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高效顺畅流通体系有关安排部署,构建符合宝鸡特色的内畅外联现代流通网络和流通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国家战略腹地,夯实服务国家大局能力,根据国家《“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关于布局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的通知》《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编制要点》,结合宝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宝鸡“一四五十”发展战略,坚持“立体开放、全域流通,跨界跨域、辐射带动,便捷高效、绿色智慧”,以推进“18710”工程(“1”指以宝鸡港务区为核心,“8”指建设8条骨干流通走廊,“7”指聚焦7大任务,“10”指实施10大行动)为抓手,加快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流通业关键环节和核心领域,培育具有宝鸡特色的现代流通体系,助力宝鸡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
(二)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服务大局。突出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核心定位,发挥宝鸡城市比较优势,带动全市现代流通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市地位,服务国家战略。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现代流通要素配置效率。突出政府引导,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要素保障,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现代流通治理能力和发展水平。
---统筹兼顾,全域协同。立足统一大市场,主动融入、对接各类商品骨干流通走廊,主动联动各县区、开发区,实施跨域跨界、全域协同、产业融合,推动现代流通业模式和业态创新,夯实现代流通业发展根基。
---畅通堵点,提质增效。发力破解现代流通堵点难点问题,畅通大动脉、激活微循环,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流通规则制度,加速现代流通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现代流通业质效提升。
---开放共享,融合创新。扩大宝鸡对内对外开放战略纵深,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积极打造区域性国际流通中心、供应链中心、工业品基地。加快与其他战略支点城市、骨干流通走廊城市之间互补发展,创造全新动能。
---智慧绿色,安全可控。实施科技、数字嵌入赋能,推动现代流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立足国家安全需要,增强重要商品和资源供给保障能力,提升相关商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战略定位
对标国家战略需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新格局,联动各骨干流通走廊城市,实施功能延伸和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大通道、打造大枢纽、丰富大流通、搭建大平台,促进现代流通与供应链组织化、网络化、一体化发展,努力建设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全国工业品制造与流通名城、“一带一路”重要商品和资源集散枢纽。
(四)建设目标
到2025年,基本构建以宝鸡为核心、联动走廊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现代流通体系,物流业增加值增速保持10%以上,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打造10个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专业市场,商品和要素流通质效和服务体系位列西部前10,流通市场主体综合实力明显提升,4a级以上物流企业数量达到7家,新增2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培育一批内外联动的流通新业态新模式,现代流通业基础设施、组织效率和供应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全市商品流通成本逐步下降。
到2035年,全面建成复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物流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代流通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支撑现代产业发展的能力更加突出,流通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4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15家,年交易额过10亿元市场达到5家,流通网络和通道更加健全,流通枢纽地位、集散分拨功能更加巩固,与各走廊城市实现互联互通,现代流通业典型示范作用明显提升。
二、工作任务
(一)优化商品和资源要素流通环境
1.提升商事服务水平
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内涵,提升流通企业开办、变更、注销等商事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加快流通领域“证照分离”改革,消除流通领域市场准入隐性壁垒,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现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营造现代流通业优良发展环境。(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邮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相关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宝鸡港务区管委会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区政府、宝鸡高新区管委会、宝鸡港务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2.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统筹推进流通领域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和金融监管,健全重大决策事前评估、事后评价制度。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跨部门联合监管等监管方式深度融合,提高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对流通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分类监管规则和标准、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流通领域创新
