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9月29日下午15:00
地 点:市东部新城综合写字楼会议中心3021会议室
发布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主 持 人:市委宣传部查文平
新闻媒体: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中安在线、安徽经济报、安徽法治报、新安晚报、市场星报、安徽商报、安庆市新闻传媒中心
查文平: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安庆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为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美好安庆建设的生动实践和进展成效,经市委负责同志同意,定于国庆前后,以市政府新闻办名义举办安庆市“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文胜先生,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谢文婕女士,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工委书记、局长吴爱德先生分别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省市媒体有: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中安在线、安徽经济报、安徽法治报、新安晚报、市场星报、安徽商报、安庆市新闻传媒中心,欢迎大家。
首先请李文胜主席介绍有关情况。
二、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文胜作介绍
李文胜:
各位新闻界朋友,大家好!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安庆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市发改委贯彻落实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举措的有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市发改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及市委市政府具体安排,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坚持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以改革赋能加力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安庆市经济运行呈现向上向好态势,在全省经济运行季度“赛马”中连续两个季度居第3位,取得了近十年来最好成绩。
一、健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构建高水平市场体系
主要体现为“四个着力”:一是着力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建立完善多层次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今年1-8月民间投资占比53.5%,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4个百分点。二是着力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定期发现归集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为问题线索,督促问题整改。三是着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极简极速极便审批,开展容缺办理,“随到随办”“承诺办”,不断精简办事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实现了同一事项市县同一标准和可全程网办。四是着力创优营商环境,推进1份信用报告代替40个部门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已累计替代554份。近12个月安庆城市信用监测平均排名居全国第17位、全省第3位。
二、健全完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主要体现为“三个加快”:一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发展,巩固提升安徽汽车产业“第三极”地位;化工产业由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延伸,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绿色安全综合性化工产业基地。2023年,全市汽车全产业链企业营收、化工及新材料产业产值双双突破1000亿元大关。二是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支持发展“双生”、半导体、新型储能等产业,建成运营“双生谷”,推动潜山市正鑫半导体、高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建设。今年1-8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2%、居全省第5位。三是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岳西县获批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大有时空安徽省北斗导航与服务产业创新中心获批组建,积极申创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走好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主要体现为“四个深入”:一是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坚持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常态化开展对标沪苏浙行动,深化与上海徐汇区、江苏南通市共建友好城市,谋划与浙江湖州市开展合作,全力打造联动长三角与中部地区区域重点城市。二是深入落实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建立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机制,推动桐城市全面融入合肥都市圈、岳西县与合肥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支持岳西-英山、宿松-黄梅等省际毗邻示范区建设,推深做实安庆·池州“一江两岸 拥江发展”。三是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完善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推动桐城市、潜山市县城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中小城市试点任务落实。2023年,安庆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49%、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四是深入开展开发区改革,制定安庆市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举措,全面推行“标准地”改革,今年1-8月,全市开发区出让“标准地”66宗、6157.6亩,占产业用地出让面积的98%。
四、健全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主要体现为“三个用心”:一是用心办好民生实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小切口入手,统筹实施50项群众反映强烈、天天有感的民生实事,建立健全“月调度、季通报、年考评”制度。二是用心服务群众就业增收,在重点工程项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模式,深度谋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潜山市、太湖县等先后荣获省政府督查激励。三是用心减费让利惠民,稳妥有序推进供水、供气价格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天然气价格上下游联动机制更加完善。探索建立蔬菜产销对接合作机制,不断提升“惠民菜篮子”活动质效。
各位记者朋友们: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庆市办成了一系列大事、要事和实事,一批国家、省级试点示范在安庆得到了生动实践,为安庆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巩固提升已有改革成果,抓好既定改革任务落实,强化后续改革筹划,不断开创全市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为打造“五大宜城”、挺进百强城市贡献发改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庆新篇章!
