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全力推进“宜学”城市建设,紧盯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与自治区教育厅共建具有首府特色、领先全区的“区域教育中心”。全市教育系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区域教育中心建设。全市教育系统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赋予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思政讲义为依托,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主题宣讲、班团队会、情景短剧、新媒体作品等方式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今年以来,各地各校举办相关主题宣讲、教育、研学、实践活动300余次。紧紧依托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这个中心,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程建设和考试评价中,通过精品思政课引领示范,跨学科大思政课探索,复习备考常态化融入、中考试题典型带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更加自觉地学习和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现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制的议事决策制度全覆盖;扎实推进坚强堡垒支部创建工作,直属教育系统组织打造46个坚强堡垒支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首府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均衡。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保持在100%以上,新增普惠性幼儿园14所,新认定市级示范园8所,复验12所市级示范园、4所自治区级示范园。义务教育巩固率提升到100.61%,武川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治区验收。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17.25%,10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在校生占比达到55.31%,顺利完成高中生选课走班工作。呼和浩特市以学龄儿童分布、学位供需为基础,制作了“学位供需热力图”,并结合人口流动趋势,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基础上,优化调整“宜学城市”项目,满足适龄学生就学需求。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呼和浩特市累计投入使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9所、提供学位6.3万个。全力打造“四个一工程”,在资金保障、师资培训、教研指导等各方面予以“四个一工程”学校倾斜,通过“一校一案”推动学校尽快成长为新优质学校,促进优质资源总量和覆盖面不断扩大。进一步完善学位需求预测与预警机制,部分旗县区或学校提前发布学位预警,提前让家长做到充分知情,有效引导家长理性择校、及时调整入学预期、缓和热点地区和热门学校的学位供需矛盾,切实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教育集团领跑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集团化办学提档升级,出台《呼和浩特市“名校+”工程实施方案(2022—2025年)》,总结梳理各地区实践经验,通过“委托管理”“结对共建”“兼并融合”“校际联盟”“高校共建”等模式,推动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87个教育集团、覆盖157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惠及全市55%以上的学生。呼和浩特市积极做好集团化办学“加减法”,一手抓扩容提质,完善集团内部管理激励机制,通过纳入集团化管理促进新建校、薄弱校快速成长,推动帮扶效果叠加升级,努力从“一枝独秀”变成“全面开花”;一手抓独立成长,全面评估集团化办学成效,符合优质校标准的及时退出集团独立办学,也可以作为核心校吸纳其他学校组成新的集团,集团化办学呈现出“新气象”,形成“输血—造血”良性循环。
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多元。2024年,全市进一步扩大“英才计划”招生规模,并将科学类人才等列入特长生招生范围,拓宽学生多样化成才通道。新城区和市第四中学被教育部列为首批国家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回民区、中央民大附中呼和浩特分校、市第三十中学和赛罕区万锦学校被列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市第二中学获评四星级“北大博雅人才共育基地”校,是自治区首个四星级“博雅人才共育基地”校,市第一中学女排在全区“中国体育彩票杯”青少年沙滩排球锦标赛中荣获甲、乙组冠军。市现代信息技术学校在2023—2024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荣获中职中专男子组亚军。组织101支队伍参加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总决赛,11支队伍获全国一等奖,18支队伍获全国二等奖,72支队伍获全国三等奖,为历年之最。
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率达86.5%,公办中职学校在校生占比63%,对接首府“六大产业集群”的专业占比达到43%,成功申报两个市级、7个校级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新设大专呼和浩特现代服务职业学院,正在加速筹建。加快推进职教园区建设。引进上海企业与赛罕区、航天经济开发区联合打造“无人机产学研用训一体化基地”。公办中职学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生源结构逐步优化。技能竞赛成绩取得突破,在全区中职技能大赛教师能力比赛中,呼和浩特市荣获自治区一等奖3个、二等奖8个,有3支教学团队和1位班主任成功入围国赛。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2022年以来,全市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补充年轻教师3947人,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现有教职工4.7万名,其中特级教师22名,正高级教师80名、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4300余人;自治区学科带头人80名、自治区教学能手67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491名、市级教学能手1169名;建成并挂牌“名校(园)长+”34个、“名师+”379个研修共同体,辐射校长、教师3200人,全市充分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构建起阶梯式教育人才发展格局。2024年,呼和浩特市实现“县管校聘”改革全覆盖,通过县域内教师资源统筹调配,促进教师有序流动。建立中高级“岗位周转池”,为优秀年轻教师营造“有为有位”的发展环境。建立起选聘副校长机制,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年龄、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完善支教帮扶机制,选派优秀教师在自治区范围内开展对口帮扶。采取调入、“双聘制”的形式补充教研员,专业化教研队伍得到充实。
教育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深入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开辟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推动349所学校的2.2万名教师完成研修。对呼和浩特市智慧教育平台知网板块进行升级,资源涵盖基础教育期刊、报纸等3000余种。建成“备授听评测”一体化智慧教研云平台,各校依托平台组织开展直播课两万多节、线上教研活动600余次。依托智慧教育平台连续举办六届中小学生师生共读活动,共读活动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度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奖项、中宣部2022—2023年全民阅读案例。
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更新理念,有力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深化中高考综合改革,自2022年9月中高考改革全面启动以来,继续加强与改革相关的软硬件建设,围绕综合素质评价、生涯规划教育、选课走班等专题,开展校长、教师、教研员全方位培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引入专业机构搭建起“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平台”,对全市学前、义教、普高、中职开展综合评价,覆盖市域所有学段和类型教育,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作用,助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首府教育系统将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走好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新征程,以踏实肯干、善作善为的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推动首府“宜学城市”建设和区域教育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多的教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