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坚持以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重点发展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图为位于邕宁区的南宁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厂房。记者黄维业 摄
产业园区是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
近年来,南宁市坚持以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集中政策和资源要素稳增长、调结构、优布局、促转型、提质效,一产由大变强、二产由弱变强、三产由强转精,走出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跨境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经济增长体系结构加快完善……如今,一系列改革举措落实落地,进一步破除了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掀开了首府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篇章。
今年上半年,南宁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一产平稳增长、二产提速回升、三产承压恢复。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7.4%,高于全国和西部平均水平;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2.1%,创下历史新高。新能源电池产业产值增速达88.3%,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最大动力,南宁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重要的集聚区。
做活开放“棋眼”
打造向海图强跨境产业融合发展高地
今年4月,南宁市代表团访问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三国,并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举行投资环境推介暨经济合作交流会,全面深化南宁市与东盟国家在跨境产业、商贸物流、农业、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签约项目17个,涉及投资总额超100亿元……此次访问,南宁市企业与三国企业达成合作,开启了南宁与东盟国家合作交流的新篇章。
立足区位优势,做活开放“棋眼”。近年来,南宁市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推进“贸工结合、以贸促工”,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努力实现“货从南宁走、钱从南宁过、数在南宁聚、账在南宁结、产业在南宁落地、人才在南宁聚集”,助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腹地。
提升软硬联通水平。加快中越跨境物流快速通道建设,中越班列(南宁南站至越南河内安员站)运输时间最短仅14个小时,实现“当天开车、当天到达、当天清关”。
做深做实开放平台。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城、中柬产业园南宁扩展区、提升南宁国际铁路港口岸开放水平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南宁)水果交易中心、广西进出口中药材贸易中心等面向东盟的商贸平台,推动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建设。
加快发展跨境产业。围绕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建设,“一把手”带队赴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及港澳地区等地开展招商,协调推动项目引进落地。
赶海闯海向海图强。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强化铁路港、空港、河港、公路港联动发展,加快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和物流枢纽,同时突出平陆运河工程牵引带动作用,与区内兄弟城市协同发展,共建平陆运河经济带。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宁国际铁路港始发中越班列(南宁至越南)运输货物4928标箱、同比增长1565%,发运量在全国铁路出口越南集装箱货物中占74%。近两年全市引进百亿级项目超10个,工业百亿级投资项目实现从无到有、多点支撑,工业投资总量连续两年保持在500亿元以上,居全区榜首。平陆运河南宁段本年度已完成投资6.74亿元,开工至今累计完成投资19.4亿元。
用好改革“法宝”
构建“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格局
2022年,国家出台支持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重要文件,赋予南宁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等新定位新使命,为首府开放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如何更好落实新定位新使命?南宁市有效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聚焦“跨境融合”和“向海图强”双向发力,加快落地落实以五象新区为主体、以东部新城和“两港一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格局,深入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园区规划建设和产业引导,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产业园区承载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规划优布局——
围绕加快构建“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格局,南宁市持续拓展改革效能,努力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一体”,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科创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高地。“东翼”,主动融入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重点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等产业,打造制造业发展主阵地和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区。“西翼”,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打造中国—东盟跨境产业链融合发展主要承载地。
今年上半年,五象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21.6%,东部新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达96.9%,占全市产值比重11%,同比提升5.3个百分点,成为南宁市工业的主要增长极。
以服务促发展——
围绕营造面向东盟的最优产业发展生态,始终以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为抓手,以良好营商环境激发开发区产业发展动力活力。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制度,建立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推进工作机制,组建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服务工作专班,常态化开展实体经济调研服务,深入实施企业“办不成事”诉求直达快办机制。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免审即得”改革,高标准提升审批效率。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建立强化要素保障促项目开工协调工作机制,全要素保障项目建设。
目前,全市市场主体存量超100万家,同比增长4.4%,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超1500家,总量稳居全区第一,预计今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达5家。
挺起工业“脊梁”
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园区改革的另一个重头戏,是破除产业发展乏力的困局。近年来,南宁市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进一步捋清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边界条件和要素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完善结构合理的经济增长体系,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根基。
贯通“产加销”做强一产。坚持只要总量够,马上调结构,做实粮食、糖料蔗、蔬菜等11类细分行业支撑,做优做强南宁火龙果、武鸣沃柑、横州茉莉花、古辣香米、马山黑山羊等“邕系”品牌,大力发展“邕味”预制菜,推动一产快速与二产、三产衔接。
“聚链成群”壮大二产。蔗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化工新材料、稀有金属、生态铝、先进装备制造6个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广西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全区入选最多的城市。以比亚迪为龙头,包括电池正负极材料、铝铜箔集流体、电芯制造、组装在内的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初具规模,实现从无到有、快速增长;泰克项目填补广西存储半导体领域空白;华芯振邦实现广西晶圆级先进封装测试零的突破,广西首台光刻机投入使用,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向半导体等高新技术领域迈进。铝精深加工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向电池铝箔、电池托盘、结构件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造纸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通过“收购重组+技改扩能”实现产业“腾笼换鸟”;食品加工产业向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培育本地特色产业,加快打造南宁老友粉等区域性知名食品品牌。
“两业融合”提升三产。推动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中国—东盟金融城聚集太平保险集团东盟保险服务中心等金融中后台中心及金融科技企业34家,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建立“东盟—香港—南宁”三地联动+智慧运营平台管理新模式,已把业务范围拓展至菲律宾、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
上一篇 在深化改革中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
下一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