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园区动态 -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雄安专题宣介会|故事分享,蓝图这样一步步变成美景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雄安专题宣介会|故事分享,蓝图这样一步步变成美景

来源:www.cznews.gov.cn 时间:2024-07-20 21:09:06 查阅:59

故事分享,蓝图这样一步步变成美景

——6名嘉宾向世界讲述雄安新区

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雄安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在雄安新区举行。

在故事分享环节,6名嘉宾向世界分享了自己在雄安的故事。从郁郁葱葱的“千年秀林”到飞鸟翔集的白洋淀,从蓝绿交织的城市底色到令人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节生长。

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建设项目指挥部综合管理部部长郭志恒

城市每天都在变化

郭.jpg

郭志恒。 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2023年11月28日,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四所在京高校,一起开工建设雄安校区。

也正是在那一天,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建设项目指挥部综合管理部部长郭志恒正式投入新校区的建设工作,开启了雄安生活。

他乘坐高铁来到雄安新区,从北京西站出发到雄安站仅仅用了49分钟;同事自驾京雄高速,一小时到达雄安新区;如果从雄安新区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乘坐高铁19分钟就可以到达。

与北京距离这么近,交通又如此便捷,这是雄安新区给郭志恒的第一印象。

到达雄安新区的第二天,郭志恒到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晨跑,迎面而来的跑友热情地对他喊了一声“加油”。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被陌生人亲切问候,这种感觉很温暖。”郭志恒说,他了解到跑友们大多是来雄安新区的建设者或创业者,随着共同话题越来越多,大家也就成了朋友。

他在雄安新区的每一天,虽说工作一样的紧张忙碌,但生活却发生了很大变化。雄安新区“15分钟生活圈”让郭志恒的生活更加便利。

让郭志恒和他的家人特别喜欢的,是雄安新区这个城市每天都在变化,往大家都喜欢的方向在变。

“如果一周没见它,可能会发现,身边的大楼都悄悄地长高了;如果几个月没见它,可能会被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清新明亮的城市风貌吓一跳。”郭志恒说,那些曾经在导航里都找不到的地方,要么变成了风格各异的办公楼,要么变成了艺术感极强的城市公园。

当然,他最关心的还是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建成后的雄安校区,面积将是北京校区的两倍,未来可以容纳三万六千名学生就读和成长。

有时候,郭志恒会情不自禁地畅想学校的未来:雄安新区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新材料等产业,这些产业与学校的优势专业高度吻合。有了这些利好,郭志恒坚信学校一定可以迎来更大的发展。

“期待着北京科技大学新校区早日落成,也期待着同事和同学们早日来到雄安新区。”郭志恒说。

雄安新区摄影爱好者张学农

拍到了“青头潜鸭一家人”

张学农.jpg

张学农。 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今天的白洋淀,水又干净又透亮,荷花芦苇长得也很好。”雄安新区摄影爱好者张学农说,前几年,有人在白洋淀里养鱼,淀边村子里的生活污水也直接排到淀里,一些河段的水都变了颜色,气味比较难闻。

2017年4月,张学农了解到雄安新区设立的消息,既兴奋又担心:建设雄安新区,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白洋淀,会变成什么样?会不会增加新的污染?

雄安新区建设7年多来,张学农拿着自己手中的相机,用一张张照片记录着白洋淀的变化。

在宣介会上,张学农把照片一张张翻出来给大家看。

一张是他拍的府河河口湿地。府河河口湿地相当于是在白洋淀的入口处,加装了一个巨大的“净化器”,上游来的水流经这里,经过净化处理,才能流入白洋淀,现在白洋淀的水,别提多清亮了。

一张是他拍摄的燕南堤。现在这个季节,燕南堤内有上千亩的荷花盛开。站在岸边,满眼都是荷花,闻到的都是荷香。

白洋淀水清了,鱼多了,鸟儿都飞回来了。去年夏天,张学农拍摄到青头潜鸭,它属于极危保护等级,被誉为“鸟中大熊猫”,同时它对水质也极为“挑剔”,有它的地方,就说明水质好,环境好。

