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解读 -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_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_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来源:习近平在重庆调研时强调 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 时间:2024-10-19 20:39:26 查阅:108

綦江建设重庆区域中心城市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发布时间:2024-10-18 10:22

2024年10月17日,“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新闻发布会綦江区专场,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发布人

綦江区委书记 尹国喜

綦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委新闻发言人 任骏

綦江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 龚锐

綦江区政府副区长 李钱松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10月17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綦江区专场。会上,綦江区相关负责人围绕“做好产业升级、城市提质和‘土特产’三篇文章 建设重庆区域中心城市”作主题介绍,并回答媒体记者和网友提问。

作为工业重地、能源基地、养生福地,当前綦江做好产业升级、城市提质和“土特产”三篇文章,加快建设重庆区域中心城市。

綦江区委书记尹国喜介绍,綦江是重庆“南大门”,是千年古城、红色名城。同时,綦江也是“三地”:工业重地,曾是“西南第一工业强县”,创造过新中国第一辆重型自卸汽车等“八个第一”;现在是全市最大电解铝生产基地、全市唯一专业食品工业园,有50多项国家级试点示范。

綦江是能源基地。水库156座,可利用水资源总量15亿方,年发电量150亿千瓦时,藻渡水库是重庆直辖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项目,蟠龙电站是西南首座百万千瓦级抽水蓄能电站。矿产资源19种,页岩气储量8500亿方,石灰石储量4500亿方,均居全市前列。

綦江也是养生福地。1/4的土地、530多平方公里在海拔800米以上,百岁老人有70余名,是长寿之乡、中国康养可持续发展百强区县。“一门户”:渝南门户。既有半小时主城之利,又有一小时出境之便,是重庆向南垂直出海、连接东盟的最近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

当前,綦江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做好产业升级、城市提质和“土特产”三篇文章,加快建设重庆区域中心城市。

做好产业升级文章

在做好产业升级文章方面,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经济支撑。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构建“2+4”产业集群。“2”即两大主导产业:一是轻合金材料。綦江有34万吨电解铝,占全市65%,这是发展铝合金材料的最大优势。目前有同类企业36家、产值150亿。綦江利用铝液这一核心资源,建设全市汽车轻量化零部件产业园、川渝地区铝制品原材料产业基地,打造500亿级轻合金材料产业集群。二是智能装备制造。綦江是中国齿轮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是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汽摩零部件制造是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每10台新能源车有3台装有“綦江造”零部件。綦江将通过“整机+零部件”双提升,让更多“綦江造”产品进入整车龙头企业的供应链体系。

“4”即四个特色产业:一是食品加工。綦江有全市唯一专业食品工业园区,入驻企业42家,包括火锅食材、饮品、休闲食品等,目前正引进正大集团投资40亿元建设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二是装配式建筑。綦江是全市首批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区,有规上企业68家,有丰富的石灰石等矿产资源,正全力打造全市一流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基地。三是信息安全。綦江有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金字招牌,有国内工业控制安全领域最大网络攻防靶场等项目62个,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打造重庆乃至西部的信息安全谷。四是天然气化工。8500亿方页岩气、4000亿方煤层气,綦江发展天然气化工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做好城市提质文章

在做好城市提质文章方面,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支撑,重点包括教育、医疗、消费、物流、体育。

教育领域,綦江有6所高校,现在开学的有2所,有3万多名大学生;86所中小学,10万多名学生。该区将一手抓高校扩容,实施“高校入綦”行动,一手抓基础教育提质,改善办学条件,吸引优质资源,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服务。

医疗领域,綦江有3所三甲医院,特别是渝南黔北唯一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将于明年正式投用,成为渝南黔北的医疗服务中心。

消费领域,綦江有89万户籍人口,40万城镇居民,扩大消费有可靠的人口支撑。同时还有金街、万达商圈等成熟的消费场景和众多的专业市场,消费潜力很大。

物流领域,綦江有4条高速、3条铁路构成的“y”字形交通网络,还有全市最多的70多公里专用铁路线,渝贵高铁正在开展勘察设计,綦江将真正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

体育方面,綦江有5533块体育场地,人均场地面积3.2平方米,有游泳、射击、青少年女足等优势项目,发展体育运动的氛围很好。市八运会2028年将在綦江举办,綦江将抓住这个契机,以体育塑造城市之美,让运动之城成为綦江新名片。

做好“土特产”文章

在做好“土特产”文章方面,綦江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品牌支撑。

綦江有特色文化,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农民版画之乡”、全市唯一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有包括永城吹打在内的15项国家级、市级非遗,还有苗、彝等少数民族,是全国僚文化最大的集聚地及发源地之一,地域文化的味道很浓。

綦江有特色物产,草蔸萝卜、奈李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有安稳羊肉、横山大米等1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綦江泡菜、萝卜干等4个非遗农产品,以及东溪腐乳、古剑山茶等17个重庆名牌农产品。

綦江有特色美食,扶欢米粉起源于清道光年间,北渡鱼列入《中国菜谱》,还有安稳全羊宴、郭扶僚人宴等五大特色宴和东溪黑鸭、金角牌老四川牛肉干等72道美食。

綦江还有特色美景,有古剑山、有国家地质公园老瀛山2个4a级景区,还有3个国家级、市级历史文化名镇,有28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5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该区将依托这些特色特产,正在构建“到綦江+”系列场景,打造有辨识度的城市品牌。

游客可“一部手机游綦江”

綦江是个好地方,不仅有好山好水,好客好吃,也是好玩好看的好地方。她历史悠久、文化荟萃、风光秀美,一直是市民近郊休闲的“后花园”、避暑度假的目的地。

綦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委新闻发言人任骏介绍,该区正在打造“到綦江+”系列场景,坚持游客取向、市场导向,立足綦江优势资源,系统集成、突出特色,策划推出“到綦江+”城市推广品牌,着力打造知名城市ip,推动綦江成为近悦远来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一是集成推出一批“到綦江+”消费场景。该区按照“文、旅、体、教、工、商、农深度融合”的思路,从既有知名景区、特色文化、当地美食、红色旅游、土特产等资源中,精选出最有辨识度、最具影响力、最有发展潜力的14个消费场景,涵盖了到綦江游古镇老街、到綦江高山养生、到綦江乡村旅游等项目。结合重庆市民周末游、周边游的短线旅游习惯,綦江从中优选出3—5个项目,组合推出多条“景点+文化+美食+红色+土特产”的精品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多样化选择、定制化服务,真正实现“到綦江说走就走、到綦江尽兴而归”。

二是打造一个集宣传推广和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到綦江”app。该区顺应当下数据文旅、智慧文旅的发展趋势,依托已有90多万用户的“大美綦江”客户端,迭代升级为“到綦江”线上文旅服务app,高效联通游客消费和市场供给两端,全面聚合綦江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服务领域,在线提供订餐、订宿、订车、订票、订货等服务,加快建设超百万用户的“云上文旅圈”,让游客轻松实现“一部手机游綦江”。据了解,“到綦江”app已开发完成,将于一周内正式发布上线。

三是策划开展一系列“到綦江+”文旅活动。该区根据14个消费场景的季节属性、产品属性以及体验属性,采用“文旅产品+文旅活动”的模式,坚持“每月有活动、每年有更新”的频率,在节庆日、纪念日、旅游季、丰收季等时段节点,持续推出上百个文旅体活动。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活动,提升景区的吸引力、激发美食的生命力、增加文化的参与感、增添旅游的趣味性,让景区活起来、让游客动起来、让綦江火起来。

用好的环境来引商、安商、富商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綦江将招商引资作为当前的两场攻坚战之一,通过以高水平营商环境构建招商新优势以集成化工作团队壮大招商新力量,以针对性思路举措打开招商新局面,实现招商引资的攻坚突破。