查文平:
下面,请谢文婕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三、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谢文婕作介绍
谢文婕: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各位新闻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将科技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安庆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安庆国家高新区、安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筑梦之星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一批“国字号”园区载体落子安庆;北京化工大学安庆研究院、浙江大学安庆长三角未来产业研究院、中棉所长江科研中心等一批产业共性创新平台布局安庆。我市共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49个,57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其中,安徽华茂“多重集聚纺纺纱技术及其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是2012年的7.1倍、13.9倍、53.8倍。科技创新季度赛马全省排名由去年的第8位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第5位。
一、科创平台加速建设
安庆市获批建设省级创新型城市,桐城市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怀宁县、岳西县获批建设省级创新型县。安徽曙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绿色催化及新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中天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新材料与智能润滑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庆师范大学“耕地质量智慧监测与地力提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怀宁上海松江科创中心”建成运行,潜山市政府与东北大学合作共建潜山东大智能制造研究院,岳西县大别山特色农林产业科研检测中心正式运营。目前全市建有省级以上研发(服务)平台268个。
二、创新链和产业链加速融合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科技创新衍生出新兴产业。在化工新材料行业,igm光固化引发剂世界领先、威亚新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汽车行业,朴津智能研发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环新集团国内独家为特斯拉批量提供动力电池冷却循环管道系统;在纺织行业,安徽华茂成功研制符合登月要求的“织物版”五星红旗;在智能装备行业,安庆恒昌推出高速自动化医用平面口罩和婴儿纸尿裤智能化生产成套设备、中船柴油机自主研制中速双燃料发动机、坤力智能装备研发智能化无人叉车;在新型显示和集成电路行业,飞凯新材料推出oled显示材料、金张科技研制出光学偏光膜。
三、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
坚持“双招双引”一号工程和“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发展路径,先后举办“安庆籍院士新年恳谈会”、“院士安庆行”、长三角院士论坛等活动。“安庆院士中心”挂牌运营。推进落实《关于加快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人才强市的实施意见》,促进院士团队科技成果与企业、投融资机构等精准对接。程京、彭寿、吴宜灿等院士为我市引进医学、新能源等项目6个、协议投资额177亿元。深化市校合作,安庆师范大学构建“1+5”学科群,组建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学院和研究院。安庆职教集团统筹整合教育资源,引入龙头企业深度参与,按照园区参与、校企共建、合作培养、定向就业的模式,打造化工、汽车、数字三大产业学院。
四、科技创新生态加速优化
我们设立了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安庆子基金,以股权融资模式助推中小型企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深化“贷投批量联动”试点,累计对252户科创企业发放“贷投批量联动”贷款,贷款余额42.05亿元,涉及股权投资近26亿元。创新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着力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已签约企业450户,授信141亿元,贷款余额76亿元。
下一步,市科技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委全会、市委全会精神,坚定不移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奋力开创安庆科技创新工作新格局。
一、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科技项目审批流程,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科研人员和企业家了解、掌握并充分利用各项科技创新政策。
二、增强科技创新主体活力
完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激励机制,通过税收优惠、财政支持、人才引进等措施,鼓励和支持这些主体开展创新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促进其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
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更加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这包括强化科技成果评估、定价、交易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建立科研单位、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对接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四、构建开放合作的创新体系
加强与国内外优秀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引进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完善一站式科技服务云平台,拓宽科技创新资源和信息的获取渠道。
五、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推动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意味着要加强科技伦理、科技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推动安庆市科技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我们将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确保科技体制改革各项决策部署在安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安庆市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担重任挑大梁。
查文平:
下面,请吴爱德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工委书记、局长吴爱德作介绍
吴爱德:
尊敬的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新闻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安庆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今天市工信局发布的主题是数字化转型赋能安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安庆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我在这里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提认知造氛围,数字化转型意识明显提升
安庆市通过全方位开展宣传培训和供需对接,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企业将数字化转型视作“必答题”。累计举办工业互联网“头脑风暴”沙龙、安徽省智能制造现场会、长三角5g+工业互联网大赛、安徽省首席信息官峰会、工业数字经济大讲堂等30余场活动,线下宣传培训超3000人次,线上超10万人次。
二、建网络育平台,数字化转型基础更加牢固
编制安徽省内第一个5g规划——《安庆市城区5g网络建设布点专项规划》,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8904个,奠定了良好的5g基础。2023年,我市3家工厂入选国家5g工厂(2024年初认定),居全省第2。2024年,我市3家平台入选安徽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位居全省第2,累计打造6家,居全省第3;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认定办法,累计打造市级平台10个。
三、聚资源强供给,数字化转型能力大幅增强
建立安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聚集省内外76家优质、高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咨询服务机构和研究机构,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评估、诊断、改造、服务等一揽子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2023年启动规上企业数字化诊断工作,为380余家企业开出“药方”,今年正在为500余家企业“问诊把脉”。
