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商攻略 - 治沙攻坚 确保黄河安澜——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一周年综述

治沙攻坚 确保黄河安澜——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一周年综述

来源:2024-06-05 来源:中国绿色时 时间:2024-06-15 16:00:39 查阅:15

治沙攻坚 确保黄河安澜

——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一周年综述

茫茫沙海,滔滔黄河。大河奔涌东流,在祖国北疆绘出一个壮阔的“几”字大弯。

黄河之“黄”,来源于泥沙。在黄河“几字弯”片区,分布着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和腾格里沙漠,以及阴山、太行山、吕梁山、贺兰山、六盘山、秦岭等山系和乌梁素海等湿地湖泊,山水林田湖草沙七大生态要素俱全。

作为新时代“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之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是重中之重。攻坚战重点是治理黄河左右岸线的流沙,沿线的“沙头、沙口、沙源”、十大孔兑粗沙区、河套灌区平原盐渍化以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少黄河输沙量。到2030年,黄河“几字弯”片区将通过重点解决好沙患、水患、盐渍化、农田防护林、草原超载过牧、河湖湿地保护等六大生态问题,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确保黄河安澜。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拉开战幕以来,位于片区的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5省区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全面发力,全力推进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

政策推动绿美北疆融合加速

仲夏时节,乌梁素海碧波荡漾,成群候鸟嬉戏,葱郁的树木倒映在水面,游牧特色村庄散落其间。波光浩渺、蓝绿交织,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乌梁素海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因生态环境优越,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誉。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第一站便是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

在巴彦淖尔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以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贺兰山等为重点,全面实施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加快沙化土地治理,保护修复河套平原河湖湿地和天然草原,增强防沙治沙和水源涵养能力。

5省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位推动、系统谋划、同频共振、深度融合,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迅速铺开。

2023年7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率先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市本级安排配套资金,通过铺设沙障、造林种草等措施,日均治理面积超1万亩,截至目前完成沙化土地治理500万亩。

8月27日,国家林草局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召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现场推进会,标志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正式启动。

各省区相继成立以省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明确部门职责,动员指导各地抢抓有利时机,抓紧开工建设,高位推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现场推进会,明确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内蒙古片区涉及7盟市35个旗县(市、区)。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以强化防风固沙、减少黄河输沙量为主攻重点,聚焦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重点开展锁边林草带修复,同时由锁边向沙漠腹地逐步推进;聚焦黄河沿岸水土流失区和十大孔兑,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聚焦河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实施盐碱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提升耕地质量和农田林网化率,遏制土地沙化趋势,为黄河“几字弯”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支撑。

山西省召开全省国土绿化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部署推进会,要求坚决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提高森林覆盖率的“主动战”、增强生态功能的“整体战”、提升民生福祉的“持久战”,统筹布局国土绿化、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确保“三北”工程六期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陕西省召开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工作会议,明确要坚持系统观念、科学治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完善政策机制、强化协同配合,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全面推进重点区域综合治理。

甘肃省坚持以项目为主要抓手,全省5市、28县纳入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范围。2023年10月,甘肃省“三北”工程攻坚战首批重点项目开工,兰州、酒泉、武威、张掖、金昌分会场项目同步开工。

宁夏全境属于黄河流域,是唯一一个全境地处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的省区。召开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生态文明领域“1+4”系列文件,出台加快建设美丽宁夏的意见,印发《关于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 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等9个生态修复方案,谋划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任务,全面实施“123456”计划。

精准谋划引导科学布局,联防联治凝聚攻坚合力。在全面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进程中,5省区协同配合、同向发力,建立跨行政区域荒漠化联防联治机制,形成协同治理的新格局。

内蒙古、甘肃两省区签订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陕西榆林市、甘肃庆阳市、宁夏石嘴山市和吴忠市等4省区、5市共同签署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框架合作协议。毛乌素沙地跨界区域5市将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聚焦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深化合作、齐抓共管,推动区域联动,科学谋划毛乌素沙地5市交界区域生态治理项目布局。

甘肃省华池县、环县和陕西省吴起县科学谋划重点项目,谋划打造新时代西北地区“塞罕坝”,合力构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区和阻止毛乌素沙地南侵的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巴彦淖尔、包头、鄂尔多斯、乌海、阿拉善共同签署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区域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建立深化合作、区域联动、齐抓共管的联防联治机制。

百舸争流千帆竞,战鼓声催奋者先。2024年以来,5省区相继发布总林长令、召开推进会等,全面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把各项工作推向纵深。

内蒙古自治区签发2024年第1号、第2号总林长令,印发2024年林长制工作要点,提出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计划全年完成造林300万亩以上、种草1300万亩以上、防沙治沙1500万亩以上,完成义务植树3000万株以上,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陕西省召开全省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工作推进视频会,提出计划全年造林440万亩、退化草原修复20万亩、治理沙化土地93万亩。