綦江区政府副区长李钱松介绍,綦江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新路径、新举措。

一是以高水平营商环境构建招商新优势。綦江是全市4个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之一,该区坚持和秉持“诚信为本”“诚信立区”,把最好的服务给最好的伙伴,靠服务品质来说话,说到了就要做到、要做就要做好,时刻让在綦江企业感受到尊企、爱企、惠企、助企的綦江态度、綦江速度、綦江力度、綦江温度。

如在行政审批上,该区在全市率先实施模拟审批和容缺办理试点,实打实精简手续、压减时间,不断增强企业对招商服务的获得感,将原来土地手续和建设施工规划手续“串联”的模式进行重塑,实现了土地和建设手续的“并联”容缺办理,审批时间从原来的158天缩减至40天内,企业提交的资料也下降了20%,实现了用好的环境来引商、安商、富商。

二是以集成化工作团队壮大招商新力量。结合本轮机构改革,綦江构建了“118n+”的招商工作体系,即1个领导小组、1个高新区管委会、8个重点招商单位,以及n名驻外挂职(招商)专员,形成统一调配、分工协作、多跨协同的一体化招商大格局,以及专业化的招商专业队伍。同时,该区持续组织开展“千人进千企”活动,采取“一企一专员”,既做好“嵌入式”跟踪服务,又在服务中及时捕捉上下游关联企业信息,通过“以商招商”不断扩大“朋友圈”、壮大产业链。

三是以针对性思路举措打开招商新局面。面对国家对招商政策的规范,綦江主动转换招商工作思路,在传统“走出去、请进来”模式之外,积极探索新的招商模式。如大力推进“挖潜招商”,该区清理出闲置工业厂房今年以来达到了35万方,这35万方既是空间,更是招商的优势,能够以最快速度承接新的招商项目落地;用法治化、市场化的手段使“沉睡”的资产变成招商的“法宝”,今年以来已成功招引企业52个,盘活厂房25万平方米;主动推进“争上招商”,依托綦江是全市老工业基地的优势,积极对接市属国企、在渝央企,巩固拓展合作领域,推进轻合金材料、智能装备扩能扩量上规模,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抢抓机遇,加快推动重庆南部综合物流园建设

綦江是现代化新重庆区域中心城市,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是重庆向南垂直出海、连接东盟的最近通道,是南向入渝的第一站。綦江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龚锐介绍,根据国家和市级赋予綦江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的战略定位,綦江将抢抓机遇,加快推动重庆南部综合物流园建设。

綦江区位条件优越,交通路网便捷,拥有全市最多的专用铁路资源,是全市唯一所有工业园区均实现铁公联运的区县;汇集兰海、渝筑等高速以及渝贵、川黔等铁路交通干线,构建起30分钟中心城区、1小时江北机场、6小时高铁可达全国重要城市的“交通圈”。

綦江运输体系完备,现有货运业市场主体近900家,车辆近4万台,有效覆盖渝川黔,辐射西南地区;已开行中国—老挝跨境公铁联运班车,方便了我们的变速箱、摩托车等拳头产品亮相国际舞台。今年上半年,綦江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和货值同比分别增长10%、12.3%,已经成为渝南黔北地区的贸易中心和货物集散中心。

綦江要素保障充沛,约19平方公里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用地是全市除西部科学城之外最大的城市开发建设空间。围绕综合服务区功能定位,目前该区已建成占地380亩的铁路货运枢纽,实现年吞吐货物300万吨;綦江高新区是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可全面承接自贸区投资贸易、金融改革等试验政策。

綦江发展支撑有力,是我市重要的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聚集区,重庆近郊规模最大的集中商业区,并有3万多在校大学生,给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充沛的人力资源保障。与此同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将为綦江及周边地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龚锐表示,下一步綦江将抢抓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新定位新机遇,加快推动重庆南部综合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出台支持通道物流发展的配套扶持政策,引进和培育a级物流企业,高水平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建设。

万州何以拥有航空水运“双口岸”?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发布时间:2024-10-18 10:06

2024年8月1日,万州机场,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正有序进入候机大厅。特约摄影 冉孟军

前不久,国务院批复同意重庆港口岸扩大开放万州新田港区、涪陵龙头港区、江津珞璜港区3个港区。此前,重庆已有江北国际机场航空口岸、万州机场航空口岸、重庆港水运口岸、重庆铁路口岸。

至此,我市开放口岸数量由此增加至7个,而万州成为全市乃至西部内陆地区唯一拥有航空、水运“双口岸”的区县。万州凭啥独占两个开放口岸?近日,记者前往万州深入采访。

畅联“铁公水空”交通大枢纽

今年1月28日,渝万高铁万州枢纽冉家坪隧道顺利贯通。这是渝万高铁重庆段首个采取机械作业方式掘进贯通的隧道。

“2027年渝万高铁建成后,重庆至万州铁路运行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以内。”万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渝万高铁将在万州枢纽与西渝高铁、成达万高铁和渝万高铁实现互联互通,最终实现6小时联通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3小时联通关中和中原城市群,“随着‘铁公水空’交通格局的日益完善,进出万州将更加快捷。”

2024年7月12日,万开达高速公路c标段高梁北互通立交工程建设现场一片忙碌景象。通讯员 张倩 摄

万州地处重庆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是西入巴蜀、东出荆楚的必经之地,长江黄金水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在这里交汇。早在1902年,万州就对外开埠、1917年设立海关,现为川渝地区对外开放东大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与达州、开州共建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万州规划了“二客六货”港口布局,大力发展江海直达、水水中转、铁水联运、公水联运,进而打造亿吨级内河大港。特别是万州新田港,是全市唯一铁路直达港口的前沿港区,依托铁水联运优势,万州及周边地区货物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快速抵达新加坡和东盟地区,较传统东向出海水运通道节省15天左右。

今年底,由川渝六方政企共同出资建设的新生港二期工程将建成投产,届时规划建设的4个5000吨级散货泊位及配套设施,年吞吐能力1477万吨。

“水陆并进同时,空中路线也在不断升级。”万州机场负责人介绍,去年8月8日,万州机场t2航站楼正式启用。与此同时,t1航站楼将改造为国际航站楼航空口岸开放基础设施,力争2025年投入使用,届时,万州机场停机位达到16个,形成t1航站楼和t2航站楼同时运营的格局。

截至目前,万州铁路运营里程191公里、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高速路网与接壤6区县实现“一小时通勤”。万州机场自通航以来,累计运行国内国际航线52条,是全市“一大四小”民用机场首个跻身“百万级”支线机场。

东西南北四向畅通、铁公水空四路协同。现在,万州正聚焦构建“七高八普、二环九射、二客六货、4e级干线机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成达万、渝万、渝西高铁、万达直线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中欧班列渝东北集结点建设,谋划布局万黔、万张高铁和长垫梁万铁路等南向通道。

“四向”通道网络基本形成

今年4月,渝东北至珠三角公路物流快速通道三峡货运班车发车仪式在万州现代综合物流中心举行。这条通道发挥万州多式联运优势,辐射带动渝东北地区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

“万州处于全国版图的几何‘中心点’,是南来北往、东出西进的交通主动脉交汇之地。”万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和中欧班列等在万州高效衔接,经万州的货物时间更省、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他透露,“物流费用每标箱要便宜200到500元、每吨要便宜10到40元。”