四、树典型强引导,数字化转型示范效应显著
对规上工业企业分行业分层级分年度因循施策,在“点”上实施单台设备的“机器换人”;在“线”上实施生产线整体数字化改造;在“面”上加速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逐渐向灯塔工厂迈进。截至目前,全市3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3家单位获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累计建成省级智能工厂20家、省级数字化车间92家,数量分别居全省第3、第5。累计培育市级智能工厂91家、数字化车间183家。2024年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10个,全省第3,其中振宜汽车入选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全省仅9家。
五、降能耗增效益,数字化转型赋能绿色发展
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24家,省级绿色工厂53家,全省第3;已有安庆经开区、安庆高新区、桐城经开区、怀宁经开区4个国家级绿色园区,数量总量位居全省第1。
六、立标杆强示范,数字化园区建设提档升级
2023年以来,全市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联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针对优势产业,开展“一区一业一样板”的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创建工作。宿松县经济开发区、安庆经开区、安庆高新区入选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并列全省第2。
我市通过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壮大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补链强链、活跃发展动能。今年1-8月,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4.1%,居全省第1位,增幅高于全省30.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1.3%、31.1%,分别居全省第3、第8位,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平均25.6、5.2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6月底,安庆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4.3%,高于全省平均2.1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5.4%,高于全省平均1.8个百分点;三季度,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测评达2003家,其中达到数字化转型二级及以上企业1549家。
我在这里先简要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五、记者提问
查文平:
谢谢李文胜主席、谢文婕局长、吴爱德局长三位领导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现在开始提问。
第一个问题,请安徽日报提问。
问:李主任,您好。我们都知道,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请问,市发改委在推动投资和项目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工作举措?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投资和项目工作的关心,我来回答您的提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市发改委始终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强化稳增长的关键支撑,建立完善投资项目管理机制,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主要工作举措:
一是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落实“管行业管投资”要求,推深做实市级领导领衔包保、“5+1+n”、要素保障等项目机制,制定项目进度表、甘特图,强化模块化管理,实行“黄、红牌”预警调度,统筹做好能耗、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有力推动了安庆电厂三期、岳西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华阳河蓄滞洪区、振宜二期等项目加快施工,长风港二期、安庆石化炼油转化工结构调整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运营。今年1-8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已连续5个季度列入全省投资“赛马”政策激励,并获2023年度省政府表彰。
二是远近结合抓好项目谋划。抢抓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机遇,今年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41.3亿元、分别高于去年、前年1.1亿元和13.1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21个、资金20.66亿元,均居全省前列。加强项目前瞻性谋划,结合“十四五”规划落实和“十五五”规划编制,动态储备重大项目595个、总投资近7300亿元,主要涉及科技自立自强、未来产业、城乡融合、区域协调、能源粮食安全等领域,如:投资675亿元的武安杭高铁、投资300亿元的现代化工转型升级产业基地、投资269亿元的太湖-潜山-舒城高速公路、投资238亿元的皖西南革命老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投资140亿元的双生未来产业创新示范项目等,力争更多事关我市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盘子”。
三是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建立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我们研究制定了《安庆市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安庆市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不同类型项目的管理职责、程序和机制,着力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完善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和促进投资落地机制,出台《全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全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实施机制》,梳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8个,拟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实施安庆海口长江公铁大桥等项目,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
第二个问题,请安徽商报提问。
问:党中央高度重视价格体制机制改革,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市发改委围绕价格领域改革开展了哪些工作,请李主任简要介绍一下。
答: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理顺价格关系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前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水、能源、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优化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制度等重点改革任务。近年来,市发改委遵循国家价格改革方向,不断完善重点领域价格形成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扎实做好价格监测工作。针对300多种商品不间断开展价格监测,在传统节假日以及重要时间节点,对重要民生商品实行日监测制度,确保市场价格总体稳定,1-7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0.4%、与全省持平。我市价格监测工作连续三次获国家级先进表彰,是全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地市。
二是深化水电气领域价格改革。这三大领域的改革成效更加牵动千家万户和市场主体。供水方面:建立健全非居民水价累进加价制度,全面完成370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正在研究完善二次供水收费管理机制。供电方面:积极落实光伏、风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要求,对集中式光伏电站、风电标杆上网电价实行指导价,具体上网电价通过市场竞争方式形成,加大差别电价、阶梯电价政策实施力度。供气方面:印发《安庆市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分年度和季度核定居民气价和非居民气价,促进终端气价与上游气源成本有效联动。积极争取川气东送二线安庆段、俄气中线南段途径安庆并设门站,努力降低全社会用气成本。
三是深化公共服务领域价格改革。围绕教育、医疗、养老、旅游等方面,进一步统筹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关系。落实义务教育免费制度,全面取消药品、医用耗材加成,明确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养老机构服务收费管理机制,推动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个问题,请安徽经济报提问。
问:能否具体阐述一下科技局在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做出了哪些成效?