当张学农拍到“青头潜鸭一家人”的时候,心里特别激动,老人口中的“神鸟”,以前听说过没见过,如今也回来了。

除了天上的鸟,水中还有鳑鲏鱼,水下还有眼子菜,这些植物形成了水下森林体系。随着水质越来越好,这些动植物逐渐出现在了白洋淀里,出现在他的镜头中。

这些年的变化,让张学农这个白洋淀人由衷地高兴,眼前家乡的美景让他倍感自豪。接下来,他还会用相机拍下更多更好的照片,和大家一起分享家乡的美景。

雄安科技产业园总经理马扬飚

创新梦想再出发的地方

马扬.jpg

马扬飚。 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在雄安新区,马扬飚一人身兼三个职务:雄安科学园管委会副主任、雄安国创中心总经理、雄安科技产业园总经理。

其实,这三个职务有一个共同使命:为雄安新区做强做优创新平台,打造优质创新生态,帮助一个个创业创新者的梦想在雄安新区腾飞。

25年前,还在读大学的他参加了“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并获得了金奖。随后,他和清华大学团队代表中国去美国硅谷参加了全球创业大赛总决赛。看到美国硅谷的创新场景,马扬飚深感震撼。

2017年4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马扬飚人生中第二件深感震撼的事情。在他看来,雄安新区将对科技创新产生重要影响,这里从理念到政策到环境都深刻烙印着创新基因,完全有条件成长为国家创新发展的引擎。

正因如此,马扬飚看到雄安新区招聘科学园的负责人时,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原来的事业,来到了雄安新区。他以一个全新的身份,规划运营雄安科学园和科创中心搭建的创新平台,为雄安新区引入更多的创新力量和人才,实现自己的梦想。

无论创新还是创业,人才是第一资源。2023年11月,“雄才十六条”正式实施,吸引顶尖科学家到雄安新区工作,进一步增强了雄安新区对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吸引力。

创新和创业也离不开资金支持,马扬飚与同事们一起新设立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重点支持以院士等顶尖人才团队领衔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从2024年2月28日决定设立基金,到3月19日第一笔1亿元投资款完成投资,我们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这个效率,正是雄安新区的神奇之处。”马扬飚说。

如今的雄安新区,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到产业孵化,创新发展路径已完全打通。

“雄安,是我心怀创新梦想再出发的地方。我诚挚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到雄安新区和我一起,追逐梦想,共建未来。”马扬飚说。

南文营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伟肖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社区

王伟肖.jpg

王伟肖。 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王伟肖是南文营社区的党总支书记。南文营社区位于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共有8个小区73栋楼。

南文营社区安置了安新、容城两县回迁群众5000多人。怎样让回迁群众生产生活更方便、就业更充分、养老更安心,是王伟肖一直牵挂的事情。

在南文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一本民情台账,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社区居民的大事小情。王伟肖介绍,她们通过开展“大走访”行动,组织社区工作者等走遍每家每户,收集居民诉求建好民情台账,梳理出问题一一解决。

王伟肖介绍,为增进邻里间的交流,南文营社区打造了多个公共空间。比如尚德花园的小院会客厅,利用架空层打造了一个开放式的休闲空间。在这里,小朋友可以看书学习,年轻人可以使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老人们可以打牌下棋、唠唠家常。大家每天在这儿都是其乐融融的。在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邻里之间更加熟悉融洽了。

建设好雄安新区,重要的是衔接好安居和乐业。为了解决回迁群众的就业问题,雄安新区搭建了完善的供需对接平台,帮助南文营社区的部分回迁群众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南文营社区食堂里,饭菜品种多,在价钱上,还为60岁以上老人打了折扣,人们在这里吃出幸福的味道;出家门的“15分钟生活圈”里,教育、医疗、购物、餐饮等设施一应俱全。

独居老人是南文营社区的重点监护对象。一旦独居老人家中长时间没有用水,雄安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就会自动发出预警,收到信息的社区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上门查看老人的生活和身体状况。

