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关乎国本、国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将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推进,领导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大激发,文化作品成果丰硕,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精神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深刻的理论洞察力创造力,深入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提出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系列原创性、标志性、突破性的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发展的思想结晶,为更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全国政协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聚焦增强文化自信,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协调机制等领域积极协商议政,为推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履职尽责,汇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深学细悟力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新征程上党的文化旗帜高高举起。
全国政协党组、机关党组第一时间召开会议,组织传达学习,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题协作规划推进工作研讨座谈会,组织调查研究、充分协商建言、广泛凝聚共识。
十四届全国政协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举办委员专题研讨班,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开设委员读书群,455位委员发言1564人次。召开全国政协办公厅2024年第一季度理论研讨会,委员们提交了多篇以“两个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等为研究方向的理论文章,达到以研促学、研学互长的目的。
“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在2023年6月举行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深入阐述“两个结合”重大意义,提出“文化主体性”的重要命题。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有了文化主体性,中华民族才有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闭幕会后,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应邀作题为“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学习讲座,推动学习深化。
时间回到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安阳殷墟考察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
巩固文化主体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与精神特质。
2023年6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陈星灿随全国政协“做好推动中华文明起源的阐释和研究”专题调研组来到殷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萦绕在他心头。
“中华文化演进的脉络和轨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清楚过,这是中国人的骄傲。”陈星灿建议,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把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代表的新发现、新认识编入教材,增强文化自信,增进青年一代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了解认知。
从助力大运河成功申遗和大运河文献档案的整合研究,到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从发挥专委会和委员优势收集整理文史资料,到出版《大运河画传》《长城画传》等一系列画传图书……一届届政协委员弦歌不绝、力行不辍,为传承中华文脉、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作出了积极贡献。
“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全国政协以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指引,积极发挥平台优势,围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拓展思路、创新形式,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润物无声,成风化人。2021年5月,全国政协书画室发挥委员优势,组织书画名家走进延安八一敬老院,为新中国成立浴血奋战的老红军、老八路军和老复员军人画像。通过描绘英雄肖像,宣传革命精神,赓续革命文化,激励提升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今年5月,全国政协“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专题调研组赴湖南调研,在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观摩过《恰同学少年》等线上虚拟仿真教学课程之后,对“红色资源+大思政课”的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形成共识。
——把新时代发展成就全面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等提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和新修订的《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大纲》中得到体现;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做好网上舆情管控等提案,助力有关部门细化工作举措、为筑牢意识形态阵地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组织“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讲好长征故事”视察调研活动,用红色资源滋养爱国情怀。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培根铸魂的强大力量。政协奋力推动、全力践行。
凝心聚力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2023年12月29日,全国政协礼堂,全体与会人员起立共唱《团结就是力量》,将新年茶话会团结祥和的氛围推向高潮。
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文艺演出已经持续多年,其中不少节目,出自政协委员的自编、自导、自演。
“发挥集体力量,以自然、朴素、真切、饱满的创作状态和精神面貌完成演出,起到了振奋精神、增进团结、凝聚力量的效果。”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文艺演出总导演、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说,“政协委员在政协大家庭里发挥优长,贡献力量,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凝心聚力,激发团结奋进的力量,何等光荣!”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深刻阐述和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文艺指明方向。
“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2019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向广大政协委员和文艺工作者发出的伟大号召,极大地激发了政协委员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放歌的激情。
时代和人民发出问卷,委员以情怀和行动作答。
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历届政协都汇集了诸多知识分子和文艺领域代表人物,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广大政协委员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向着文艺高峰挺进,又以其专业性和影响力在政协履职平台上积极作为,发挥作用。
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迟子建,多年来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讲述中国故事、民族团结故事的文学作品频频“出圈”。她提交的“黑龙江古籍文献的保护和利用”等相关提案,为文化建设增添了鲜活的委员智慧。
今年6月,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作协主席李骏虎背上行囊,溯黄河而上,走进西部走入基层。他参加的调研组是在为全国政协即将召开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作准备,“我要以此为契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书写新征程人民奋斗的恢宏气象,拿出新的力作!”
