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园区动态 - 常德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常德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来源:www.changde.gov.cn 时间:2024-07-10 00:27:07 查阅:20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组成的有机整体,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为核心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两山”理论体现了当今世界生态文明的基本特质,是当代中国对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贡献,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价值遵循和理论原则。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下简称“两山”基地),是促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对变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功能起到重要作用,对促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推动区域经济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和地区生产总值(gdp)双增长,铸就“金山银山”;结合柳叶湖特点,健全“两山”建设的长效体制机制,建成高效完善的生态制度体系,将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建成为“两山”转化的示范区,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本方案实施范围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行政区,包括全区1镇(白鹤镇)和2街道(柳叶湖街道、七里桥街道)。

基准年为2023年,实施期限为2024-2026年。

2024年,高规格组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区党工委、管委会负总责、部门和镇(街道)抓落实的工作议事机制和联络会议制度,初步确定“两山”转化路径,建立转化的制度保障,初步形成具有柳叶湖特色的“两山”转化模式,完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制度建设、生态产品市场化机制、绿色产业体系。gep和gdp年均稳定增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至2025年,绿水青山守护成效明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提高,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主要河流水质进一步改善,地表水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9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95%;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确保面积不减少,森林覆盖率持续保持23.2%。金山银山持续壮大,绿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和地区生产总值(gdp)持续增长;生态旅游综合收入保持稳定提高;生态补偿类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稳定提高。生态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两山”建设成效公众满意度保持100%;“两山”转化保障机制、生态产品市场化机制逐步健全,生态环保投入占gdp比重不低于3%。

至2026年,“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建成“两山”转化的“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示范区”。创成柳叶湖精品生态农业,有机品牌再上新高,释放生态红利,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两山”实践柳叶湖经验向全省和全国推广。各项建设指标达到2026年度考核要求。

二、重点任务

结合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从生态环境保护全局出发,围绕“两山”理论理论内涵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指标要求,从构筑绿水青山、推动“两山”转化、建立长效机制等三个方面突出底线思维,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生态家园,积极打造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两山”转化新模式和新机制体制,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探索资源转型新方式,开辟生态惠民新路径,提出以下五项重点任务。

(一)守好绿水青山,夯实生态环境本底

通过优化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生态空间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等措施,实现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4.3367平方公里稳定不减少,林草覆盖率和物种丰富度稳定提升,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大于95%,守住绿水青山,推动生态旅游业稳步发展。具体任务分解如下:

1. 优化生态空间格局

按照省级、市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以重要生态功能区为支撑,遵循生态资源的自然分布规律及其生长规律,科学布局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依据不同区域环境功能定位,落实用途管制,严格控制生态空间内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建设和开发活动。加大对区域内具有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的自然保护区、森林、河流、湿地、水库、水源涵养地等生态资源和生态空间的保护保育力度。

2.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根据《湖南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常德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开发建设活动,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对准入的产业和铁路、公路(含高速公路)、电力线路、通信线路、输气(油)管道等重大基础设施,要严格执行排污许可限值和环境管理要求,落实生态保护和治理恢复措施。自然保护区、自然文化遗产地、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和基本农田等已有各类受保护区域的管理依据、管理主体、管控要求总体不变,由其主管部门按照现行法律法规严格管理。

3. 科学布局旅游用地

以全域统筹、用途管制为原则,立足主体功能区战略,凸显山、水、林、田、湖、城六位一体特色,全力构筑“一核、两环、五片”的空间结构,提升空间配置效率,促进产业聚集、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未来新增项目原则上按空间布局选址供地。

一核是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空间区域,总面积32.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以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城市湖泊型旅游度假区为目标。

两环是度假区的内外交通环线。内环为柳叶湖环线,是度假区珍稀的不可再生资源。规划时期,要强化内环土地开发的总体规划和用途控制,重点发展旅游景点、星级酒店等配套设施,有意识的打造湖岸天际线,营造“城中大海、度假天堂”的视角效果。外环为旅游环线,由连接大小河街-马家垸-吴家口村-同德村-太阳山-白石村的旅游公路组成。外环衔接度假区的所有进、出道路,串联起五大片区,形成景城一体、景乡一体、城乡一体、移步换景的美好游廊。