山西省第1号总林长令要求,坚持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

甘肃省第1号总林长令明确要求各地高质量推进“三北”工程六期建设,全面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2024年甘肃黄河“几字弯”片区计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300万亩以上。

宁夏回族自治区双总林长签署第1号总林长令,明确在攻坚战中完成治理面积150万亩,其中营造林120万亩、草原生态修复30万亩,荒漠化治理90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1.55%。

踏着奋进的鼓点,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5省区紧锣密鼓、紧抓快干,处处都是忙碌的治沙场景。

治沙儿女谱写壮丽奋斗诗篇

追风逐日,中国治沙人挺进沙区,向绿进发。

2024年新春伊始,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上空,两架满载梭梭、沙蒿等沙生植物种子的直升机轮番作业,每天飞播20余吨种子。

飞播造林适合在植被覆盖度5%以下的沙漠边缘进行,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最先试验成功。我国探索飞播林草作业,一举打破国际上关于降水量200毫米以下地区属于“飞播禁区”的传统论断。

沙漠锁边是中国治沙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的治理方法。在腾格里沙漠东缘和东南缘,阿拉善盟通过飞播作业,形成了长350公里、宽3—20公里的大型锁边防护林草带,有效阻止腾格里沙漠扩张。

在宁夏沙坡头区、陕西神木市、甘肃环县,治沙工人们挥起铁锹,在草方格沙障或树坑内栽种梭梭、油松等植物。一棵棵幼苗,营造出一片片绿洲。这些草方格沙障和树坑大都是2023年提前完成,只等来年开春抢抓时机栽种幼苗。

鄂尔多斯作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主阵地,2024年全市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占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总面积的70%左右。

今春,在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腹地,一垛垛沙柳枝条和草捆绳整齐排列,参与治沙工作的农牧民紧张地忙碌着。伴着阵阵轰鸣,拖拉机、打坑机、铲车等大型机械开始造林整地、运送沙柳枝,吹响了新一轮防沙治沙全民攻坚战的冲锋号。

栽植幼苗时,除传统作业手段外,治沙工人两人一组,一人手持水枪在沙地上冲出种植微孔,另一人迅速跟上点插树苗,10秒钟就能种下一棵小苗。为了提高种植效率和苗木成活率,微创气流植树法、风向数据法、无人机飞播等创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治沙工程建设中。

项目治沙,是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的重要作战方式。

在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贺兰山西麓)防沙治沙项目区,磴口县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正加紧建设一条乔灌草结合的新“308锁边林带”。

在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区,鄂尔多斯市6个生态修复项目、20个风电光伏项目同时开工,布局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打造沙海里的“光伏长城”。

在杭锦旗库布其沙漠腹地的朔方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建设现场,上百台推土机在3万亩流动沙丘来回穿梭。近4个月时间,工人们通过铲高填平方式,将这里落差达70米的沙丘平整到落差不超过5米。

在陇东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区,环县举行攻坚战首批重点项目开工仪式。13个开工项目,规划两年内沙化土地治理新建任务、巩固成果任务共1025万亩。

世界治沙看中国。作为全球治沙典范,在与黄沙的博弈中,中国治沙人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模式和方法。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沙坡头模式、磴口模式、库布其模式等治沙模式为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60多年来,宁夏中卫采用沙坡头模式开展生态建设,沙地已基本得到治理。如今的中卫市,建设生态防护林、生态经济林,发展特色农业、光伏产业、沙漠旅游业,已治理沙漠150万亩,使腾格里沙漠后退了25公里。治理区内,天然植物已从25种增至453种,植被覆盖率从原来不足1%提升到42%。

70多年来,磴口县与黄沙的“战役”始终未曾停歇。在磴口县,有农田的地方,四周必有防护林,高大乔木林围绕一片片方形农田,防护耕地面积达165万亩。如今,多年的治沙实践有了科技助力,一套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一地一网三区五域”系统施治的防沙治沙体系在全县逐步形成并获得推广。

30多年来,库布其模式已成为中国治沙向世界展示的一张“绿色名片”。如今的库布其,形成了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持续化创新的整体闭环。

万顷良田春播正忙,湖泊湿地候鸟蹁跹,大漠林海再添新绿,产业园区焕彩生辉……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八百里河套洋溢着蓬勃生机。

万里长河,千年基业。生态环境改善,对河套发展至关重要。河套南部与库布其沙漠仅一河之隔,西部紧邻乌兰布和沙漠,北部是荒漠半荒漠的乌拉特草原。

河套地区流传着一句老话:不怕黄河决了口,就怕沙漠手拉手。意思是黄河决口冲了庄稼,来年还能再种,可一旦沙漠连成片,其危害不可估量。这句话,道出了河套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防沙治沙,是中国治沙人始终铭刻于心的“绿色信仰”。传承弘扬“三北精神”,深入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中国治沙人积极探索创新,不懈努力奋斗,以治沙扩绿、兴绿富民的坚实行动,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谱写壮丽的奋斗诗篇。