加大流通领域企业品牌塑造、质量奖惩力度,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创新流通领域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机制,探索流通领域知识产权融资等新模式。引导流通企业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创新和培育,加强基础性、关键性核心技术的专利布局,提升流通企业价值深度和广度。(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完善现代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
1.建设高标准商品市场
打造重要商品区域集散中心。以宝鸡港务区为主承载,建设联接国内国际的区域性流通集散中心。加快建设大宗商品专业交易市场,同步发展细分领域专业型交易市场。布局建设西部大宗(进出口)商品仓储及交易中心、西北地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推动宝鸡建成西部重要进口商品和生产资料分拨基地、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市场产销渠道对接。借助中国钛谷国际钛产业博览会、中国(宝鸡)国际工业品(石油装备)跨国采购展览会等展览展会,着重抓好市场衔接,畅通辐射全国的产销对接常态化服务网络,推动相关商品和资源快速流通。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鼓励龙头企业在中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营销机构和宝鸡产品分销中心。依托宝鸡供销社、利民屠宰等龙头企业,布局建设一批宝鸡优质产品销售中心,推动宝鸡商品快速“走出去”。(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供销合作社、市邮政局、市贸促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壮大流通市场主体。支持宝鸡重点流通企业参与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交易中心建设与运营。培育发展一批物流枢纽运营主体、班列组织和多式联运物流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家a级物流企业评级认定。招引国内国际龙头流通企业,吸引国际货物代理、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企业落户或设立区域总部、分支机构。引导和鼓励运输、仓储、货代、快递等中小物流企业抱团发展,延伸服务功能。(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邮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完善商品交易网络。打造火车站片区小商品批发市场集群、八鱼镇片区生活必需品批发市场集群、金台大道及虢镇片区建材家居市场集群、会展中心片区汽车交易市场集群、科技新城片区工业品5大市场集群。鼓励商品交易市场与实体商业、电商平台加强渠道对接,减少交易层级,畅通批零渠道网络。加快商品交易市场数字化智能化设施设备建设,培育一批特色突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功能强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商品交易市场示范基地。(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优化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在眉县、扶风、陇县、千阳、麟游、太白等农产品主产区布局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加工物流园区。加快田间地头流通设施建设,推进农产品产地市场、集配中心和低温加工处理中心改造升级,加快农产品运输、仓储设施专业化改造。加强产销地对接,畅通供需渠道,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大力开展特色优势农业品牌宣传推介,提升宝鸡农产品品牌美誉度。(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邮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打造名优农特产品示范基地。以千阳、凤翔、陇县、扶风等县区为重点打造苹果高质高效示范基地,以眉县、扶风、岐山等县区为重点打造猕猴桃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加强设施蔬菜“三改一提”、高山蔬菜“一新二改三化”等标准化技术研究和集成推广应用,发展标准化蔬菜基地。以陇县、千阳为核心,建设奶山羊产业带。加快推进食用菌、优质蜂蜜、水产养殖、中药材、草莓、葡萄、樱桃、核桃、花椒等特色产业,打造名优农特产品示范基地。(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创建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区。持续推进“十园百企千亿”工程,加快12个农产品加工园区提档升级。支持陇县、扶风争创百亿园区,眉县、千阳、岐山建设年产值50亿元园区。支持金台、眉县、千阳创建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支持太白、麟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支持有条件的县区推动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完善多层级商贸网络
加强城市商圈规划布局。完善城市商圈布局,优化经二路、金台大道、高新大道、科技新城4大核心商圈功能,打造桥南石坝河、石鼓太阳市、蟠龙新区等9个区域商圈,布局建设29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升“太阳市—陈仓老街—羽阳里”核心街区等特色商业街区功能,培育消费新地标;加快恒太城、高力奥莱小镇等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推进开元商城、吾悦广场等综合体品质提升,扩大消费能级。(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数字经济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扩大农村物流服务覆盖。统筹农村物流网络与农业、商贸、供销、邮政、交通运输资源,建设集约节约、多业融合的市县镇村四级农村物流节点体系。推动农村物流节点一点多能、多站合一。整合县域邮政、快递分拨中心和流通网络,打造县域综合型流通分拨中心。在条件成熟的县区,独立用地建设县级分拨中心。完善乡镇级客运综合服务站服务功能,推动客运、货运、流通、快递等多业态融合。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分类推进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逐步叠加寄递服务。(市邮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动商贸流通业态转型升级
