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经济开发区创新“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园区配套逐渐完善。杨永峰 摄
世卓电子数控车间里,工人在操作数控机。郑文典 摄
在龙海淘鲜食品公司,工人调试全新生产线。郭高杰 摄
威驰腾车间里,工人在生产出口韩国的新能源车。许小燕 摄
三宝集团厂区鸟瞰。郑文典 摄
增效提质,向新求变,龙江大地处处激荡着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的热潮:
2月21日,福建省迄今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沙古雷乙烯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动工;
5月21日,今年全国首个新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在漳投产;
6月25日,嫦娥六号月背“挖宝”归来,龙溪轴承研制的关节轴承发挥关键作用;
6月27日,全国首个批量化应用单机容量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项目——三峡集团福建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
数据显示,1—5月,漳州市9项月度主要经济指标中,有6项增幅居全省前三。其中,新增新上规模工业企业28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增幅居全省第二。
亮眼的数字,折射的是今年漳州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成就。今年以来,漳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深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增效年”和“三比一看”竞赛活动,推动全市上下比学赶超、奋勇争先,为漳州经济强筋壮骨,不断培育新的竞争力。
大抓项目开工壮产业
漳州工业的提档升级,离不开大项目、好项目的带动。
龙江大地,大型塔吊林立、工程机械轰鸣,全市工业战线马不停蹄、加速奔跑,全力推动制造业重点项目落地开工。
在漳浦联盛纸业,一条条生产线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工人们加班加点、干劲十足。2023年,联盛年产39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总投资达180亿元。
在三宝钢铁,超1300摄氏度高温的铁水,沿着全自动生产线向前流淌,冷却成为高强度钢,钢坯的形状在一次次压轧中反复变化着,超薄热轧卷板最终成型。这是三宝钢铁总投资17.6亿元的1780mm热轧特殊钢卷板生产线项目,2023年已竣工投产。目前,三宝钢铁共有7个项目在建,总投资约115亿元,其中,总投资16.8亿元的电炉技术升级改造项目预计今年9月投产。
突出“争”的重点。今年以来,漳州全力以赴抓产业、上项目,深入实施“千百亿产业培育行动计划”,打造“三头六臂”产业体系。目前,全市超百亿元在建重点项目18个、预备项目5个。
为服务好重点项目,漳州加强要素保障,发挥市县前期办作用,建立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服务机制,有力破解资金、土地等要素问题,获批用地7513亩、居全省第一,总用地供应16385亩、居全省第四,其中工业用地供地4814亩、居全省第一。
今天的投资力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在重大工业项目的牵引下,一批批好项目纷至沓来,持续释放投资潜力,为漳州工业投资增长提供蓬勃动力。
今年以来,漳州共签约项目315个,总投资1522.8亿元。实施市级以上重点项目882个,1—5月完成投资742.7亿元,高于序时进度10.4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205个,开工率57.4%,其中,中沙古雷乙烯、漳汕高铁、漳州核电二期3号机组、龙池大型工业综合体、华安抽水蓄能电站、华昌大型城市综合体6个百亿元项目开工建设。
此外,漳州还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今年5月举行的漳州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招商大会上,漳州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受益于政策支持,漳州各大企业争相投身其中,抢先布局。
5月20日,漳州客货邮融合试点无人机物流配送首飞仪式现场。随着起飞键按下,一架无人机载着30公斤重的邮包,从龙海区海澄镇玉枕渡口腾空而起,以高于江面30米的高度跨九龙江飞行。2分半钟后,无人机平稳降落于600米外的玉枕村党群服务中心,待邮递员取走邮件后自动返航。
漳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张其扬表示,低空经济极具发展潜力,在影视拍摄、勘察、安防等领域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未来,交通运输部门将加强与邮政部门的合作,探索规划切实可行的无人机投递航线,将无人机在物流配送领域的显著优势引入农村物流体系。
建设产业社区强载体
加快产业社区建设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力抓手。今年初,漳州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暨产业社区(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大会,龙文区主打“产城人”融合的产业社区应运而生。
早期,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龙文区蓝田经济开发区拉开了标准化工业园区的建设序幕,策划引入科技产业园等5个总投资约80亿元、总用地约750亩的“五大产业园”项目。
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龙文区引入产业社区概念,构建起产业链。为了避免同质化发展,该区为产业园进行分别定位: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装备制造和新兴产业;恒丽重点发展钟表产业和智能穿戴;科能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裕廊重点发展汽车零配件产业链;盈科智谷重点发展闽台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
在此基础上,龙文区进一步整合提升产业园入驻项目,以智能终端、智能智造产业为主要招引产业,重点打造以科技产业园为核心,辐射盈科、裕廊等周边产业项目的智能终端产业社区。
今年3月,龙文区举办产业社区企业入驻签约仪式,奥特路、厦门明宝智能、厦门福美科技等首批8家企业正式入驻新落成的智能终端产业社区,成为全市首批产业社区入驻项目,项目总投资达5.8亿元。