答: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近几年,我市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主体加速扩容。发挥科技“链主”型企业对精准把握产业共性需求、集成产业链各类创新要素协同攻关的优势,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遵循“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路径,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辅助关键指标提升,帮助企业锻长补短。目前全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共7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24家,较2021年增加263家、804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能够更好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连接通道。
二是技术创新加速突破。围绕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医工医药、特色农业及数字经济等产业重点企业,开展科技创新资源调查,梳理技术难点、痛点、堵点,组织高校院所与龙头企业联合攻关。2021年以来,实施省级及以上重点研发项目60余项,累计获省科技经费支持1.2亿元,项目的顺利实施形成了一批重大成果、建设了一批重大平台、培育了一批重大人才,切实推动了产业的重大提升。
三是未来产业加速布局。依托本地资源,推进社会各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智慧应用,提前谋划布局,抢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目前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已集聚国汽朴津智能、国汽大有时空、优品智能、振昌芯力、易刚电子等一批重点企业,产品涵盖机器人、智能装备、智能网联、数据监测、智慧农业和智能传感器等领域。今年1-6月全市人工智能产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统计监测显示落地项目48个,拟投资金额354亿元,落地项目数和金额指标在全省位居前列。
综上,我市强化传统产业在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方面的技术攻关,培育和壮大创新主体地位,以及提前布局和谋划未来产业,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第四个问题,请中安在线提问。
问:安庆市近年来在推动科技人才工作方面有哪些特色做法?
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安庆市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工作,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重点抓好外国专家人才服务工作。注重政策引导和激励宣传相结合,一方面加大政策宣传,优化外国人才来华工作许可服务流程,另一方面申报人才项目,挖掘在宜外国专家的先进典型,加大优秀外国人才推荐和表彰,争取省级资金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引才。近三年来,全市共引进外国专家221人次,获省外国专家项目10个;成功申报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安徽环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师范大学分别建立省级中速船用发动机开发、汽车关键零部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皖江领域种群生态模拟与控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二是重点抓好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工作。将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列入政府年度人才招引任务,纳入目标考核。近三年全市共招引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78个,直接引进博士学历32人,硕士学历56人;开展好宜城创新创业团队的评审工作,每年遴选5个左右宜城创新创业团队,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2023年遴选4家宜城创新创业团队,获批市扶持资金300万元;在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培育上,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市成功申报10个团队,获省扶持资金4000多万元,项目立项数和奖补资金数位于全省前列。
三是重点抓好产学研对接科技合作工作。联合市委组织部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大院大所合作的实施意见》。在推动浙江大学未来产业研究院、北化大研究院、合工大研究院走深走实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高校院所行”活动,组织参与到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国药科大学、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推荐企业技术需求、凝练高校科研成果,发挥高校科技成果资源优势,搭建供需合作平台,建立对接长效机制,促进人才、科技、教育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四是重点抓好院士交流合作对接工作。连续三年举办安庆院士和知名专家新年恳谈会,收集整理院士和专家的意见建议,发挥院士等高端人才资源优势,为安庆科技创新发展把脉问诊,引进院士人才项目。建立院士专家常态化联系机制。宣传安庆院士先进事迹和科技创新成果,在市博物馆、安庆师范大学、安庆市科技馆设立院士风采展。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安徽拓普勒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新获批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程京院士引进的安庆市精准医学中心暨ai赋能乡村医疗项目在怀宁投入使用;徐南平院士引进的膜集成节能环保设备产业化项目已在安庆经开区投产;彭寿院士在桐城建成功能新材料检测研究中心;吴宜灿院士团队研发的全国首台套“麒麟刀”医用直线加速器投放宿松。
第五个问题,请新安晚报提问。
问: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各地都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积极行动。能否介绍一下安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答:谢谢您的提问。您的问题问得很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通过以后,我们第一时间进行了学习研究,并结合安庆实际谋划下一步工作举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要下大力气推动,下一步,安庆市主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转型评估诊断和解决方案供给。广泛开展评估诊断,帮助企业找准业务流程痛点,解决“不会转”难题。进一步拓展普惠性评估诊断服务的广度深度,今年新诊断企业500家以上。聚焦细分行业、典型场景精耕细作,不断丰富拓展解决方案供给,确保2025年完成全市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目标。