支持电子商务突破发展。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电子商务骨干企业。发展本地生活服务电商平台3家。推动美食、街区、商超、酒店、建材、电子产品、家具、医药等细分领域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速直播电商、农村电商等规模化发展。强化电子商务双向带动和统筹整合能力,形成与电子商务发展相匹配的仓储物流、快递配送、流通服务体系。(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数字经济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探索农业、供销合作发展新模式,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和宝鸡供销农资联盟建设,扩大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推动机床工具、石油装备、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流通业融合发展。打造宝鸡市重要商品和资源供应链服务平台,推进供需对接、集中采购、共同库存、物流配送、支付结算等功能集成。支持宝鸡大型商超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进首发商品和首店、旗舰店,拓展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等业态。(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数字经济局、市供销合作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发掘流通数据应用价值。加快流通领域数字化进程,强化流通数据应用,推动数据与工业、农业等领域融合发展。强化流通领域数据采集、加工、利用,开展流通发展态势监测分析和预警预判,推动流通数据赋能生产环节,为流通领域提供决策支持。引导电商平台、传统企业发挥流通数据优势,提升产销衔接水平,拓展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深度发掘消费潜力。(市数字经济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扩大农村电子商务覆盖面,加强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运营,促进农户与市场有效对接,推动电商与快递物流等协同发展。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抓好凤县、岐山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支持千阳、眉县、扶风、陇县、麟游、太白争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数字经济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优化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生态
支持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流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强技术应用创新,推动商贸流通设施、技术装备、经营管理、交易结算等数字化联动升级,提高跨业跨域跨界融合发展水平。鼓励企业通过战略合作、资本运作等拓展经营网络,对接国内外商品产地和消费市场,完善全球采购与分销渠道,培育国际资源配置和整合优势。(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数字经济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鼓励区域特色商贸流通企业做优做精。培育具备区域特色、发展潜能的商贸企业。鼓励企业积极创建地理标志产品,提高市场知名度,支持企业加快适应新消费方式,改善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品牌价值。鼓励区域商贸企业提高供应链精细化管理水平,深耕本地市场,拓展辐射范围。(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动中小微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完善支持政策,建立健全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服务体系,鼓励中小微商贸企业发掘细分市场潜力,培育独特竞争优势,实现精细化、多元化、品质化发展。支持中小微商贸企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商品质量管控,推动企业规范化发展。鼓励平台型、科技型企业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引导降低中小微商贸企业进驻和服务费用,提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提升宝鸡全域开放能级。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为牵引,着力构建“十字加多向放射”的立体开放通道体系。加快建设以宝鸡港务区和宝鸡机场为支撑的陆港、空港两大枢纽,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宝鸡副中心,推动宝鸡机场建成投运,并培育打造成为陕西货运枢纽。全面提升各类经济开发区发展能级,打造全市开放矩阵。(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宝鸡综保区事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动内外市场有效联通。完善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政策体系,建设内外贸一体化服务平台,推动内贸企业按照同线同标同质要求优化生产链,编制宝鸡对外贸易重点国别商品清单,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外贸企业存量和增量挖掘,引导大型企业在宝鸡设立外贸公司,支持宝石机械、宝石钢管、汉德车桥、陕汽商用车、中车时代扩大出口。