产业迸发活力装点锦绣山河

风来织锦绣,风过起翠波。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防沙治沙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已步入良性循环,荒漠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绿带锁住黄沙的同时,一个个大型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正成为荒漠化防治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新典型。

2023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印发光伏治沙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推进以林光牧光相结合的光伏治沙模式,助力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在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东部及周边,采用适应干旱、半干旱环境的抗沙尘、高效率光伏技术路线,统筹光伏开发、生态旅游、工业园区等分区域用途管理,对较集中区块进行光伏规模化开发,在沙漠、沙地边缘居住区进行光伏分布式开发。到2025年建成光伏装机1590万千瓦,到2030年达到7200万千瓦。推进种植耐旱、固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种养结合模式,实现林光互补和牧光互补。到2025年完成光伏治沙面积47万亩,到2030年完成光伏治沙面积185万亩。

2023年以来,众多集绿色发电、沙漠治理、生态修复、沙漠农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标志性大型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在各地先后开工或建成。

国家首批首个千万千瓦级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先导工程一期光伏项目在达拉特旗全容量并网发电,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20亿度,节约标准煤约6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66万吨。

“十四五”期间第一批开工建设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成功并网,年均生产绿电约41亿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23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319万吨,修复治理沙漠面积10万亩。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攻坚战片区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推行完善“先建后补”“以工代赈”机制,鼓励农牧民在自家承包的退化草场直接参与生态治理项目,不仅可以获得补助,草原生产力恢复获得的中长期收入更不可估量。

经营家庭林草场、种植肉苁蓉、发展林果产业,是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且直接获得经济效益的手段。

达拉特旗大力推行农户承包家庭草场。根据政策,一口人可承包草场600亩,若一家四口承包2400亩,草场内的优质柠条可以作为饲料,养殖山羊400多只,出栏量达40%左右,每年可卖近200只,年收入20多万元。

在阿拉善左旗,嫁接种植肉苁蓉受到当地以畜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户欢迎。在种植梭梭树治沙的基础上,通过嫁接种植肉苁蓉卖给相关企业,每年可增收一两万元。

在磴口县巴彦高勒镇北滩村,华莱士瓜种植是当地特色产业。瓜园是村里创办的合作社,作为集体经济,每户都可以从中受益。1个棚一年能种两茬,收益20多万元。园区核心区有300亩,收益十分可观。

在甘肃省白银市,国家文冠果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位于水泉镇一片荒滩。自2022年10月开工建设以来,基地已建成智能化连栋温室大棚6座,文冠果育苗超500万株,吸纳周边地区上百名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项目建成投运后,可年产2500万株优质种苗、加工文冠果籽10万吨、产文冠果油2.5万吨、加工文冠果茶叶1000吨,年产值逾50亿元,同时可提高白银市平川区森林覆盖率6.7个百分点。

能直接获得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了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实现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同时,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旅游正逐渐成为当地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坐落在黄河边上的郝家窑村,经营农家乐的村民明显感到游客近几年变多了。依托黄河自然和文化资源,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游客在游览完黄河风光后会前往附近农家乐,夏秋两季还可以体验葡萄、苹果等采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特产辣椒、葡萄和黄河鲤鱼的销售,村里人均纯收入达到5万元。

“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2023年共接待游客41.24万人次。2024年仅“五一”节前3天,景区就接待游客2.2万人次。靠发展旅游业,当地居民收入是过去的十几倍。

沙坡头有中国最美沙漠之一的美称,夏季迎来旅游高峰。从2007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5a级景区起,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体验项目等让沙坡头沙漠旅游持续发展壮大,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来体验长河落日之壮美。

一水激活万水流。乘大河之势,这场建设美丽中国的攻坚战意志笃定、步履坚定,稳步前行。锦绣山河里,中国治沙人勇担使命、不畏艰辛,努力将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造成生态工程、发展工程、富民工程,筑起牢不可破的绿色屏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力量。(果叮咚叶晓明 张欣瑞)

【纠错】

关闭

个人信息请提出您的建议意见,我们会尽快处理解决,感谢您的支持。

姓 名手 机
eamil
反馈意见
验证码换一张提 交

阅读全文
园区招商找园商网-招商代理 招商执行 资源挖掘 资源对接
园区入驻 体验园商网招商服务
马上体验
大数据招商新模式
大数据招商新模式
专业招商对接落地
专业招商对接落地
重大商机及时推荐
重大商机及时推荐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智慧系统全网推广
智慧系统全网推广
精准流量海量资源
精准流量海量资源
专业客服全天服务
专业客服全天服务
政府推荐信誉保证
政府推荐信誉保证

立即咨询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