五片是全区开发建设、承载功能、发展产业的核心区域。太阳山片区以“太阳谷”乡村振兴示范片、太阳山森林公园为依托,辐射花山、白石村等地,突出森林涵养和生态经济功能,重点发展有机观光农业和森林康养产业,以及特色民宿、特色餐饮等乡村休闲旅游配套产业,打造国内有机观光农业产业排头兵,省内领先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和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穿紫河片区以德国小镇和婚庆产业园为龙头,依托环柳叶湖旅游产业经济带,覆盖七里桥街道建成区,突出文化建设和娱乐观光功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娱演艺、主题游乐、休闲度假等相关产业,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常德样板,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创建一座省级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北部新城片区包括柳叶湖、沾天湖与石长铁路围合的区域,突出行政管理和商务服务功能,重点发展金融数据、医疗康养、文化会展等现代产业,按照“常德城市会客厅”的标准,打造集行政、休闲和商务于一体的先进城区。白鹤山片区包括白鹤山社区、东山社区、猴子巷村、卸甲洲村和同兴村等,突出农业和旅游功能,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旅融合产业,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区、全省知名的乡村休闲旅游区。东靳驮片区包括东江、靳家湾、驮古堤等地,突出教育培训和产业发展功能,重点发展教育培训、智能信息产业,力争引进一个培训基地,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二)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金山银山转化

1. 聚焦消费提档,厚植文旅融合新优势

把握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做好旅游引流与激活消费的结合文章,擦亮“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块“金字招牌”,进一步提升旅游人气、激发消费潜力、释放发展活力。突出规划引领,配合做好省市文旅空间规划相关工作,从发展格局上突破产业壁垒,实现要素叠加、资源整合、平台创新与空间重塑,促进文旅、体旅、农旅融合发展。组建旅游专家智囊团,积极争取省市旅游发展大会在柳叶湖召开,引领旅游产业全面发展、整体提升。强化品牌效应,依托河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做亮夜游经济品牌,积极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支持都市文化旅游、生态康养旅游、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城市与乡村消费提质扩容。丰富产品业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持续完善智慧马拉松体系,培育全国领先的马拉松产业经济。充分利用环湖精品景点,打造城市轻奢营地。按照“微改造、精提升”的原则,盘活现有文旅资源,打造一批投入少、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的精品文旅项目。深挖特色文化内涵,积极推进常德河街非遗文化街区建设,研发文创新商品,塑造文旅新亮点。加大营销力度,完善旅游标识、旅游形象体系,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推广。修订完善激发旅游消费奖励办法,进一步拓展国内旅游市场份额。精心开展名人书画柳叶湖等节会活动,办好柳叶湖国际马拉松赛等大型赛事,不断扩大旅游影响力。做优服务管理。深化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综合监管,有效提升旅游品质和游客满意度。

2. 聚焦乡村振兴,提升农业农村新活力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走出具有柳叶湖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把衔接文章做紧做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以强村富民为重点,加强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促进脱贫群众稳收增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农业产业做特做强。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防“大棚房”和“违建别墅”问题反弹,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7.3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3万吨以上。深入推进“六大强农”行动,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扶持柳叶湖生态水产、郑太农业、河洲水产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河洲甲鱼产业园创建国家级中华鳖良种场,做特水产、蔬菜、油茶等产业。加强与深圳的对接合作,扩大优质农产品输出,做强有机农产品品牌。把美丽乡村做优做靓。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严格规范村民建房,实现新房新貌相统一。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推进红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建设“四好农村公路”,逐步消除村际“断头路”。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好太阳谷乡村振兴示范片,打造一批“美丽庭院”和“幸福屋场”,创建一批省级市级美丽乡村,加快构建“一村一画卷”的优美格局。深化文明村镇创建,让文明新风浸润民心。