交通物流一直以来都是万州最大的比较优势。现在,万州东西南北“四向”通道网络基本形成。南向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稳定运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轮,创新开行全市首趟中老铁路保税进口粮食专列、重庆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万州—长寿)首趟西部陆海新通道专列;东向发挥长江水道“黄金效益”,同宁波舟山港、南京龙潭港、山东济宁港发展江海直达、江河联运,与重庆涪陵、四川南充、广元等地发展“水水中转”“干支联运”;西向、北向深度对接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衔接转换的“蓉万”“达万”“西万”等多式联运班列,成功开辟中欧班列进口粮食(哈萨克斯坦—重庆—万州)铁水联运新通道。

此外,新田港还与川渝鄂皖苏30余家实力企业签订多式联运战略合作协议;成功开发达州—新田港—营口的化肥集装箱“铁江海”联运、中储粮长江口—新田港江海联运等以新田港为枢纽节点的全程物流服务。

据了解,万州全区货运总量连续5年保持增长态势,连续三年突破1亿吨。今年上半年,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930标箱、货值240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4倍、1.5倍。

下一步,万州还将开辟中亚经新疆至万州的国际大宗物资物流通道,打造“北粮南运西进”“矿石西进东出”“疆煤、陕煤入渝”等铁水联运示范线路。

用口岸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升级

今年1月,西部陆海新通道(老挝孟塞—重庆万州)保税进口粮食直达专列抵达万州新田港,填补了重庆保税进口粮食运输的空白。

“这也为川渝地区粮食进口开辟了国际贸易新通道。”万州区相关负责人称,目前,万州正加快建设万州经开区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推动万州综保区创建跨境电商示范区,培育壮大保税产业,打造服务川渝东北开放型经济发展重要平台。

早在2022年,万州机场航空口岸对外开放获国务院批复同意,成为重庆市第二个开放航空口岸。如今,4e级干线机场总规获西南民航局批复,国际航站楼正加快筹建,机场联检单位综合用房完成建设,t2航站楼也建成投用。

与此同时,新田港进境粮食中转场地完成建设并通过重庆海关验收评估投入使用,国家移民管理局拟在万州设立重庆边检总站万州边检站,入驻后将极大方便渝东北及周边区域群众、客商的出境出行。

“既不断拓展完善口岸功能,又持续提升口岸物流发展服务水平。”万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万州区推广应用“重庆市国际贸易营商服务平台”“智慧长江物流工程”,提供7×24小时全天通关服务;推行口岸通关审批事项全流程线上办、集中办,实现货物通关“零延时”“零等待”;深化“抵港直装”“到港直提”等通关模式,加快推广“一单制试点”“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改革举措,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该负责人称,“如今,制单成本降低50%以上、耗时降低80%以上,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缩减30%以上。”

以大枢纽推动临港经济、临空经济、开放经济大发展。万州还将推动开放口岸与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联动发展,打造新田临港产业园,实现口岸由狭义客货进出通道向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口岸经济转型发展,将口岸优势转化为贸易和产业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升级。

据介绍,五年后,万州的货运总量将达到1.9亿吨,物流业总收入达到20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400亿元。

梁平携手川渝毗邻区县 打造明月山践行“两山论”样板地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发布时间:2024-10-11 11:12

丰收时节,明月山下的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梁平·开江合作示范园区(下称梁开合作示范园)一片繁忙,数十台大型收割机正顶着烈日抢收稻谷。

明月山地处川渝交界处,一边是重庆梁平区、垫江县、长寿区,一边是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及达州市达川区、大竹县、开江县。过去,两地因明月山阻隔交流较少,而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梁平区携手川渝七区县同护一条河、齐修一段路、共种一片田,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共同打造明月山践行“两山论”样板地。

五年来,14个跨区域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10亿元,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经济总量由2019年的2610亿元增长为2023年的3240亿元,人均gdp由2019年的5.1万元增长为2023年的7.1万元。

同护一条河

国庆假期,位于川渝交界处的铜钵河热闹非凡,返乡的、旅行的,都来这里打卡,沿着河道两岸跑步、拍照,好不惬意。

铜钵河是长江4级支流,发源于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观音镇共和村,流经梁平区七星镇、碧山镇后再次进入大竹县,最后经渠江进入嘉陵江,是达州、梁平两地联系最为紧密、水系最为复杂的河流。

“以河中心为界,两边都不好管。”碧山镇负责人坦言,过去,河面到处都是垃圾,沿河畜禽养殖场偷排、漏排,下水管道破损,乡镇生活污水直排河道,以致污水横流、臭气熏天、鱼虾绝迹。他说,“以前路过都得捏着鼻子走。”

2024年9月19日,从空中俯瞰梁平区双桂湖景色美不胜收。记者郑宇摄/视觉重庆

变化始于川渝联防联控。梁平区与大竹县联合编制《铜钵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川渝联防联治方案》,落实6.89亿元资金,实施水环境治理、水资源扩容、水生态修复;同时设立铜钵河上河坝为川渝共考断面,构建联防联治“共同体”,生活污水互接共同处理,跨界河段分时段、分区域清漂保洁,常态化开展联合巡查执法。

到目前,两地建成投运镇村污水处理厂28座、尾水湿地3座、配套雨污管网267.6公里;联合实施水系连通和水库治理,新增年生态调补水能力600余万立方米;综合治理河道13.7公里,打造亲水护岸、湿地公园、滩涂湿地、尾水湿地共4.56万平方米。

“再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景象。”2021年7月以来,铜钵河流域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99.45%,自然岸线得到有效保护。铜钵河入选四川省、重庆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两地群众都说,“铜钵河又回来了!”

同护一条河,只是川渝七区县筑稳筑牢生态屏障的一个缩影。五年来,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森林覆盖率由2019年的42.2%提升至2023年的43.6%,地表水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的比例达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平均天数由2019年的324天提高到2023年的333天。

齐修一段路

前不久,梁平张鸭子在四川省开江县又新开了一家专卖店,开业当天销售收入达4万元。到目前,张鸭子已在开江开办了5家专卖店。

“高速路有了,送货更快更保鲜。”张鸭子负责人称,以前梁平到开江没有高速,两地来往不但道路不好走,并且一个单面耗时达2小时,制约了保鲜农产品的销售。他说,“现在跑一趟开江只要40分钟,快捷多了。”

梁平至四川开江高速公路(下称梁开高速) 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项目,今年5月31日建成通车,大幅缩短梁平至开江的车程,进一步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速路网布局。

梁开高速,起于梁平区云龙镇石莲枢纽,止于开江县新宁镇开江东枢纽,全长75.534千米,其中四川段30.367千米,重庆段45.167千米。特别是梁开高速重庆段共有6个互通,平均不到8公里就设有一座互通,把近10个乡镇连成一体,各种物流车辆不到10分钟就可以上高速下高速。

“大大节省了运输的时间。”一位运输饲料的货车司机告诉记者,梁平高新区拥有包括蜀达饲料、生搏饲料、大北农饲料、双胞胎饲料等众多饲料生产企业,生产的各类饲料主要销往川渝东北区域。他说,“过去到开江方向都是走省道,现在走高速又快又安全,还节约了成本。”

梁开高速建成通车,标志着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交通协同联动进入了新阶段。五年来,川渝七区县坚持补齐短板、提升功能,基础设施高效建设,明月山西麓旅游环线、两江新区至长寿快速通道等14个跨区域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0亿元。

共种一片田

2024年9月19日,从空中俯瞰梁平区云龙镇人民村蔬菜大棚。记者郑宇摄/视觉重庆

就在梁平与开江交界处的文化河流域,梁开合作示范园在这里开启了两地共种一片田的行动。

梁开合作示范园主要涉及开江县任市镇和梁平区新盛镇,总规划面积8.16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5.98万亩,拓展区面积2.18万亩。