让居民拥有更多参与感、归属感,营造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社区,是王伟肖一直努力的方向。在这里,不论是回迁群众,还是外来务工人员,都可以参加“文明积分”申请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王伟肖说:“她将继续做好社区工作,用心用情服务好每一位群众,让大家在这里住得稳、过得安、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园林部部长武芳芳

蓝绿交织绘新城

武芳芳 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jpg

武芳芳。 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武芳芳现在是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园林部部长,很多人问她,你们公司是做什么的?她回答,如果把建设雄安新区比喻成在一张白纸上作画,那他们就是画上浓墨重彩的第一笔,用生态底色描绘一座绿色、低碳、美丽的“未来之城”。

以前,大多数城市在建设时会先建房子,再配绿,把绿色作为城市的点缀。雄安新区的做法则是,先植绿、后建城,蓝绿空间的占比要达到70%。

“千年秀林”种下的第一棵树,是一株白皮松。它是中国特有的树种,四季常绿。它的身上有一个二维码,是属于它的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这棵树来自哪里以及种下的时间等信息,通过扫码一目了然。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护林员们更好维护树木的生长,让它们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而这,也正是“千年秀林”这个名字的寓意所在。

第二抹绿,是城市中的公园、廊道和水系。植绿的目的是打造城市的生态空间,让未来的城市长在森林里。

第三抹绿,是城市的近零碳建筑。雄安新区的“绿”不仅仅是花草树木和生态环境,更是能源、建筑等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特征。

比如雄安自贸试验区交流展示中心,这是一座“能呼吸、会发电”的零碳大厦,是雄安绿色建筑的样本。它就像是一个生命体,不仅节水、节材、节能、环保,还能够通过各种技术组合,自给自足。而且,这栋建筑的室温可以恒定在20到26摄氏度之间,真正做到了四季如春。雄安高铁站的站顶,铺设了4.2万平方米、1.8万块左右的晶硅光伏板,每年可以为雄安站提供58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能。

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蔡泽洲

梦想和理念正一步步实现

蔡泽洲.jpg

蔡泽洲。 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雄安新区的未来是什么样子?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蔡泽洲有了具象的回答。她见证了雄安新区把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的城市。

蔡泽洲展示了一张保存的照片,背后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七年前,刚设立的雄安新区邀请全球顶尖规划团队,为新区规划纲要的制定提供国际咨询。

279家国内外设计机构组成的183个团队参与了国际咨询会,12家顶级设计团队参与了启动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咨询会上,参会的各国专家都问,中国想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如今再翻阅这些资料,蔡泽洲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当时的设计梦想和理念,在如今的雄安都有了呼应,正在一步步实现。

雄安新区突出创新驱动,建设充满科技范儿和创新气息的“智慧之城”。在雄安看到的每一座新建筑,在网络端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数字化模型。此外,机器人参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筑、农场、餐饮等场景中,他们的身影将越来越多。

蔡泽洲说:“雄安的建筑是绿色的,零碳建筑能够实现能源自给自足,‘会发电’的雄安站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吨;出行是绿色的,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产业也是绿色的,雄安新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等高端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将绿色低碳理念全面融入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雄安新区正在高质量打造蓝绿交织的“生态之城”。

雄安新区是一座文化之城,城市建筑风格借鉴了国内外多个城市的优秀案例,古今交融,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它还是一座包容之城,每一位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这里的主人。当地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现代化的社区以及先进的教育、医疗、养老等设施让他们的幸福感上了一个台阶。

蔡泽洲期待在这里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从事热爱的工作,汲取最新的知识,和来自全世界的人们交流合作,同创未来。(河北日报记者 赵泽众 崔丛丛)

阅读全文
园区招商找园商网-招商代理 招商执行 资源挖掘 资源对接
园区入驻 体验园商网招商服务
马上体验
大数据招商新模式
大数据招商新模式
专业招商对接落地
专业招商对接落地
重大商机及时推荐
重大商机及时推荐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智慧系统全网推广
智慧系统全网推广
精准流量海量资源
精准流量海量资源
专业客服全天服务
专业客服全天服务
政府推荐信誉保证
政府推荐信誉保证

立即咨询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