3. 聚焦城市更新,打造品质城区新亮点

要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功能品质,增强承载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城市规划要精准。突出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大力推进多规合一,配合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国土空间规划大纲编制,配合完成柳叶湖以东重点片区概念性规划及控制性详规编制,协调推进东江片区、白鹤镇片区开发。大力争取新型产业用地政策,提高土地配置综合效益。围绕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优化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布局。城市建设要精美、加强城市风貌设计,突出柳叶湖自然禀赋,完善城区绿地骨架,打造城水相依、人水和谐、城景融合的城市风貌。畅通微循环,加快推进双桥路、锦江路、玉盘路、芳园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有序推进万寿郡限价商品房、泉水桥街坊中心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城市管理要精致,推进高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启动文化体育公园建设,打造产城融合、城市更新的示范带。加强会展中心周边水系综合治理,实施环湖路景观提质改造工程。用好“城管通”平台,深化城市运行“一屏统览、一网统管”。扩大“十佳十差”社区评选、物业小区考评覆盖面,让住宅小区环境更优美,居民更舒心。深入开展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抓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加强车位、厕位、梯位增容和管理,强化市城区人行道停车管理,巩固治超、创文、创卫成果。

4. 聚焦民生改善,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要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进“六位”实事惠民行动,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民生领域,让人民幸福更有质感,加快推动共同富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扩充教育资源,启动常德市一中北辰学校规划建设工作,确保长房?武陵府配建学校、明德公办幼儿园、柳叶恒苑幼儿园、保利一期幼儿园2022年秋季开学招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强教师工作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巩固“双减”成果。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加速推进区疾控中心、白鹤镇卫生院项目建设,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加快构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健康柳叶湖行动,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联体发展水平。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统筹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6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人以上,确保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推动柳叶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实现老有颐养。加强社保医保基金监管,守好老百姓的“保命钱”。提升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水平,关心关爱残疾人、计生特困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统筹各项事业发展,全面建成和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升党管武装工作水平,加强双拥共建、优抚对象服务管理,协调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战、老干、群团、统计、审计等工作。

(三)绿色惠民富民,共建共享绿水青山

1. 深挖文化资源,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

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历史文化内涵和红色文化资源,建设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街区和文化产业带,集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对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向世界讲好常德柳叶湖故事,显著提升度假区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区。

坚持“1+n”的品牌创建模式,规划期间争取再创建2-3个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提升柳叶湖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发挥品牌优势、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加快构筑与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等专业化、价值链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建成区域金融中心、数据中心。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建成北部新城商业综合体、奥体中心等新地标,推动旅游业与生命健康、影视文化、商务会展等产业融合共生,培育文化、体育、信息、健康等新兴消费,促进区域旅游等产业消费。

2. 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区,打响有机农业品牌

以太阳谷为依托,以有机农产品种养为核心,大力发展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延伸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电商、生态旅游、养生养老等产业,构建多元立体化的产业体系,打造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有机农业示范区。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谋划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均、亩均产值,努力成为常德市新兴增长极。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同步发力,形成城乡统筹、环境优美、经济发达、产业高尚、生活便利、教育医疗水平高的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建设太阳谷有机农业示范区,以全域有机为终极目标,以农业合作社为主导,在太阳谷范围内统一进行土壤转换和水体改良,选择高档、高产、高效的作物,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打造全程可溯源的真有机产品。进一步扩大郑太有机、河洲甲鱼等著名品牌的影响力,五年内再完成40个有机农产品认证,在子品牌前统一冠以“太阳谷”品牌,利用传统媒体、网络平台、有机科普、体验厨房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营销,将“太阳谷”打造为全国著名、全省一流的有机品牌。