“打破行政及行业壁垒,全面高效推动区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地联合出台《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开江·梁平合作示范园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实施意见》,联合推出梁开合作示范园三年计划,构建一环(梁·开现代农业合作发展环线)、一廊(滨水田园景观走廊)、三圈层(“联盟桥”协同发展核、“稻田+”融合发展区、“稻田+”绿色主产区)合作发展新格局。他说,“围绕稻渔全产业链做文章,打造川渝乡村振兴样板区。”

2021年以来,梁开合作示范园先后实施117个建设项目,拓宽文化—新盛—龙门产业道路,贯通滨河产业道路,打通沿新盛河、文化河以及村与村之间的道路连接路网,在园区形成产业环线;累计建成千年良田1400亩、高标准农田2万亩、机耕道75公里、提灌站7座,铺设管网42公里,新修沟渠28.8公里。

随后,梁开合作示范园联合82家经营主体组建“稻田+”产业联合体,围绕基地共建、设备共用、技术共享、难关共度,汇聚资金、技术、人才,形成了以发展“稻渔共生”,稻菜、稻油轮作模式为重点, 水稻(含制种)、水产品、油料、蔬菜为主导的产业模式,构建起水稻、油菜、小龙虾、大闸蟹等多种农产品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

2023年,梁开合作示范园水稻产量达1.03万吨、水产产量达1170吨,建成水稻品种对比实验基地200亩、 稻油轮作基地1500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1.87万亩,总产值达3.55亿元。

“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产业升级协同创新。”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五年来,川渝七区县坚持6大支柱产业聚势共赢,规上工业产值由2019年的2166.7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2534.7亿元;2023年接待游客超574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400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21.5%、17%。

长寿:加快融入现代化渝东新城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发布时间:2024-09-27 13:37

2024年9月26日,“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长寿区专场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发布人:

长寿区委书记 刘小强

长寿区委副书记、区长 戴明

长寿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 胡红兵

长寿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郑钦予

9月2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长寿区专场。长寿区相关负责人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渝东新城 全面开创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国长寿城崭新局面”作主题介绍,并回答媒体记者和网友提问。

近年来,长寿区坚决扛起建设现代化渝东新城区域担当,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世界级运动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长寿生命科学城,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全面开创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国长寿城崭新局面。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长寿毗邻重庆中心城区,历来就是我市的现代产业高地。其中,长寿经开区集聚世界500强企业29家、跨国公司64家,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化工生产基地、聚乙烯醇出口基地。

长寿区委书记刘小强表示,当前,长寿区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化工产业集聚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将围绕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硅基新材料、新能源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招引一批龙头企业、链主型企业,带动入驻一批上下游关联企业,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效应。力争到2027年,全区拥有国际有影响力的研发机构5家、“四上企业”营收突破4000亿元、新材料产值占重庆1/3以上。

在推动产业迭代升级中,长寿区牢牢抓住数字化这个“牛鼻子”,构建了“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重点打造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双碳”行业3个产业大脑,驱动新旧动能转化。

长寿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胡红兵表示,围绕建设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长寿打造了重庆产业数字化能力中心,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数据交易中心和区城运中心“三中心合一”,已聚焦阿里云、钉钉等100余家优质数商,探索科技、金融、数据三个核心生产要素的高效融合。

接下来,该区还将围绕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深入挖掘、打造和复用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探索一条生产要素高效协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增长路径,助力全市数据要素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人文农旅城全域融合

9月初,长寿桃花溪通过了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复核评估,成为长寿区生态保护的又一生动实践。

近年来,长寿区以“九治”为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对长寿“母亲河”桃花溪开展了专项整治,高标准建设长寿水文化客厅、滨河公园、“慢行+”健身步道,携手共建绿色宜居家园。

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长寿深度参与全市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布局,打造湖泊度假、温泉康养、乡村漫游等农文旅ip,实现全域人文农旅城融合。

“其中,围绕乡村振兴,我们加快推进了龙溪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巴渝和美乡村新范例。”长寿区区长戴明说。

以建设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为契机,长寿区率先在龙溪河流域开展系统化、集成化数字农业技术应用推广,目前已与西南大学、中科院等多所科研院所合作,建成水产智慧养殖示范基地、伏羲农场等智慧农业载体;聚焦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实施“强村富民”综合改革,累计创建镇级强村公司4家、村级强村公司158家,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23.5%。

长寿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郑钦予表示,接下来,长寿区还将围绕柚、橘、鱼、蛋四大优势特色产业,培塑“自然长寿”品牌,加快完善农产品电商基地、冷链物流等配送网络,助力本地农产品“走出去”,惠及更多农业经营主体。

创建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长寿区正发力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多式联运示范基地,不断打通实体经济的物流“筋络”。

刘小强表示,“当前,我们正以建设川渝地区首个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牵引,强化‘通道+经贸+产业’联动效应,全力创建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

具体而言,一是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多式联运示范基地,依托重庆8大港口之一的长寿港,加快构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发展“铁公水管廊”多式联运,启动建设了长寿港国际物流仓储基地、创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上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223万吨,居全市前列。

二是着力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重要枢纽节点。自2020年3月以来,长寿区常态开行了西部陆海新通道长寿班列,化工产品、医药中间体、装备制造等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去年经通道与东盟国家进出口额占比达58.7%。接下来,该区还将拓展面向东盟国家通道新线路,加密开行广西至长寿的“海铁联运”、老挝经中老铁路至长寿的“铁铁联运”专列,推动货运量、货运值“双倍增”。

此外,长寿区还将打造内外联动的产业链供应链枢纽,构建以钢材、矿石为主的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和产品集散中心,形成千亿级临港经济产业带;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共建重庆义乌数智产业园,大力发展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

铜梁着力打造成渝中部产业新高地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发布时间:2024-09-14 15:22

2024年9月13日,市新闻发布大厅,“扛起新使命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铜梁区)现场。 记者尹诗语摄/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发布人:

铜梁区委书记 谭庆

铜梁区委副书记、区长 万隆

铜梁区委副书记 周永刚

铜梁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廖强

9月13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第22场新闻发布会,铜梁区相关负责人围绕“改革突破 创新赋能 打造成渝中部产业新高地”作主题介绍,并回答媒体记者和网友提问。

改革突破 创新赋能

铜梁着力打造成渝中部产业新高地

铜梁区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轴线上的关键节点,面积1340平方公里,人口85万。自初唐建县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我们依托良好的发展条件和产业发展空间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全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铜梁区委书记谭庆介绍,近年来,铜梁坚持首抓工业、重抓制造业,确立“2+4”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打造新型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摩托车2大主导产业,升级打造机电设备、智能家居、合成材料、冷链食品等4大特色产业。

其中,新型储能是铜梁区最具特色的现代产业,总投资130亿元的海辰储能重庆基地是全市首个新型储能整装项目,其拳头产品是新一代储能锂电池和储能模组,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一批上下游企业成功落户,10平方公里新型储能产业园初具规模,正努力打造西部新型储能产业新高地。同时,铜梁区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庆兰实业成为西部地区最大轿车制动盘和前轮毂制造商,鹿享家跻身全国智能门锁行业头部企业,爱玛电动摩托车年产能达300万辆,南雁实业新能源高精度减速器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全球第三。在产业发展中,铜梁区强化科技创新赋能,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每年投入不少于2亿元推动科技创新,科技竞争力指数排全市第12位。

“我们全力建设巴渝和美乡村。”谭庆表示,铜梁区是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区,也是重庆主城蔬菜四大保供基地之一,每年向中心城区供应蔬菜84万吨,平均每天超过2000吨。该区引进了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南研发中心,加快打造“北寿光、南铜梁”优质蔬菜种质资源基地;大力实施品牌强农工程,打造“龙乡水土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铜梁黑鸡、铜梁莲藕、白羊咸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全域推进“巴岳农庄”强村富民综合改革,试点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老百姓的腰包一年比一年鼓起来;坚持产业发展和环境提升“两手抓”打造巴渝和美乡村,30个示范点、6大核心片、3条示范环线建设加快推进,形成以点带面、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局面,乡村日益成为群众向往的美丽家园。