推动姜谭经开区、扶风科技工业园、眉县常兴纺织工业园等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深化同周边国家在能源、原材料、矿产资源领域的开发合作,引导爱骨医疗、齐峰果业等企业加强与境外企业合作,加快商品、技术、资本、项目等“走出去”步伐。(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中国(宝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突破发展。完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推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实施宝鸡综保区能级提升,加快加工贸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发展,打造集进口商品展示展销、保税物流仓储配套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依托龙头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宝鸡名优产品海外仓、宝鸡名优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等。支持宝鸡港务区建设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和国际邮件互换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宝鸡综保区事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现代流通与主导产业深度融合
1.深入实施“多链合一”
完善现代流通供应链体系,推动宝鸡工业品等商品实现采购、制造和流通协同。积极发挥西北有色金属宝鸡创新研究院作用,建设工业供应链一站式服务交易中心。以供应链引导带动产业链,促进全市制造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高水平协同和集聚发展,为走廊间各成员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从研发、生产、检测到营销、推广、售后的全链条服务,提升宝鸡工业制品流通话语权。推动相关领域与现代流通业共建共享物流设施、商贸网络、服务平台,形成工业品供应链中心,实现供应链、产业链、金融链、流通链、信息链等多链合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流通赋能“中国钛谷”
夯实千亿级钛产业集群。以宝鸡高新区、眉县为产业主要承载地,培育以钛以及镍、钨、钼等稀有金属为主的结构钛合金、功能钛合金、钛合金精深加工、钛合金装备及应用、残钛回收为一体的新型绿色钛材料产业体系,构建从上游钛精矿和钛铁矿原材料供应,到中游海绵钛、钛白粉和钛材加工产品制造,到下游应用市场的全链条生态。支持宝钛集团等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钛及新材料产业园、钛及钛合金航空材料产业园、军民融合新材料产业园,建设世界钛及钛合金产业基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动钛产品快速流通。发挥宝鸡钛产业集聚效应,以商招商、拓展增量,吸引大宗商品贸易产业链企业落地集聚。推动宝鸡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逐步实现期现联动,探索“期货+”“现货+”等业态,助力钛材料及钛产品快速流通。联动攀枝花等城市,加速海绵钛、钛矿等流通,培育西北地区钛材中转集散、加工制造基地。组建钛材供应链中心,推动工业组织、原材料、钛产品等高效流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构建钛材流通服务体系。建立钛及新材料产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推进钛交易中心、钛及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平台、钛产品外贸服务平台等流通体系建设,推动民用钛材标准体系建设和应用。健全陕西钛及稀有金属材料产业联盟运行机制,支持宝鸡钛业协会创建5a级社会组织,用好综合保税区、国际钛行业展会等对外平台,加大钛企业“走出去”步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流通融合汽车产业
以宝鸡高新区、蔡家坡经开区为承载,推动宝鸡生产电池、汽车软件、雷达、高精地图等零部件快速流通,推动宝鸡成为全国汽车整车生产重镇、汽车零部件区域供应链中心。支持陕汽、吉利现有整车企业释放产能、扩大产销网络和规模。按照“配套宝鸡、服务全国、出口海外”的思路,加快吉利宝鸡零部件产业园建设,谋划二手车、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推进法士特中轻卡、新能源变速器和汉德车桥扩能技改项目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国际、国内、本地“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零部件产业体系和流通网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流通协同装备制造
推动工业品流通与供应链无缝衔接,重点打通上游原材料供应环节,加强原材料自给能力,深化与全国装备制造强市联通,强化相关产品接续保供功能,加速宝鸡成为工业品流通与生产基地。以渭滨、陈仓、宝鸡高新区为核心区域,打造轨道线路装备、轨道工程机械、牵引供电系统三大产业集聚区,加大与中车集团、国家铁路集团等合作,推动宝鸡成为轨道交通领域特色产品供应集散地。以宝成航空、长岭科技、烽火通信、凌云电器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推动军民用导航、通信、光通信等产品和设备流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流通助力食品加工
依托西凤酒集团、宝鸡卷烟厂、祥和面粉等龙头企业,引导特色食品加工企业发展食品精深加工,持续深化以烟草、白酒、乳制品、粮油、肉类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格局。实施擀面皮等特色产品提升行动,构建原料基地、加工转化、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环节首尾相连、上下衔接的加工流通产业集群。联动供销集团,打造干支结合、点网联动的食品流通专业市场和覆盖城乡的专业门店,加速形成辐射周边、覆盖全域的食品流通网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国资委、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体系
1.构建现代流通基础设施网络
