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院士共话生物制造未来
9月19日,第十六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广州国际生物岛拉开帷幕。本届大会为期3天,以“打造生物制造新产业 开辟生命科学新赛道”为主题,邀请院士专家、知名企业家、投融资机构代表等齐聚一堂,举办生物制造高层论坛、专业分论坛、中国生物制造创新创业大赛、生物产业供需对接会等活动,共谋生物经济未来蓝图,共促新质生产力发展。
第十六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现场
大咖论道
大会现场,大会主席、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宣布大会开幕。他表示,生物制造被认为具有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潜力,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别,是世界各国竞争的热点。我国也把生物制造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提升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福介绍,作为我国生物技术、生物产业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盛会,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旨在成为全社会了解生物技术、生物产业发展方向和成果的重要窗口,将重点加强生物经济领域专业对接、智库服务和国际联动,推动生物产业发展。
产业未来:全球70%产品可用生物法生产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元英进担任生物制造高层论坛主持人。论坛上,来自学界、业界的先驱者们带着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登台论道,在一场场高层次、高浓度的主题演讲中,“生物制造”的产业前景愈趋明朗。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在“发展生物制造 助力新质生产力”主题发言中分享称:“生物制造是将生物技术的创新产品推向商业化的引擎。”他介绍,在当下这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中,全球70%的产品可以用生物法生产,有望创造30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未来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生命健康等方面,生物制造都将发挥巨大潜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陈坚向与会者描述了“未来食品”与生物制造的关系。他介绍,“未来食品”一方面旨在实现传统食品替代,例如人造肉、人造奶、人造淀粉等;另一方面旨在满足更高需求,例如功能营养品、酶制剂等,其技术基础是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他认为,发展未来食品至少有5个重点环节:贯彻“大食物观”、挖掘食品资源;打破美味与健康的对立,提高食品感知技术;靶向设计食品营养,精准制造个性化食品;以智能制造驱动食品产业,实现柔性加工、数字集成、感知物联和智能控制;以智慧监测、精准溯源、风险感知和快速检测,形成食品安全主动防控新系统。
以数据赋能生物产业:
广州实验室开展百万级呼吸健康人群队列建设
大会主席、广州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涛作“数据赋能生物产业”主题发言。他介绍,人群队列的健康大数据研究对新药研发起到关键作用,“比如我们研究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随着年龄和血压升高而增大的关系,当人群队列规模到了50万人的时候,我们就看到非常清晰的关系。”
徐涛分享了国内外的人群队列研究发展。目前,广州实验室以100万人群的目标规模开展呼吸健康人群队列建设,期待找到部分疾病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他还介绍了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设施,该设施通过数据收集进行细胞谱系解析,进而完成数字化生理人类谱系建设,将成果应用至药物靶向筛选、细胞疗法、再生医学等领域。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副主任徐福洁在演讲中表达了“通过支持创新和建立新型伙伴关系来改善世界上最贫困人群的健康和福祉”的美好愿景;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陈曦发表“引进来、扎得稳、走出去——阿斯利康的创新之道”主题演讲,深入探讨了“跨界合作”之于产融结合、打造创新生态的重要性。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李梢,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白俄罗斯国家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谢尔盖·阿布拉梅科等中外院士也莅临现场,与国内外生物领域顶级专家、行业领军企业家带来生物科研与产业发展的“创新交响”。
记者巡展
为城市“打广告” 促产研共发展
本届大会精准聚焦生物产业发展新态势与新特色,设置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产业政策与创新成果展。包括云舟生物、百济神州、广药集团、一品红药业、众生药业在内的数百家行业翘楚从广州、深圳、武汉、天津等生物医药产业重镇汇聚而来,展览覆盖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基因技术、生物农业等多个细分领域,全面展示生物产业的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
大会不仅是一个展示成果与实力的窗口,更是一个促进多边交流、推动实质性合作的综合性平台。在现场“忙碌推销”的不仅有生物企业的工作人员,还有不少生物医药产业重镇的政府人员。多个市、区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纷纷拿出最引企、引才的“政策礼包”和最好用、实用的创新平台,务求在这一全国平台上擦亮地方品牌。
“我们南沙的招商官员,向对面展位的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企业打了不少‘广告’。”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的科研人员告诉记者。这家位于南沙的研究院除了围绕重大疾病开展精准防诊治研究,还布局建设了10个公共技术平台以提供科研与转化技术服务。
本届大会特别新设金融及投融资机构展区,作为生物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的桥梁,吸引了广州产投、广州城投、广州金控、广州银行等金融主体的参与,为生物科技创新项目的商业化进程提供有力推手。
近两年来,广州产投在生物医药领域共投资17个基金及96个项目,累计投资额约26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150亿元,覆盖全链条投资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装备和cxo服务赛道以及上下游,有效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例如,广州产投以投促引代表项目之一的银诺医药,其主打产品是治疗2型糖尿病和减重适应证的glp-1创新药苏帕鲁肽,也是国产第一个进入上市申报的人源化、长效glp-1降糖药物,预计2025年完成临床申报新药上市。
生物产业供需对接 用好政策促红利释放
在生物产业供需对接会启动仪式暨院企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对接专场现场,广东省药监局行政许可处处长罗玉冰介绍,广东省正在积极谋划促进生物医药集聚成势的若干措施,加大对创新药械的全链条支持。省药监局立足职能优势,将从以下方面发力——促进研发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提升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发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等研发服务水平,全方位提升医疗机构临床试验质量和效率,加强和国家药监局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联动,共同提升创新药械技术服务能力。
罗玉冰表示,广东还将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用好“港澳药械通”“港药粤产”等创新政策,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促进粤港澳三地产业融合发展。
东莞市松山湖管委会商务与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胡进表示:“我们规划了四千多亩土地作为松山湖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基地目前聚集了3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整个松山湖生物医药企业超过500家,整体产值规模约150亿元,近三年以来,生物医药产业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据他介绍,目前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涉及医药、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运动健康、检验检测等领域,聚集了东阳光、万孚生物、菲鹏生物、红珊瑚药业、金美济、博迈医疗等知名企业。
在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总监陈飞看来,协助建立以市县级医院为中心的区域胸痛协同防治体系非常必要。打通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助力医疗机构胸痛中心和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是一个重要课题,该企业正在通过胸痛快速检测解决方案,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