3. 打造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美好城乡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加强乡村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建设,抓好农村新型住宅小区和村民住宅规划建设管理,提高农房建设质量。加快改善乡村公路、供水、电网、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建立运营管护长效机制,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修缮、活化利用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建设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乡村。持续推进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打造好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示范样板乡村。分类推动乡村发展,推行“跨村联建”模式,尊重村民意愿,逐步稳妥推进部分行政村区划调整,促进乡村发展和安定稳定。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加快乡村数字治理体系建设,推动“互联网+”向乡村延伸。增设通讯基站、更新无线网络,确保农村居住区、主要道路无线通信网络全面覆盖,推进4g、5g网络在医疗、教育、治水、农业、安防等方面的应用覆盖。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确保村民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强化教育资源城乡均衡化配置,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幸福院、乡镇敬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改造提升,鼓励社会力量投资运营养老机构,推动现有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深度合作。进一步加强村庄主干道、内部支路建设,合理配置路灯、公厕、文体场所等基础设施,不断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挥乡村旅游资源丰富、靠近城市优势,大力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鼓励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打造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加大金融对乡村产业的支撑力度。吸引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壮大职业农民队伍。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把产生的效益、获得的收入留在农村,让农民在三产融合发展中增值受益。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实施城镇有机更新,突出以人为本,推进空间重构、产业重整、环境重生,推进物质更新与功能升级。注重城镇整体风貌设计,塑造具有传统风韵、人文风采、柳叶湖风尚的特色风貌。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原则,实施融山、融水、融城工程,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实现“山水城”融合发展。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城乡建设空间布局,差别化统筹划分县域城乡空间,确定各片区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择优培育重点城镇,构建重点突出、紧凑集约、特色鲜明、空间有序的城镇体系。统筹城乡产业布局,按照全区产业布局引导规划要求,明确各自定位,打造特色功能,实现错位发展,切实方向发展。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建立城乡一体产业发展。

提升城乡发展软实力。增强城乡文化底蕴。重视城乡风貌总体控制,精心雕琢城市景观,彰显江南水乡独特韵味。深度挖掘常德德文化、柳叶湖农耕文化、诗词文化、太阳山佛教文化、红色文化等传统文化潜力,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水平。积极发挥名校、名企、名人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打响柳叶湖文化名区品牌。加强官方微博、抖音、公众号建设,向世界发出柳叶湖声音,讲好柳叶湖故事。培育创新现代生态文化。积极推进乡村公共艺术平台建设,发挥农民学校、职业技校等平台作用,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不断增强居民文化艺术和审美意识。常态化开展艺术教育和工匠文化交流,让艺术融入乡村、提升乡村、展示乡村、激活乡村。打造特色艺术产业品牌。实施文化品牌建设工程,重点打造红色文化、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板块,塑造艺术特色形象,彰显艺术文化魅力,打造艺术品牌经济。将文化创意、乡风习俗、美丽经济融入到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注重家风民风营造,将村规民约、家风家训、乡贤文化、传统美德等融入乡村振兴创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提升乡风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两山”理论,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多渠道宣传“两山”理论思想。依托公交、公交站台展板、社区展板、商场、广场户外大屏等各类宣传媒介,发挥传统宣传媒介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居民及农民、景区游客及在校学生等分别采用合宜形式、多样化渠道广泛开展“两山”理论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系列主题宣教活动,通过“大讲堂”、“微课堂”、“小体验”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宣教活动。定期发布各行各业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的动态信息,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倡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生态环保理念。

做强基层环境教育。通过制订村规民约、市民守则,普及村镇图书馆建设,深入开展“两山”理论宣传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广大人民群众、企业和社会组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同信念,使“两山”理论渗透到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鼓励全社会自觉践行“两山”理论。结合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实际,制定“两山”创新实践“公众社会手册”,对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以及公众保护绿水青山的自觉行动——绿色消费方式、绿色生活模式、绿色出行等方面制定详细说明,鼓励公众争做创建国家“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的宣传者、参与者、践行者和推动者,使柳叶湖旅游度假村“两山”创建成为人民群众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积极培育“两山”建设类的志愿者,加强人才教育建设,发挥志愿者的引领带头作用,全面营造全民参与“两山”建设的氛围。

(四)深化“两山”转化路径探索加强经验模式总结

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等任务的实施,实现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常年保持90%以上,地表水、地下水水质90%达到iii类水,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95%以上,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4.34平方公里稳定不减少,林草覆盖率和物种丰富度稳定提升,确保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稳定提高,提高居民人均生态产品产值,生态补偿类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提高到3.0%,保值增值自然资本。具体任务分解如下:

1. 加强生态建设与修复

森林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实施绿化国土工程,开展“裸露山地”绿化攻坚行动,巩固封山育林、森林抚育、退耕还林还草系列成果。加强省市生态廊道建设,建成“两高速、一水系”生态屏障。推进天然林资源全面保护和重点公益林、生态林、防护林有效管护,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实施太阳山林相改造工程,加强总体规划和资金投入,大力保护30755亩美丽森林。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试点示范,强化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落实古树名木的认定、登记、建档、公布和挂牌保护。加强太阳山森林公园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国有林场的长期稳定。完成太阳山石煤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

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湿地恢复专项行动,通过退耕还湖还湿、退圩退垸还湖、封育保护、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强柳叶湖的生态保护,建立以柳叶湖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全面推进环柳叶湖综合景观提质建设,提高柳叶湖沿线乔木覆盖率。按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及要求完成考核指标内的各项任务。完善城市雨污管网分流及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柳叶湖黑臭水整治工程,综合整治马家吉河、穿紫河、东江排渠、花山河、丰收渠、双丰渠、黄土港等沟港湖汊,综合运用截污治污、河湖清淤、生物控制等措施,保护修复柳叶湖生态,提升柳叶湖水质。加强湿地管理,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活动。依托荷花公园开展湿地宣教,加强柳叶湖湿地文化的传承和科普教育、让湿地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扎实做好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工作,摸清我区生物多样性家底,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数据库。提升野生动植物就地保护和救护的能力,力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稳定在85%以上。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积极开展外来物种入侵防治,建立监测预警及风险管理机制。

2. 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打好蓝天保卫战。严格落实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控制要求,全面推广天然气或其他清洁能源。推动资源、条件、消纳“三好”的风电和集中式光伏项目加速建设并网。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鼓励生物质直燃发电向热电联产转型。合理控制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持续推动成品油质量升级,以交通领域为重点推动燃油清洁替代和能效提升。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积极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模式。强化激动车污染治理,优化公众出行和机动车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实施公共交通系统建设,鼓励绿色出行,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使用新能源纯电公交车,鼓励使用符合要求的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加强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实施清洁柴油车、清洁柴油机、清洁运输、清洁油品行动,确保柴油货车排放达标率明显提高,柴油和车用尿素质量明显改善,柴油货车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机动车排放监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深化扬尘综合整治。严格施工扬尘监管,明确建筑施工扬尘防治责任,落实主要道路硬化、车辆冲洗、喷淋喷雾等各项防尘措施;加强建筑施工扬尘监控,城区在建项目全部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及pm2.5、pm10环境侦测设备;加强监督执法,结合日常抽查和季度检查开展建筑施工扬尘整治。加强道路扬尘综合整治,大力推进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管理,渣土运输车辆必须全部安装密闭装置,加装卫星定位系统,确保车辆按照规定时间和路线行驶,严厉打击违规运输、违法倾倒行为。禁止露天焚烧各类废物。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生活垃圾、工业边角料,严格控制露天烧烤。落实属地政府监管责任,加强重点区域巡查力度,建立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的工作机制。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有效遏制垃圾、秸秆露天焚烧行为。

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城乡污水治理。全面增强北部新城、白鹤镇、花山社区、白石社区的污水处理能力,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拉通主管网,增设配套管网,建设截污管网,实现污水处理管网全覆盖,污水接管全覆盖,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站、花山闸污水处理厂、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坚决禁止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柳叶湖。大力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加强水库水体保护。提高污泥安全处置能力,禁止处理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加强水环境监测,建设第二水源,增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工业集聚区水污染防治。推动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园区污水处理新扩建工程及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工程,实现工业园区全面建成污水集中治理设施,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并联网。推进水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推进流域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巩固近年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五项攻坚行动成果,进一步提升治理成效和建立水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对水质不稳定的小流域进行整治提升,通过流域整治项目实施,加强水质监测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巩固流域水质,确保小流域水质稳定达标。对辖区内河湖“四乱”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逐河建立问题清单,并集中清理整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推进生态水系建设,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起来,祛滞化淤,固本培元,恢复河流生态环境,改造渠化的河道,构建人水和谐、滨水宜居的生态水系循环系统,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目标。