当前,铜梁区正全力发展活力经济,全面唱响“周末到铜梁”,持续繁荣龙城天街商圈业态,打造淮远河岸夜间经济集聚区,推进农文体商旅融合发展。今年上半年,铜梁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6亿元、同比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铜梁全域都是景、四季皆可游。”谭庆欢迎广大市民和游客朋友走进千年古城安居,重拾久违的乡愁,体验水云龙的酣畅淋漓;漫步玄天湖畔,揽湖光山色、看山水非遗实景剧《追梦·铜梁龙》,感受火龙1600度铁水飞溅的火热激情;到铜梁龙体育场,观看铜梁龙足球队征战中甲联赛,摇旗呐喊“为重庆而战”!在铜梁区游玩之余,人们还可以品尝龙乡名吃,三活兔、泡凤爪、荷花宴……各种舌尖上的美味让人回味无穷。

在全力抓好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方面,铜梁区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建设,开发城乡接合部、老旧城区停车等智慧管理系统,推出“家医有约”app方便居民就医,“农村道路摩托车交通安全管理”试点建设让摩托车守法率提升30%以上;持续深化“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在城市推广“巴川共坊”社区治理模式,在农村推广“铜心小院”院落微治理,试点区域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成功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区。

坚持把文旅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持续擦亮“活力龙乡·美好铜梁”城市名片

近年来,龙舞表演吸引了不少游客专程到铜梁区观看。铜梁区在立足自身特色发展文旅、吸引游客方面有哪些举措?

“铜梁区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突破口,以打造文旅胜地为目标,坚持把文旅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全面唱响‘周末到铜梁’,持续擦亮‘活力龙乡·美好铜梁’城市名片。”铜梁区委副书记、区长万隆表示,很多人到铜梁,就是奔着铜梁龙来的,为此他们着力打造龙舞之乡。铜梁龙舞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被誉为“中华第一龙”。铜梁区升级打造《追梦·铜梁龙》山水非遗实景剧2.0版本,常态化举办中华龙狮大赛、龙灯艺术节等活动,建设龙文化主题街区、龙灯彩扎基地等,从不同角度传承千年文脉。

在此基础上,铜梁区打造千年古城。1500年的安居古城依山为城、傍水而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非遗旅游景区。安居古城里“九宫十八庙”璀璨夺目,明清建筑鳞次栉比,琼江、崇德等书院文脉悠长,湖广、福建等会馆闻名遐迩,县令出巡、川剧坐唱、水云龙舞等民俗活动轮番上演,休闲垂钓、烧烤露营、湿地越野、龙舟竞渡,让人们流连忘返。

万隆介绍,铜梁区人杰地灵、才俊辈出。七十多年前,邱少云从这里走出去,走进了共和国的英雄谱;九十多年前,刘雪庵在民族危亡之际,用一曲《长城谣》挺起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脊梁。为此,铜梁区着力打造英雄故里。游客来铜梁,可以到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到少云故居追寻英雄足迹,到刘雪庵音乐馆感悟抗战精神,学习先辈的优秀品格。

万隆欢迎市民和游客朋友随时到铜梁,在巴岳山巅观松品茗,在玄天湖畔尽情奔跑,在荷和原乡悠闲漫步,在奇彩梦园徜徉花海,在老虎口听涛观瀑,精品民宿、休闲露营、亲子采摘、户外运动,尽享心灵的假期。下一步,铜梁区将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打造成渝地区“微度假”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龙文化旅游名城,进一步扩大世界级ip影响力,“欢迎各位朋友‘周末到铜梁’,用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探秘古韵龙乡、感受非遗魅力、畅享田园风光。”

铜梁区建成“铜心小院”325个

试点院落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

铜梁区是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区和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区。在基层治理方面,铜梁区有哪些经验总结值得分享借鉴呢?

“在超大城市治理的探索中,我们针对城乡基层治理中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网格力量薄弱、阵地建设滞后等问题,深入推进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打造了具有铜梁辨识度的基层治理工作品牌。”铜梁区委副书记周永刚介绍,在农村以院落为单元,创新开展“铜心小院”院落微治理,按照地缘、亲缘、业缘相近原则,以10至30户为单位划分院落,由院内群众公开推选有威望、有能力的党员担任院落召集人,引领院落环境治理、矛盾调解、民意收集等工作。

目前,铜梁全区已建成“铜心小院”325个,试点院落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

“我们以‘五进五心’为载体,积极推进党的理论政策、工作力量、公益服务、文体活动、自我管理进院落,将各类资源在院落内聚合,实现思想同心、队伍齐心、服务贴心、活动凝心、发展连心。”周永刚介绍,铜梁区通过开设小院课堂、小院议事会等教育引导、团结凝聚群众,实现院落事院落议、院落定、院落管。

在此基础上,铜梁区还引入积分制,从人居环境、乡风文明、乡村事务、示范带动等多维度设置积分项,每月开展星级小院评比和积分兑换,对获评的星级小院给予5千到1万元的工作经费补贴,充分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

“从‘地域相连’到‘心心相印’,从邻里不亲到大家开心,这样的乡村,就是大家向往的和美乡村。”周永刚表示。

在城市,铜梁区则围绕“巴川河”地域标志,创新推出“巴川共坊”社区治理新模式,让基层治理“有人、有钱、有阵地”。

“我们按照400户左右的标准精细划定650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5—8名专兼职工作力量,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高效响应机制。”周永刚介绍,铜梁区还强化经费保障,为每个网格党支部提供启动及运行经费,并创新设立600万元社区治理基金,专项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物业服务提升及困难群众帮扶等。同时,铜梁区积极盘活闲置资源,为社区提供468处7.3万余平方米的用房,建立网格党支部服务站,方便群众就近办事。

自2023年“巴川共坊”实施以来,社区网格员及时发现、有效解决问题3106件,邻里之间更加和谐,群众生活更加美满。

今年以来铜梁城镇新增就业9102人

前不久,铜梁通过“人才夜市”促进就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铜梁区在解决就业方面,都有哪些具体举措?

“我们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各类群体实现充分就业,2024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9102人,其中重点群体帮扶就业率达100%。”铜梁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廖强介绍,首先保障“能就业”,构建以区智慧人力资源市场、区零工市场为中心,15个零工驿站为骨架,346个零工驿站服务点为触角的综合立体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免费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招聘、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服务,累计提供就业信息2.2万余条;定期提供菜单式技能培训服务,今年以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23人次,新型学徒制培训615人,培训后就业率达80%以上。

铜梁区还创新开展“人才夜市”招聘活动,以夜市“烟火气”为就业聚人气,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夜生活场景与人才交流场景相结合,搭建起更“接地气”的岗位供需对接平台,各职能部门现场一对一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服务,达成就业意向880人次。2024年以来,铜梁区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累计76场,提供就业岗位23744个,达成意向协议5699人次。

“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区79%的制造业企业完成迭代升级实现转型发展,提供大量高技能岗位。”廖强介绍,铜梁区着力培育壮大新型储能产业链,可增加5000余个就业岗位,吸引1000余名高技术人才到铜梁区工作,形成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铜梁区将不断丰富招聘形式、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产业发展,通过“线上+线下”“白天+夜间+定期”等形式,助力各类人才与用人单位实现双向奔赴,开创铜梁区高质量充分就业新局面。

酉阳: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地、美丽重庆先行地、和美乡村样板地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发布时间:2024-09-10 16:48

2024年9月9日,“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新闻发布会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专场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 记者 罗斌 摄

