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能级,推进工业强市和数字先锋城市建设,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济南市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到2026年,全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能级持续提升,创新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平台载体发展壮大,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达到500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
到2026年实施1000个以上示范项目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6年,全市基础支撑筑牢夯实,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人工智能算力规模(fp16)突破3500pflops,数据要素供给数量质量显著提升,数据要素市场基本建立。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围绕工业制造、教育、医疗、能源、城市管理等领域形成50个人工智能通用、垂直领域大模型产品,在智能装备、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打造一批行业领先产品。应用水平显著提升,持续丰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和解决方案资源池,累计培育300个以上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实施1000个以上人工智能示范项目。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产业集群集聚水平加速提升,打造10个以上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3个以上人工智能示范区。建成人工智能岛、济南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济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引育体系更加完善。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夯实行动。推进济南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百度智能云(济南)智算中心、济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山东未来云谷智算中心、济南市人工智能场景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构建以智算为主的算力体系。
面向人工智能应用需求,鼓励建设安全合规的中文、图文、音频、视频等大模型通用数据集。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数据交易市场体系,探索可复制推广的交易流通路径。
推动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鼓励企业研发或改进面向深度学习、分布式系统等技术的基础开源框架,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算法库、工具集以及面向智能终端的嵌入式系统产业化。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产业创新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研发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垂直领域模型,培育垂直领域模型解决方案服务商,打造标杆性大模型产品。支持产业主体建设大模型产业基地。
面向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知识图谱等通用技术领域以及类脑智能、量子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攻关,突破核心算法。推进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元宇宙、量子技术、空天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协同研发,突破一批融合性核心技术。
鼓励企业开发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机器人整机产品。支持开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系列产品。
持续开展“ai泉城”赋能行动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应用赋能拓展行动。持续开展“ai泉城”赋能行动,重点围绕数字政府、制造、医疗、能源、交通、教育、安防等领域,构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和解决方案资源池。
人工智能+工业。引导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单元、产线、车间、工厂实施技术改造,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聚焦十大标志性产业链群,推动“产业大脑”建设。
人工智能+农业。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牧养殖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加强智能化农机装备推广,形成一批涵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产业链的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引领农业科技化、工厂化、园区化发展。推动“泉农通”数字农业平台建设,打造农业大数据智能决策分析系统。
人工智能+服务业。实施智慧交通示范工程,加快智能交通及智能驾驶试验中心二期建设,推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无人驾驶测试运营。实施智慧教育变革创新工程,打造全市统一的教育数字基座和平台服务体系,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的精准教学模式改革。
人工智能+数字政府。利用数据挖掘、知识图谱等技术整合优化各类领导驾驶舱,汇聚经济运行、城市运行、应急处置、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数据,提升科学决策水平。
人工智能+数字社会。实施社会治理模式智能化创新工程,推进智慧服务终端、智慧充电设施、停车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发展环境优化行动。持续壮大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人工智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推动人工智能岛、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教育主题园区、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济南·人工智能)等园区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支持人工智能岛建设。
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研究机构建设人工智能公共技术服务、行业大数据、检验检测、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人工智能大模型、解决方案、软硬件产品及生态适配等测试评估服务。
通过人才引进、项目合作、企业引培等方式,吸引并集聚技术先进、理念前沿、能力突出的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支持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立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建设人工智能综合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支持校企合作,开展人工智能训练师、算法工程师、运维工程师等技术、技能人才培训。
鼓励在济举办人工智能领域知名大赛等
围绕产业布局,《行动计划》提出,打造以4个集聚区、多个产业园为主体的“四聚多园”空间格局,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化,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应用水平。
“四聚”包括,济南高新区整合汇聚创新资源,重点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在矿山能源、医疗家政、基础教育服务等领域建设应用场景,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地。历下区依托人工智能平台及服务机构,重点开展人工智能技术、产品服务,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作用,打造平台赋能服务高地。市中区依托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重点推动场景建设和创新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打造应用创新融合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依托国家级新区优势,探索建设大模型集聚基地、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元宇宙产业园等,充分发挥先导效应和先行先试作用,打造未来产业引领区。
“多园”指,在历城区、章丘区、槐荫区等人工智能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县,依托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打造特色产业生态。历城区依托算力优势,推动国家超算济南科技园、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打造高端人工智能算力产业生态。章丘区加快探索数据资源交易模式和数据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人工智能数据产业生态。槐荫区依托头部企业加快带动产业发展,培育智能化工厂、智能化园区,打造工业智能特色生态。天桥区、长清区、济阳区、莱芜区、钢城区、平阴县、商河县、市南部山区等区县(功能区),推进人工智能与传统优势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文化旅游、高端装备、冶金钢铁、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行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板和典型标杆。
此外,在保障措施方面,《行动计划》提出,鼓励专业投资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组建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加大对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人工智能项目支持。鼓励在济举办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会议、论坛、大赛等活动。办好“ai赋能”专场对接会,促进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先企业与本地企业深度合作。
编辑:吴晓璐
微信新浪微博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