打好净土保卫战。提升垃圾治理水平。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加强垃圾源头控制,减少生产生活中废弃物产生。建立党工委、管委会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区、街道、社区三级“党政负责,部门联动”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体系。加强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新建、升级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密闭化运输,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保障健康土壤环境。推进土壤环境质量详查,完成全区重点行业污染地块分布及环境风险情况,构建完成较为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对农用地实施分类管理,划定土壤质量类别,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保障农用地安全。对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实行严格保护。安全利用类耕地要综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并积极开展治理修复。加大未利用土地保护力度,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加强未利土用地环境管理,按照科学有序原则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加强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的未利用土地保护。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区和生态功能保障区内未利用土地的土壤环境保护措施。按照以质量定用途的原则,合理确定未利用土地的开发用途和开发强度。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强建设用地调查评估,分用途明确建设用地管理措施,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严格建设用地准入,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土地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加强日常环境监管。根据污染排放情况,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建立在产重点监管企业信息档案,列入重点监管名单的企业每年要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环境检测机构,对其用地进行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

固废污染防治。完善固废处置体系。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提升建设,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小区和行政村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县处理”城乡一体化处理体系。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固废循环利用。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加强生产环节的环境质量管理,优化企业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配置,促进各类废物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从源头削减固废量。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加强危险废物产生、转运、处置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完善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达到100%。加强医疗废物全过程管理,医疗废物规范收集和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3. 倡导低碳生活

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珍惜高环以内的土地资源,按照严控新增、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思路,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约束力,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和城市开发边界,严格控制临湖200米内的房地产开发,设定文旅康养项目用地中房地产项目用地的最高比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深化节能,打造节能产业、节能政府。全面提高公共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非清洁能源消费,鼓励新能源开发利用,推动全区天然气使用。发展绿色建筑,推动星级酒店节能改造,发展绿色生态旅游。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培养公民环境意识,倡导绿色生活。开展节能、节水教育,引导群众树立节约、集约和循环使用资源的理念。进一步推广节能、节水的技术和产品,营造绿色交通环境,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集约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五)深化改革创新,建立长效保障体制机制

1. 建立“两山”实践创新管理机制

完善两山建设顶层设计。编制并实施《常德柳叶湖旅游度假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以顶层设计为指导,引领全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工作。把“两山”理论融入战略决策,严格落实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指标、任务要求。建立“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组织领导机制,定期与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对接,牵头制定区内重大事项协调和联络制度。

建立推进“两山”基地建设工作联络会议制度,定期召集市生态环境柳叶湖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柳叶湖分局、区发改局、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柳叶湖分局、区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及各镇(街道)负责人,强化信息共享,协调部门分工,推进协同办公,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全区相关部门及乡镇将“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本部门参与“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高位推动“两山”实践创新工作。

建立两山建设考核制度。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根据不同产业部门以及乡镇功能发展定位与资源禀赋特色,制定差异化的两山建设考核办法,创新实践“两山”建设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作为评定干部年度考核和提拔的重要依据之一。

建立两山实践创新型智库。集聚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领导及社会各界资源,建立“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专家智库。定期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为常德柳叶湖旅游度假区“两山”实践创新把脉诊断,跟踪评估,提供决策咨询,推动科学决策。系统总结梳理常德柳叶湖旅游度假区“两山”实践创新模式,打造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品牌,推广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

2.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创造”机制。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让生态走向市场,形成可供消费的生态产品,在满足市场需求中实现经济价值。依托柳叶湖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开发优质生态产品,充分挖掘农业生态、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等多种产业功能,优化利益联结机制,创新生态产业经营模式,探索多种途径增加生态产品供给,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

