、101.2%、122.3%。
下一步,呼和浩特将继续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启动实施“就业促进工程”,落实重大规划、重大项目影响就业评估机制,开展“产业扩岗”“三年十五万青年留呼”“青创助航”等系列行动,厚植人才发展沃土,推动首府全面建成宜业乐业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