构架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协同衔接顺畅的空、铁、公为一体的多式联运立体综合交通网络。积极主动衔接国内国际主要物流通道和干线运力,拓展物流服务新业态新领域新模式,加强与全国和全球重要物流枢纽、能源与原材料产地、制造业基地、贸易中心等密切联系,打造宝鸡制造业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推动现代物流与装备制造、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面向全国、辐射国际的“四出境八出省”铁—公—空—海多式联运通道格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夯实流通基础设施。连通陆港、陈仓、高新、代马、经福、石姜等组团,打造沿渭河东西通道;串联渭河两岸经福和石姜组团、蟠龙与宝鸡高新区组团、陆港和空港组团,构建南北向通道。依托干线公路、快速路、交通性主干道布局物流基础设施,以“客内货外”原则连接各大组团,东西向主轴沿渭河展开并轴向延伸,南北向主轴沿陆空两港交通走廊延伸,形成中心城区“三横三纵”城市货运配送主通道。(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织密市县镇村物流网络。统筹物流网络与农业、商贸、邮政、交通运输等资源,加强建设多业融合的市、县、镇、村物流网络,发展集中仓储、共同配送、仓配一体等现代物流新模式,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构建广覆盖、深通达、高效率的物流网络,为生产要素跨区域优化配置,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保障。(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邮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升冷链物流水平
做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依托眉县国家级猕猴桃产业园区,发挥宝鸡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建设陕甘宁(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等冷链物流设施,打造集聚西北、辐射全国的特色生鲜农产品集散中心。在眉县、扶风、陇县、千阳、麟游、太白等农产品主产区布局建设县域特色农产品物流园区,完善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施设备,拓展冷链物流、农产品物流等功能。(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建立健全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建设区域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提升现有物流园区功能,加大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建设力度,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现代冷链物流,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立覆盖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宝鸡综保区事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促进冷链物流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以宝鸡(眉县)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加快智慧冷链物流园、6万吨共享气调冷库及标准化仓储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农产品种植加工、检验检测、展示交易、数据服务等功能,提升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辐射能级。强化宝鸡(眉县)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与陇县、千阳、太白、凤县、凤翔、陈仓等县区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合作发展,扩大本地农产品物流服务品类,打造猕猴桃、苹果等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带动奶山羊、苹果、猕猴桃、蔬菜等现代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对接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周边省份特色农产品原产地,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宝鸡综保区事务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3.发展逆向物流服务
以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为契机,出台相关激励机制和政策措施,支持经营主体开展废旧产品逆向物流业务,鼓励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废旧物资逆向物流服务平台、网络、模式、渠道和体系。依托大型物流园区、分拨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全面覆盖的换新回收网络;依托县乡村快递网点整合提升农村换新回收站点、回收中心等,形成干支配仓有效衔接的网络体系。(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打造应急物流体系
优化应急物资布局。完善宝鸡应急物流基础设施,打造层次分明、类型合理、协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节点网络。分级分类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细化应急资源投入结构、运行组织方式,明确分工与协作职责,适时开展应急演练。(市应急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增强应急物流社会动员能力。强化跨区域、跨领域应急物流协调组织,提升宝鸡应急物流资源统筹调用能力,加强应急时期运输绿色通道和物资中转调运站建设。健全应急物流运转保障机制,引导建立应急物流大数据平台,推动与应急管理信息平台数据共享,提高应急物流组织能力。(市应急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快交通物流设施应急功能提升。依托宝鸡重要物流枢纽设施,完善骨干物流通道多向调运功能和通道抢通、保通、复通能力。推动铁路快运、公路转运、货运包机等多元替代,确保特殊情况下应急物流正常运行。强化干线、支线、末端应急物流组织衔接,提高应急物资接取送达效率。强化应急物流体系对产业备份系统的支撑保障,提升产能储备投产转化、快速转运能力。(市应急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5.培育发展低空经济