利用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发展生态农业,推进“三农”一体、“三产”共融、“三生”互促,实现了农产品和服务由低端向中高端,休闲农业发展布局由分散向集聚、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组织实施一批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科研攻关项目,拉动特色、传统产业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道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依托美丽的绿水青山发展生态旅游。依托良好的森林、田园景观、农业生态和乡村风情风貌等特色景观,大力推进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化健康消费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发展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

健全绿色发展促进机制。完善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健全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政府绩效考评机制、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完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深入推进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积极争取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享受更多中央和省级财力支持和生态补偿。健全生态司法保护机制,推进生态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推广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模式;创新生态司法修复、生态司法联动、生态环境审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工作制度,构建共建共治的生态保护执法体系。

建立生态产品营销机制。建设生态产品和生态资产交换平台,促进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建立生态发展基金,为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产品开发提供平台。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互联网+特色农业”和品牌强农工程,加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农产品系列品牌培育,形成规范化、产业化、品牌化的销售模式。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柳叶湖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各乡镇的有效覆盖,持续深化信息进村入户。开展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工程,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和电商服务企业加强合作,依托农村电商平台,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电商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利用柳叶湖的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电商业务,提高农村经营者及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帮助广大农民增加收入。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维护机制。加快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农户+基地+公司”的合作经营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的规模经营,通过行业协会带头、龙头企业引领,推动保护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提升。加快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标准化体系、标准化生产基地和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保护产品的后续质量监管和生态环境监测,推动农副产品整体质量安全水平提升。

3. 完善绿水青山保护机制

健全国土空间管控机制。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强化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底线约束,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健全国土空间分类管控,坚持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对所有国土空间分区分类实施用途管制;以“三线一单”为核心,强化区域空间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不断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重点抓好太阳山森林公园保护,增强区域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打造绿色生态屏障。

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评估体系。开展柳叶湖gep核算,评估区域内生态系统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及其价值,量化柳叶湖绿水青山价值。完善柳叶湖生态产品目录清单,科学评估各类生态产品的潜在价值量。建立区域gep考核体系。在gep定量核算的基础上,通过评估一个不同时期的生态系统资产存量变化、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变化,实现对柳叶湖生态系统服务和容量变化给经济系统带来的效益变化情况的常态化跟踪评估。基于gep核算,探索推行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机制,逐步建立体现“两山”实践创新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评优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丰富和完善城市成果评价体系。建立gep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公布gep核算结果,根据辖区绿色gep变化量、年变化率,定量分析自然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提升的贡献,为全面评价柳叶湖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工作情况提供科学依据。

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改革。强化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完善自然资源资产资本化运营机制,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创新绿水青山保护的体制机制,构建绿水青山的产权、维护、交易和规则制度。开展柳叶湖自然资源资产调查登记,推进河流、湖泊、森林等所有自然生态空间存量及变动情况的核算工作,记录当期自然和各经济主体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占有、使用、消耗、恢复和增值活动,统一确权登记。做好确权登记的相关配套政策制定。建立权责明确的自然资源产权体系,形成覆盖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有偿出让制度,适时启动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建设。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明晰生态资产所有权的主体;规范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的收益权、使用权,建立有效的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产权制度;建立绿色金融的鼓励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开发力度,探索对生态产品、绿色信贷扶持机制,完善各种担保机制,加大风险补偿力度。创新林权流转经营机制,深化“林票制”改革,试行林票市场化交易。完善“村社合一”等合作经营管理模式,继续实行新型林业经营组织“三项补助、三个优先”扶持政策,引导林农以林地经营权入股或委托企业、国有林场经营管理,形成更加稳定的利益共同体。深化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改造提升重点生态区位林特别是人工林的生态功能。

探索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强化自动监测网络和在线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积极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推广应用便携式移动监测终端,加强对水、大气、土壤等环境要素监测,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推动集监测、监管和执法于一体的智慧环保平台建设。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数据库,编制一套系统规范的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探索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4. 构建绿色惠民共享机制