9月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第20场新闻发布会,酉阳县相关负责人围绕“放大生态乡村文旅优势,奋力走好山区民族地区强县富民现代化之路”作主题介绍,并回答媒体记者和网友提问。

酉阳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接合部,幅员面积5173平方公里,总人口86万,是重庆幅员面积最大、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是全国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

近年来,酉阳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持续打好生态、乡村、文旅三张牌,打造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示范地、美丽重庆先行地、巴渝和美乡村样板地,加快走出一条山区民族地区强县富民的现代化新路子。

发布人

酉阳县委书记 祁美文

酉阳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杨通胜

酉阳县委副书记 吴彪

酉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为

打好生态、乡村、文旅三张牌

打造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示范地、美丽重庆先行地、巴渝和美乡村样板地

“当前,酉阳县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打好生态、乡村、文旅三张牌,做大首创性、差别化改革集成,高水平打造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示范地、美丽重庆先行地、巴渝和美乡村样板地。”酉阳自治县委书记祁美文介绍。

在打造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示范地方面,酉阳致力于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酉阳800”品牌升级,突出全域生态化、打造限量版,推行标准化生产、基地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梯次培育1个50亿级、5个10亿级、30个1亿级头羊企业,培育“三品一标”500个。同时,酉阳打造以麻芩止咳糖浆、青蒿大健康产品为主体的医药健康产业,以茶油、茶叶、中药材为主体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以牛仔服装为主体的时尚服装产业,到2027年,生态工业总产值将突破300亿元。目前,酉阳培育打造1000家高端民宿、5000家特色农家乐、10000户文旅市场主体,到2027年,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

在打造美丽重庆先行地方面,酉阳以最严格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建设120万亩国家储备林,探索林权赎买制度改革,开发ccer造林碳汇,已收储44.6万亩,推进10平方公里县城扩容,构建5分钟进公园、10分钟进森林的绿色空间。

在打造巴渝和美乡村样板地方面,酉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实施1万元以下低收入群体“清零”行动,抓实产业、就业、金融、消费“四大帮扶”,并以微改造、精提升、数字化、差异化打造旅游村、产业村、生态村。同时,酉阳扩面推广共富乡村,探索多村合作、整镇抱团、片区联动发展模式,不断培育新业态新产业。到2027年,酉阳将推广共富乡村模式至150个行政村以上,乡村职业经理人培育选聘超过1000名。

围绕三个方面

推进“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

酉阳是重庆面积最大的区县。面对基层治理这个课题,酉阳在推进“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我们围绕3个方面,推进‘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有效解决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痛点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酉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为介绍。

一是坚持一网汇聚,壮大治理力量。酉阳以最小单元细分网格,把全县39个乡镇(街道)细分为2333个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498名,让群众处处都能见到网格员、事事都能找到网格员,同时在乡镇四板块建立党支部156个,网格建立党组织1254个,建立党群驿站、酉新驿站、网格酉家等治理阵地32个,并实施“千万网格民情联络员行动”,组织公安、市场监管等执法力量下沉网格,2000多名在职党员、2.1万名群众进入网格参与治理。

二是坚持一网集成,提升服务效率。酉阳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建立了基层治理指挥中心,重新整合设置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四板块”,把公安、司法、市场监管等派驻机构纳入镇街统筹管理,依托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

三是坚持一网整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酉阳开发防溺水、森林防火、电瓶车进电梯预警等应用场景98个,建成投用实时监测、动态预警洪涝灾害、危岩地灾等重点领域风险监测点位500余个,接入非视频类感知设备15类4万余个,对水库、森林、地灾等风险隐患实时监测,做到及时预测、反馈、化解。

采取三项举措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酉阳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也入选了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酉阳有哪些具体措施?

“酉阳现有脱贫人口33866户、145205人,占全市脱贫人口总数的8.8%、数量全市最多,巩固拓展脱贫空间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责任重大、使命重大。”酉阳自治县委副书记吴彪介绍,具体而言有以下三项重点举措。

一是守住底线,巩固成果,坚决不让一人掉队。酉阳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底线任务,构建“双网格化”动态监测防返贫机制,依托“大数据+大走访+大排查”模式,实施低收入群体“清零”行动,“一户一策一责任人”落实23项帮扶措施,动态清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坚决不让一个脱贫群众掉队。

二是拓宽渠道,共富路上一户不落腰包更鼓。酉阳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一方面实施产业帮扶,打造以油茶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基地145万亩。另一方面,用好用足各项政策,扩高提低,让群众腰包更鼓、家底更厚。比如,就业帮扶方面,采取以“拓岗+送岗+稳岗”等方式,稳定脱贫人口务工6.3万人,创立帮扶车间34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6万个,外出务工就业动态维持在28.1万人左右。

三是擦亮底色,因村制宜各美其美颜值更靓。酉阳坚持因村制宜,全域建设巴渝和美乡村,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桃花源”,在规划上错位布局旅游村120个、产业村100个、生态村58个,在建设上坚持注重统筹,今年新建“四好农村路”120公里、5g基站150个、治理低电压台区73个、智能化升级乡镇冷链网点10个。同时,酉阳全面提升乡村颜值,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深化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酉阳城市小、农村大,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酉阳是全市‘最大的县、最小的城’。近年来,我们抢抓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机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酉阳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杨通胜介绍。

一是打造桃花源新城,让城市规模更大。酉阳构建“一轴两带三区多点”空间结构,突出老区、景区、园区、新区“四区一体”的空间布局,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20公里亲水岸线穿城而过、50公里环山步道绕城而生,完成10平方公里土地房屋征迁,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学校、医院等60个项目加快建设,突出产城景融合、职住游平衡、医学养优质,建设“一环七射”交通路网,形成30分钟畅联1个5a、9个4a景区的路网布局。

二是改造特色城镇,让城乡品质更优。酉阳着力社区微改造,新增停车位6691个、立体绿化2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82个,改造4个重点片区,规划5个商贸服务平台,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同时,酉阳还打造6个县域中心镇,建成具有辨识度的城镇体系,酉水河、南腰界等集镇已向景区蝶变。

三是建造和美乡村,让乡村颜值更高。酉阳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提升公共服务,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建成4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片区,打造50个共富乡村、3个市级巴渝和美乡村。

“接下来,我们将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促,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他介绍。

关爱“一老一小”

持续强化服务供给

发布会上,有网友提问,酉阳在关爱“一老一小”上会采取哪些重点举措?

“我们将持续强化服务供给,让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有温度、安全感更有保障。”刘为介绍。

在养老方面,酉阳将升级老年助餐服务,建设多元化老年食堂。到2027年,酉阳将建成优质老年食堂20个,满意老年食堂50个。同时,酉阳将推广线上线下点餐送餐服务,扩大农村助餐服务范围,城镇老年助餐服务圈力争15分钟送达。同时,酉阳将探索发展旅居养老等康养产业新业态,到2027年,力争全县建成2个康养小镇。

在育幼方面,酉阳支持幼儿园在满足3至6岁幼儿入园需求上,招收2至3岁幼儿入园,支持街道(社区)服务机构开设普惠性托育服务点,探索“物业+托育”服务,在入住超过1000户以上的住宅小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2025年,酉阳计划建成投用一批小区配套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增加学位4600余个,同时持续办好“山村幼儿园”,解决好农村幼儿入园问题。

改革奋进正当时|全面深化改革 重庆牢牢牵住了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发布时间:2024-09-04 09:57

2024年7月23日,武隆区仙女山景区,游客乘坐景区“小火车”游玩。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9月的重庆热辣滚烫,而海拔2000米的仙女山气候凉爽,成为不少市民的避暑胜地。