加强与西安、榆林、渭南联动,推动低空经济协同一体化发展,共同探索低空经济标准体系、无人机运输发展模式。加快培育以陕西壹控智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无人机企业,系统绘制产业链图谱,鼓励“宝鸡制造”新型低空飞行器及零部件在流通流域广泛应用。提前布局全市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低空地面基础设施体系,与国内重点物流企业共同推进无人机起降点建设,满足无人机的起降、备降、停放、充电、运输及运营等功能需求。大力拓展城市低空配送场景,与重点物流企业合作,开展低空物流配送试点和商贸气象保障服务,建设多层次低空物流枢纽体系。鼓励宝鸡综保区探索开展低空运输货运等物流新模式,积极拓展低空航空器的保税维修等贸易新业态。支持应急管理、卫生健康、公安、消防、农业等政府部门加大无人机、直升机在应急救援、医疗救助、城市管理、城市消防、农林生产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服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科技局、宝鸡综保区事务中心、市军民融合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提升交通运输流通承载能力
1.深化交通运输体系改革
建立健全适应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文件,以改革为牵引,着力打通体制机制、制度环境、标准规则等堵点难点问题,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提升纵横贯通铁路网。积极推动宝中铁路增建二线、宝汉高铁等重大干线铁路项目规划研究,提高路网覆盖率。推动宝成铁路货运提量,持续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和流通承载能力,增强铁路运输对现代流通的支撑作用。建设丈八、招贤煤矿至宝麟铁路联络线,加快临港制造工业区、凤翔ⅲ场公铁联运综合货运中心等铁路专用线建设。(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织密内畅外联公路网。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网建设,建成眉县经岐山至凤翔、麟游至法门寺、眉县至太白、鄠周眉高速公路,力促宝鸡北过境和钓渭至磻溪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加快麟游至灵台、乾县经岐山至陈仓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构建国家高速公路区域迂回通道。有序推进原连霍高速市区段市政化改造工作,完善区域内东西向高速公路出入口设置布局,强化与城市路网衔接,加快推进g310眉县青化至渭滨高家镇段、s514陇县固关至陕甘界等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工作,提高区域交通运输能力,打造流通业快速公路网,让辐射带动能力“强起来”。(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建成区域性航空港。以宝鸡机场正式获批为契机,加快推进宝鸡机场建设和货运分中心落户,构建连接东西、沟通南北、辐射全国的航线网络,力争开辟国际航线、开放航空口岸。加快宝鸡空港物流园建设,合力发展低空经济、临空经济等业态。结合航空制造、森林防火、旅游观光、医疗救援等功能需要,推进麟游等通用机场建设,加快构建“1+n”通用机场布局,稳步推动运输机场开展通用航空服务。(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优化多层级枢纽节点。以宝鸡港务区为核心打造内陆贸易型枢纽港,推动以中欧班列为核心的运贸产深度融合,夯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发展根基。建设阳平铁路物流基地(二期)、华誉智慧生态冷链物流园、陆港公路物流中心、宝鸡城南等多式联运综合货运枢纽,加大与国内外物流枢纽加强衔接,推进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建设,持续完善“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集疏运体系。丰富陆路口岸功能,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大宗贸易和跨境电商,推动“港产贸”融合一体化发展。促进客运站场与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提高综合运输枢纽一体化水平和集散效率。(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口岸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交通运输绿色智能发展
强化骨干运输通道能力。增强宝鸡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流通保障能力,畅通国际干线运输通道。加快待贯通路段建设,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提升油气通道输送能力,提高集装箱运输通道多式联运衔接能力。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合理把握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比例关系,加快推进宝鸡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搭建甩挂运输服务平台,积极推广多种形式甩挂运输,鼓励发展挂车租赁,引导标准型厢式半挂车广泛使用,打造以共享运力为核心的公共挂车池。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优化业务和操作流程,提高联运组织效率。积极推进“一单制”,推进“一箱到底”服务模式,打造多式联运品牌。(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口岸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开展流通领域全行业数字化改造,推出一批数字化应用场景,推进智能化和跨界融合。有序推进智慧公路、高速、智能铁路建设,打造宝鸡智慧陆港,推动运输、仓储、搬运装卸、配送等流程自动化。加快重点交通枢纽站、商业综合体、乡镇重点区域等场所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促进电动汽车在短途物流等领域推广,积极开展氢燃料电池在货物运输等领域的示范应用,降低交通运输领域能耗和排放水平。(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数字经济局、市邮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拓展现代金融服务流通功能
1.完善流通领域金融服务