增强全民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两山”建设。广泛动员全区各界积极行动起来,投身“两山”实践。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媒介,强化“两山”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公众树立“两山”意识。积极组织各类 “两山”实践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创新绿色惠民形式。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新途径、扶持新模式和运行新体制,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思路,通过对集体自然资源等进行发包租赁、量化参股、合作开发、集体资金资本运作、参股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把资源、资产、资金转化为发展优势。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适度放活。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支持发展农业特色园区、小型农场和小型农庄。支持鼓励多村联合或乡镇抱团发展,深化推广乡村振兴联合体建设模式,增强内生“造血”功能。创新利益分享模式。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佣+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收益。鼓励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主体合作,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民获得感。

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强农惠农富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带动强农惠农富农的重要龙头。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渠道将惠农强农政策及时送到农村基层,主动帮助农村群众寻求发展路径,真正成为农村发展的“雁头”。整合政策信息、市场信息与农民意见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不断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引进、培养和发展农村优秀人才,引进大批高科技专业人才参与农业产业技术开发,实现农业产业的量质齐升。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抓好部门联动

成立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党工委书记伍彩霞任组长,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凯任常务副组长,区党工委委员、工会主任龚杰任副组长,白鹤镇、柳叶湖街道、七里桥街道、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区组织人事局、区工委宣传统战部、发展改革商务统计局、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旅游和文化体育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柳叶湖分局、市生态环境柳叶湖分局、市林业局柳叶湖分局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负责“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工作部署、管理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柳叶湖分局,办公室负责建设实施方案任务分解、检查、跟踪、评估。各镇(街道)和相关单位视情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责任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形成管委会统一领导,各镇(街道)分级实施,各部门相互协调,上下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

(二)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监督考核

高度重视强化“责任”与“落实”。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要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项目亲自督办。压实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把全区年度“两山”实践创新重点工程及内容分解到每一位班子成员,层层传导责任,各项工作任务与职责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形成具体明确、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

制定科学高效评价体系。把环境质量、生态状况、民生福祉、生态经济、生态补偿、制度创新、环保投入等等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两山”实践创新指标的统计制度并定期公布数据指标,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建立健全“两山”实践创新目标责任制。把构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主要任务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重点目标责任制考核,领导小组对责任部门进行年度考核,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确保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三)强化科技支撑,抓好队伍建设

全面加强人才市场建设,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保障人才各项待遇落实。主抓本地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引进外地人才充实专业队伍,支持中青年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团队开展创新性研究,逐步形成以领军型人才为核心的优势创新队伍。加强对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建设的专职人员的技术培训。

加大对企业技术研发的扶持力度,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完善社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建立高新技术转化和转让服务基地,促进高新技术合理转化及运用。

(四)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保障

加大“两山”实践创新建设财政投入力度。把“两山”建设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鼓励各部门申报国家、省市各项与“两山”建设有关的专项建设资金。进一步完善环境设施使用和服务收费制度,实行统一收集、专项使用。政府部门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两山”建设相关资金管理制度,统筹运用预算内外投入生态环境领域的资金,使“两山”建设资金真正落到实处。

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投融资体系,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两山”工程建设。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积极引进、鼓励和支持有利于“两山”建设的项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五)坚持舆论导向,抓好宣传引导

开展多样式的宣传活动,采取咨询或召开新闻发布会以及通过电视台、网络定期向公众通报“两山”建设的内容、范围、指数指标要求,以及创建活动进展等。编写广大民众和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材、书籍和手册。通过多方面宣传、培训,使群众及时了解“两山”建设情况、当地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提高参与“两山”建设的能力。

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强化“两山”建设监督工作职能,积极推行政府生态信息公开、企业环境行为公开等制度,扩大民众对生态建设和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逐步向社会公开环境信息并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及时将公众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融入到“两山”建设中。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陈丽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阅读全文
园区招商找园商网-招商代理 招商执行 资源挖掘 资源对接
园区入驻 体验园商网招商服务
马上体验
大数据招商新模式
大数据招商新模式
专业招商对接落地
专业招商对接落地
重大商机及时推荐
重大商机及时推荐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智慧系统全网推广
智慧系统全网推广
精准流量海量资源
精准流量海量资源
专业客服全天服务
专业客服全天服务
政府推荐信誉保证
政府推荐信誉保证

立即咨询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