但在两年前,当武隆区打算对仙女山部分区域实施改造时,却面临资金缺乏的大难题。

尽管仙女山坐拥33万亩森林和10万亩天然草原,武隆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过去很长时间却只能“望绿兴叹”。

生态资源如何实现价值转化,成为一个棘手的难题。

为此,重庆创新推动生态产品进入金融市场,在全国率先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创新推出碳排放权、排污权、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等质押贷款。

其中,重庆三峡银行以当地碳汇收益权作为质押,向当地授信5年期、5000万元专项贷款,弥补了资金缺口,促成项目最终落地。

推动生态资源金融化、生态产品市场化,武隆“绿色金融”改革的小切片,折射出重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棋局”。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

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近年来,重庆牢牢牵住这个“牛鼻子”,以抓重点来带全盘,在“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关键领域持续探索、成效初显,为现代化新重庆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纵深推进

国企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9%

表叔茶餐厅、弓奇品味、造物空间、topia咖啡店……走进距离解放碑不到200米的鲁祖庙传统风貌区,全新的复合空间“有戏stage”让鲁祖庙完成了华丽蜕变。

2024年8月27日,渝中区鲁祖庙,焕新后的鲁祖庙传统风貌区。记者 刘力 摄

然而,几年前,鲁祖庙墙体残破,危旧房屋林立,路面坑坑洼洼,摊点随意摆放,走过百年时光的老街已破败不堪。

不过,随着重庆“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的深入推进,渝中区持续推进国企改革、加速盘活国有资产,颓废消沉的鲁祖庙迎来转机。

“我们按照‘街区式打造、景区式管理、园区式运营’思路,着力推进鲁祖庙风貌街区建设和业态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盘活闲置资产。”重庆康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涛介绍,当前,鲁祖庙虽尚未完全开放,但部分首进品牌、知名品牌旗舰店、国际品牌已入驻,不少市民前来打卡。

鲁祖庙的焕发新生,只是重庆“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成势见效的一个缩影。

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重庆正加快国企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深化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2024年上半年,全市国企实现营收3300亿元、增长4.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9%。

从数据看,国企改革止损治亏进展良好,截至6月底,市属重点国企亏损企业阶段性减亏309户、扭亏241户,庆铃集团等17户企业阶段性进展率达100%;资产盘活加力提速,市属重点国企完成资产盘活848.2亿元,其中,重庆物流集团引入民企成功盘活红旗河沟长途汽车站,重庆水务环境集团19亿元可转债成为新“国九条”后全国首批通过的再融资项目。

国企瘦身健体成效显著,51户市属重点国企管理层级全部控制在3级(或合理4级)以内,已完成法人压减215户、停止运行9户。

就在国资国企改革纵深推进的同时,重庆园区开发区改革攻坚也正蹄疾步稳。

比如,九龙坡区整合九龙工业园区、西彭工业园区为西部(重庆)科学城九龙新城园区,组建九龙开发投资、九龙产业发展、九龙城乡运营三大集团,构建园区扁平高效管理体系和运行格局,全面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今年以来已压减园区运营公司企业法人8家,平台公司综合融资成本降低至4.74%,节约利息0.74亿元。

又如,长寿经开区精准绘制产业图谱、精准招商,先后引进双象集团等6家企业8个项目签约落户mdi一体化项目规划地块,全面盘活mdi配套项目闲置土地1448亩,带动恩力吉等上游企业闲置产能进一步释放,预计每年可增加产值约100亿元。

数据显示,全市园区开发区已整合为50家、管理机构精简为48个,今年1-7月运营公司压减企业法人192户,盘活存量资产超750亿元,累计下放或委托行使经济管理权限超2200项,新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81家,园区开发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实现14312亿元,规上制造业企业亩均税收可比增速达14.6%。

民营经济综合改革成势见效

民营经济经营主体达到364.86万户

前不久,位于北碚区的斯太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太宝),度过了一个难关。

“近年来,公司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产业化必需的非标自动化设备开发中取得了突破,需加大研发投入,但资金成为一大难题。”斯太宝副总经理王志刚介绍。

幸运的是,依托市区两级科技局共同出资成立的“嘉陵创客科技创业种子投资基金”,企业获得投资40万元,建成薄膜铂热敏感芯片商业化中试生产线。

如今,薄膜铂热敏感芯片国产化扩产项目成功入驻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获得市场投资近亿元,依托首期3000万元投资建起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线,未来3至5年生产线将扩充到3至5条。

斯太宝的幸运,并非巧合。

民营经济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重庆正多措并举推动民营经济综合改革,全力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比如,铜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召开区级层面党政亲商恳谈会21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贷款、扩用地、农入学等实际问题546个;畅通政银企“铁三角”制度,吸引云丁科技等项目落户铜梁,撬动289亿元新型储能产业投资落地。

永川则持续强化要素保障,投资超2亿元建成永川国家高新区铁路专用线,助力长城汽车重庆分公司等企业通过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出口产品直装直发;实施“逐浪奔永”人才聚集行动计划,建好西部职教基地,为企业提供充足人才资源。

两江新区聚焦服务重点产业专利创造,打造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畅通汽摩外观专利快速授权“绿色通道”,将长安新能源、赛力斯、阿维塔、深蓝汽车等重点车企纳入到快审范围,大大节约了企业的申请成本和时间成本。

民营经济综合改革成效如何,一组数据或许最有说服力——

2024年上半年,重庆民营经济经营主体达到364.86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总数的97.8%,创造了超过90%的新增城镇就业,民营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占比超过90%;

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8945.72亿元、同比增长7.1%,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8.7%,占全市gdp比重达59.1%;

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6.2%,分别较上年同期、同期全国水平高24.8个、16.1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个百分点……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未来,重庆将持续完善机制、创新思路,不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升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核心竞争能力,让民营经济改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多点开花

西部数据交易中心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每到盛夏时节,大足区五星社区的“如梦荷棠·山湾时光”的千亩荷花呈现一派秀美景色,吸引了众多市民竞相观赏游玩。

2024年7月3日,大足区“如梦荷棠·山湾时光”乡村振兴示范基地,600多亩太空荷花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打卡。通讯员 黄舒 摄

“几年前,这里农房大都处于闲置状态。”大足区棠香街道五星社区八社的村民蒋秀英指着附近的一片农房高兴地说,如今,这些老房子都金贵起来了。

“如梦荷棠·山湾时光”是大足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项目之一。

自2021年起,棠香街道五星社区抓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机遇,以谢家湾37.17亩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随后,大足鑫发集团通过市场交易拍得该土地使用权,投资8000余万元打造“如梦荷棠·山湾时光”农文旅项目,让小山村逆袭成了网红打卡地,带火了周边的农房,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大足区五星社区华丽蝶变的背后,是重庆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纵深推进。

“目前,重庆新一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范围拓展至6个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形成。”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重庆还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地票制度,截至2024年6月累计成交地票37.65万亩、739.25亿元,惠及近200万农民。

同时,在劳动力要素市场方面,重庆建成西部第一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产值超过150亿元,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3168家、营收超过800亿元,市场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在资本市场方面,重庆抓住注册制改革机遇,获批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2023年新增境内上市企业7家、ipo融资101亿元,均位列西部第一。

就在传统要素市场持续壮大的同时,重庆还加速培育新型要素市场。

比如,重庆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2023年已认定登记技术合同7748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570.19亿元、同比增长161%;率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信用贷款累计突破237亿元、惠及企业9978家。

重庆还着力完善数据要素市场,率先通过地方立法出台《重庆市数据条例》,出台《重庆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建立数据交易规则、合规审核指南、数据评估指南等交易机制,西部数据交易中心已上架数据产品2000余款、引入数商200余家、实现数据交易金额超6亿元,跻身全国数据交易机构第一梯队。