建立流通领域融资项目库,梳理流通企业、重点建设项目等金融需求。优化与新型消费相关的支付环境,规范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优化平台企业收费,降低流通交易成本。发挥好保险、融资担保功能,合理分散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引导保险机构完善流通领域货物运输等保险服务,丰富对流通各环节的保险供给,为流通领域提供更精准的保险保障。(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宝鸡分局、人民银行宝鸡市分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创新流通领域融资方式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支持流通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方案,依托“科技贷”“投联贷”“专项贷”“e贷卡”等金融产品联动,对重点流通企业实行“白名单”制度,提升市属投融资平台功能,建设创业投资集聚区,构建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企业提供多样化、个性化金融工具。(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宝鸡分局、人民银行宝鸡市分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强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1.推动流通领域信用信息共享
依托“信用中国(陕西宝鸡)”网站,加强物流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鼓励流通领域市场主体通过“自愿填报+信用承诺”等方式补充完善自身信息,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企业分类监管制度,构建物流行业经营主体和从业人员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依法依规建立物流企业诚信记录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制度,提高违法失信成本。(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进流通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依托“宝鸡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以信用风险为导向科学配置监管资源,扩大事中事后监管覆盖范围,务实推进信用承诺、信用评价、信用修复和信用分级分类等监管措施规范化建设,优化监管框架,不断提升监管效能。统筹使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行业信用评价、市场化信用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作为实施流通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重要参考。提升信用监管运用深度广度,在流通领域更多行业和部门实施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措施。(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流通领域追溯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食用农产品、中药材、药品、有色金属、煤炭等重要商品数字化追溯体系建设。鼓励行业组织、批发市场、大型商超、商贸流通企业及重要产品生产企业自建产品追溯系统,逐步与宝鸡重要产品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冷链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
实现数据共享,健全重要产品追溯数据信息,完善数据采集指标、传输格式、接口规范及编码规则。支持追溯体系建设主体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追溯信息查询服务。(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宝鸡市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级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定期研究解决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全市现代流通发展重大项目规划建设、重大事项落实、重大政策问题决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办公室主任由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兼任,负责日常工作统筹协调,各县区政府、市级相关部门按照建设方案要求和各自职责任务,强化措施、夯实责任,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二)突出要素保障
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积极争取中、省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对跨区域、保民生、保供应、保安全稳定等流通项目用地水、电、气、暖及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资源保障力度,实施集成性要素供给,最大程度保障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所涉重点项目加快建成投运。聚焦制约和影响现代流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流通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审核流程,打造优质高效营商环境。
(三)强化人才培养
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围绕流通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优化学科设置,加快培养跨学科、复合型流通专业人才。紧扣现代流通业发展需要,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强化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大对具有全球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的高层次流通人才培育和引进。将流通领域紧缺人才引进纳入全市人才引进计划并给予支持。
(四)做好监测分析
完善现代流通业监测制度,健全商贸、物流、交通等现代流通业相关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提升数据分析和预测预警能力。健全流通领域数据资源确权、交易、应用等政策和流通领域数据服务、数据开放与数据发布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关统计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推动海关、税务等统计数据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