二是加快平台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加快构建“1+12+x”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带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等“四链”深度融合,依托安庆工业大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汇集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金融机构等,分析改造需求和融资需求,提供中小企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加快上云用平台,实施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数字化改造。
三是分层次分行业推进数字化改造。坚持“点线面”同步发力,循序渐进推进重点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和园区的数字化转型。“点”上每个产业要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每年在全市重点产业中遴选一批领军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网联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像环新这样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线”上协同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改造,以行业龙头带动更多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实施标准化改造。打造一批像振宜汽车这样的龙头数字化转型示范。“面”上要推动重点集群和园区数字化转型,聚焦主导产业发展,引导省级以上开发区制定“一区一业一样板”的数字化转型总体方案,争创更多像安庆经开区、安庆高新区、宿松县开发区这样的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不断提升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企业家认知,变“要我转”为“我要转”。
我就简单回答这些。谢谢!
第六个问题,请安庆市新闻传媒中心提问。
问:目前国家正在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请问安庆市在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的情况?
答:谢谢您的提问。去年以来,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今后一段时间,我们的重点工作就是要着重抓好这两个文件的落实,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传统制造业是我市经济的重要基本盘,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是应有之义。
转型升级方面: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能级研发平台,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融通创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户、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1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63个、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5户。二是实施数实融合发展战略。引导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将数字技术嵌入传统产业研发、生产、流通、销售等多环节,深入推动数实融合,提升传统产业智能化水平。三是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加快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引导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92户,数量均居全省第4,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塑造了企业梯队培育的“金字塔尖”。四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持续推进“工业强基”“揭榜挂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加大“三首一保”政策扶持力度激励,推动一批“三首”产品、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及应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研制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56个,首批次新材料11个,首版次9个。五是实施质量标准品牌赋值行动。推进传统制造业质量标准提档升级,持续保护老字号,加快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区域品牌建设,促进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打造工业精品矩阵。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工业“三品”示范企业37户,省级新产品307个、安徽工业精品86个。
设备更新方面:一是推进重点行业先进设备更新,推进机械、石化化工、纺织、建材等生产设备使用周期长、老旧设备相对较多的行业合理更新改造老旧设备,鼓励引导汽车、电子、光储、生物医药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更新一批高端先进设备,支持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平台更新先进设备。二是推进工业领域锅炉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和能效升级,推广应用能效二级以上节能设备。三是推进民爆行业加大安全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力度,加快推动工业炸药生产线“无人化”(无固定操作人员)。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上报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储备项目432个,总投资1050亿元,设备投资451亿元,其中数字化改造类设备更新储备项目293个,数字化改造类设备总投资83亿元;累计上报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项目187个,总投资682.6亿元,融资需求84.2亿元。
我就简单回答这些。谢谢!
六、结束语
查文平:
谢谢各位媒体朋友,答记者问环节就到这里。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发布会结束后可以向市政府新闻办(联系电话5346446)进行咨询。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