北碚向“新”而动 逐“绿”而行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发布时间:2024-08-29 10:38

2024年8月28日,重庆市新闻发布中心,“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碚区)现场。首席记者 龙帆 摄

核心提示

发布人:

北碚区委书记 王俊

北碚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黄祖英

北碚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 杨正华

北碚区政府副区长 杨辉

8月28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第19场主题新闻发布会,北碚区相关负责人围绕“厚植生态底蕴 深耕绿色发展 奋力在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中打造北碚样板”作主题介绍,并回答媒体记者和网友提问。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底色。当前,北碚区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决策部署,聚焦生态田园都市区、人文科教创新城,做好生态人文、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城乡融合“四篇文章”,厚植生态底蕴,深耕绿色发展,奋力在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中打造北碚样板。

打造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缙云山样板”

缙云山是重庆中心城区的生态屏障和城市“肺叶”。经过几年的综合整治,巍巍青山焕发出勃勃生机。北碚区委书记王俊介绍,近年来,该区全力探寻“人与青山两不负”的发展路径,打造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缙云山样板”。

王俊介绍,在缙云山综合整治“前半篇文章”中,北碚区累计拆除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62万平方米,269宗突出环境问题全部清零;累计栽种植物77.5万株、覆土复耕复绿48.1万平方米,实施了黛湖、腾龙垭等生态修复工程,为缙云山生态画卷添彩;在居民搬迁工作上,该区创新推出退地入城和异地迁建两种方式,引导核心区和缓冲区203户、520名居民全部搬出自然保护区,开启新生活。目前,缙云山植物资源比1999年开展保护区植物调查时增加441种,近两年先后发现了缙云脆蛇蜥、缙云掌突蟾、缙云三窝蛛3个新物种。随着北碚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缙云山综合整治工作也获得第一届重庆市改革创新奖。

当前,北碚正打造“一心四片”发展格局,扎实做好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其中,“一心”就是赓续红色血脉,以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等为重点区域,打造成渝地区知名红色研学教育基地。“四片”指东南西北四个片区:东片区承“泉依峡江”,以金刚碑、北温泉等为重点区域,市民可享受生态人文休闲的乐趣;南片区彰“科教人文”,以北碚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区域,打造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西片区发展乡村振兴,以柏林村为重点区域,推动“农文旅+”;北片区造“科研康养”,发展温泉谷文旅产业园、大健康装备制造产业园。此外,北碚还在争创“缙云山——北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助推缙云山生态“颜值”变经济“产值”。

据统计,近三年,32个温泉度假、精品民宿、生态农业等文旅康养和田园综合产业项目落地北碚,激活1400亩缙云山甜茶园、缙云青梅、缙云糖梨等产业,实现缙云山片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0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达9.5%。

上榜“2024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前段时间,“2024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布,北碚榜上有名。这项评选以县域生态美、人文美、产业美为评价标准,是体现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标志。

北碚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黄祖英介绍,近年来,该区依托生态和人文两大优势,全力建设“生态美、人文美、产业美”的幸福之城。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在城市中心区建设城市文化会客厅,在缙云山片区打造休闲康养度假地,在嘉陵江以东片区打造郊野观光体验园,让重庆后花园提质升级为都市休闲旅游新门户。

文化是北碚的根和魂。北碚是一座“百馆之城”,抗战时期,迁驻北碚的文教单位、科研院所等达200余家。如今,北碚拥有卢作孚纪念馆、雅舍、西部科学院旧址等人文景观和抗战遗址104处,已建成开放文博场馆近100处。近年来,北碚区依托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为文化建档,为历史存根,持续擦亮“百馆之城”名片,传承城市文脉。

致力于丰富展陈内容,目前,王朴烈士纪念馆、国立复旦大学重庆旧址已相继完成提档升级并对外开放;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陈列馆正在完善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原状陈列故事馆,预计9月底与市民见面。

为了让文化场馆更智慧,北碚文化馆率先建成全国首个较为完整的区县数字文化馆,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文化资源的保存和传承;北碚图书馆依托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提供线上文献资源数据库,市民可随时随地畅享海量数字资源;北碚博物馆开发的微信小程序“北碚文博”,集逛展馆、听讲解、购文创、查档案功能于一体,市民足不出户可云游博物馆。

此外,该区还与复旦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13所高校签订馆校合作协议,与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复旦中学等70余所中小学建立研学合作机制,让博物馆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以发展含绿量提升产业含金量

2024年上半年,北碚区规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34.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倍。

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北碚近年来坚持创新驱动加快绿色转型,探索走好产业和生态发展双赢之路,以绿色生产力彰显新质生产力底色息息相关。

北碚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杨正华介绍,近年来,北碚采取技术咨询对接、“一对一”帮扶等多种方式,助力企业不断通过技术改造迈向绿色化、低碳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比如,北碚首个气候投融资项目就是该区在一家建材公司转型发展过程中,为其“点单式”提供技改方案,同时用好碳减排支持等惠企政策包,助力该企业取得绿色低息融资1.8亿元。据了解,该项目实施后,企业综合效益将增加3800万元,实现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当前,北碚180余家企业正开展绿色改造,累计获得国家级、市级绿色工厂认定12家。近3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平均下降率为3.3%。

同时,北碚以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等新赛道为引领,持续提高科技含量和产业能级,不断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路。

制造业方面,该区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前北碚区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瞪羚企业11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6家。2024年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33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8%,高出全市约30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321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65%,处于全市前列。工业互联网方面,北碚区大力推进蔡家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升级,先后打造“5g+工业互联网”新场景示范项目5个,建成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17个,为1万余家企业提供科技赋能,成功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该区以存量楼宇“主阵地”孕育软件产业“满天星”,2024年上半年全区规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34.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倍。

3小时到西安 北碚将开建首个高铁站

北碚区政府副区长杨辉介绍,近年来,北碚区以“南下东进西联北拓”为重点,加快构建主城都市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铁路方面,目前北碚已建成了襄渝、遂渝、兰渝、东环线等11条铁路。成渝中线高铁和西渝高铁正在建设中,这也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西渝高铁北碚南站作为北碚首个高铁站,是京昆高铁大通道在重庆主城区唯一的新设站点。通车后,从北碚乘坐高铁3小时就可以到达西安,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也为北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公路方面,渝武高速公路复线(北碚段)所有控制性节点工程目前均已完工,全线整体进度超过98%,将于今年内建成通车,新建部分设计为双向六车道,改建扩容部分设计为双向四车道,通车后将有效缓解老渝武等重点路线的拥堵问题。同时,近年来,我们改造升级了国省干线305公里,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1260公里,村民小组通达率达100%。比如,三圣镇至金刀峡镇的三金路,以前是一条不到4米宽的坑洼小道,如今却是6.5米宽的双车道沥青混凝土四级公路,该公路串联起柳荫镇东升村、三生三世桃花源、重庆国际滑翔伞基地等旅游景点,促进了片区经济发展。下一步,还将新建国道g244等非收费物流通道,进一步强化与产业路、园区路之间的互联互通。

此外,北碚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交”目标,并创新推行了“响应公交”、小巷公交等个性化公交,市民只需要通过手机app,在家门口就可以网约公交车,从下单到车辆抵达整个过程五分钟内就可以完成。

阅读全文
园区招商找园商网-招商代理 招商执行 资源挖掘 资源对接
园区入驻 体验园商网招商服务
马上体验
大数据招商新模式
大数据招商新模式
专业招商对接落地
专业招商对接落地
重大商机及时推荐
重大商机及时推荐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智慧系统全网推广
智慧系统全网推广
精准流量海量资源
精准流量海量资源
专业客服全天服务
专业客服全天服务
政府推荐信誉保证
政府推荐信誉保证

立即咨询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