“为促进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有机融合,我们采用‘管委会+国企+社会力量’的合作模式,在科技产业园首期规划建设3万平方米的工业邻里中心和4万平方米的商务服务配套,谋划引入邻里商业中心、产业社区食堂、生活快递驿站、文体活动中心等生活服务配套。”蓝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劼说,将社区理念及应用嫁接到产业空间的规划建设上,以产业为基础,融入城市生活功能,实现产业要素与城市要素协同发展,边建设、边招商、边入驻。
不仅仅是龙文,漳州把产业社区(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新型工业化主阵地,于今年4月出台《漳州市产业社区(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实施产业社区规划提升、建设提速、招商提质、管理提效、能级提档五大专项行动。
在建设提速专项行动中,漳州市鼓励相关园区采用“管委会+公司”的投建运营模式。由国企示范先行,引领带动协会、民企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园区投资建设运营。其中,南靖高新园管委会通过市交通集团与智玻蓝芯(福建)光电科技公司合作,计划投资12亿元,在高新园建设通慧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投资2亿元,预计投产后每年可创产值1.5亿元、税收1000万元。
此外,漳州将“产业社区(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列入“三比一看”竞赛活动,持续开展考核评比。一季度,全市合计建成产业社区346万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数的34.6%,超序时进度9.6个百分点。
目前,漳州各地坚持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结合县域“3+x”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产业社区建设,精心策划培育县域重点产业链,全力推动投资增效、产业升级、发展提速。预计到2027年,漳州市基本形成“16+n”百亿元级以上产业社区发展格局,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园率不低于60%,亩均税收在2023年基础上增长50%,园区累计新增入库制造业项目2000个以上。
优化营商环境添动能
翻开2021年至2023年漳州工业投资运行图,一条中高速增长的曲线跃然纸上。近年来,漳州市工业投资占全省工业投资比重及增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工业投资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
然而,全市工业投资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如何避免后劲乏力,靠什么继续发力?漳州的答案是:持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优化一步,竞争力提升一分。
日前,云霄县下河乡引办的贝斯腾智能设备制造项目在一天内拿到了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为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按下了“加速键”。
“原本以为办理项目审批需要花上两三个月的时间,没想到居然一天之内就拿到所有的证,贴心服务让我们企业感到惊喜和暖心。”项目经办人周女士开心地说。
这个项目“拿地即开工”的背后,是漳州市实施土地供应和工程项目并行审批,实现“拿地即开工”的优质服务。
在推进项目落地过程中,当地自然资源局、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住建局、税务局、乡招商办等部门联合成立“拿地即开工”重点项目服务专班,聚焦审批环节多、流程复杂、周期长等堵点、痛点问题,在审批流程上“做减法”,在服务流程上“做加法”,积极探索推行“四证齐发”“拿地即开工”的新型审批模式。
在项目入驻后,工作专班将服务向前延伸至“项目拿地前”和“企业家门口”,将“妈妈式”服务融入审批工作,各部门安排项目专员全程跟踪审批进度,量身定制“进度表”。为确保项目审批有序进行,工作专班多次召开协调会,解决企业审批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为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全力推动项目极便申报、极简审批、极速落地。
从简政放权、“高效办成一件事”到“妈妈式”服务,再到健全完善政策机制,漳州探索形成了一批营商环境建设的实践经验:将每年11月1日设为“漳州企业家日”;推行“妈妈式”服务;全面推行“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章审批、超时默认、默认追责”审批制度;深入推行“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办证”“竣工即投产”极简审批……加快建设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漳州”。
去年,漳州全市营商环境综合指数位居全省第三,连续两年获评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3.04万户,实有经营主体80.87万户,“一件事一次办”事项产生集成化办件量比例达100%,办事企业群众满意率达99.98%。
此外,漳州坚持服务跟着企业和项目走,持续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扎实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活动。
在三宝集团生产车间,1780mm热轧特殊钢卷板的投产,意味着三宝集团的产业链又增加了一链。这条新生产线的投建,得益于挂钩干部的积极推动与帮扶。
芗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深入三宝集团多方调研,多策并用,助力三宝做大做强,最终促成新材料产业园、1780mm热轧特殊钢卷板生产线等省重点项目的成片开发方案报批,以及部分土地农转用报批、土地征迁等工作。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漳州市2144名干部挂钩企业3195家,共入企服务3774次,协调解决问题41个。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下一步,漳州将持续主动对标标杆、坚持问题导向,把深化拓展“三争”行动落实到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工作中,争优争先争效再奋进,真正以一流营商环境,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全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赵锦飞 苏益纯 黄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