全国政协京昆室,汇聚了当代戏曲界的艺术家和学者专家。十年多来,京昆室聚焦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支持戏曲传承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等问题持续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一些调研成果被党政有关部门采纳,为戏曲传承保护和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既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必须格外重视”。
——2023年5月,全国政协“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组来到湖南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就科文融合实现文创产业飞跃的成功案例进行深入调研,为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总结经验,提出对策建议。
——2023年冬,全国政协“加强文旅融合,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党外委员专题视察组来到吉林延边,在游人如织的民族生态村里,一幅新时代宜居、富足的新农村图景徐徐展开。委员们认为,旅游已不仅是感受美景,要通过发展城市旅游、乡村旅游,增加就业、改善民生。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文化建设工作提交提案1006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3006篇,有49项文化建设方面的议政建言成果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同志批示或被有关部委采纳。
文化改革脚步不停,文化建设日新月异,在铸就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上,人民政协既是见证者,也是建设者。
履职服务为民共绘新时代文化繁荣新图景
2023年10月12日,大别山腹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空气中透着凉意,但村里的大舞台却是“热气腾腾”。由全国政协委员和艺术家组成的“文艺轻骑兵”为村民们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文艺演出。这是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送文化下基层”活动现场。
“平时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艺术家们来到现场一起互动,非常开心。我们大湾村艺术队也同台表演了节目。村民和艺术家同频共振,共同歌唱!”看着曾经的贫困村如今红红火火的文化气象,全国政协委员、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余静倍感自豪,“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参与感显著提升,精气神越来越足。”
中华大地上,千千万万个“大湾村”正在阔步前行,描绘着人民美好生活的亮丽图景。
送文化下基层,是全国政协持续多年的传统。这既践行了委员履职“服务为民”的理念,也见证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显著成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成员李岩说,“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遍及城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成效显著,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就在老百姓身边。深入基层,更能真切感受到老百姓对文化的热情,激励着委员在本职和履职两端持续发力,让委员的‘三个作用’真正得到发挥”。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任务。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习近平总书记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博物馆条例以及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等先后出台,有力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全国政协长期关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组织召开了“发挥文化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题协商会。中央领导同志分别在两次专题协商会报告上作出批示,中宣部认真梳理政协委员在会上提出的意见建议,牵头制定关于落实专题协商会精神的任务分工方案,以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文件形式正式印发,有力推动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深入改革发展步履不停。高质量、多样化需求需要相应服务的有效对接。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不断创新,顶层制度设计持续完善,通过政府购买,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的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力迸发,亮点纷呈。
2023年10月20日,全国政协围绕“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自2021年起,全国政协计划连续5年围绕“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开展专项民主监督。
推动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让人民日益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政协积极履职,不负重托。
助力搭建文明交流互鉴之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促进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人文交流合作。
文明互鉴是文化主体性的彰显,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基础。
2023年10月,中央民族乐团以一曲优美的《礼尚乐合》拉开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演出的大幕,展现了“一带一路”沿线的多彩文明和灿烂文化。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她率团走遍了多个国家,“政协委员可以在文化交流方面做很多工作,我们正在以国际化的语言和创新创意方式,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艺术家吴为山的雕塑作品已经走进德国、法国、俄罗斯等许多国家,架起文化和友谊之桥,成为文化“走出去”的优秀案例。他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落成于德国特里尔的马克思塑像,融入中国传统写意手法,塑像衣褶间透出的意象,如山川如大地,如马克思故乡的风光,受到当地民众的喜爱。
新时代以来,政协委员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和文化“走出去”,成为开创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的一支生力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重大部署,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要求,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指明方向。
全国政协充分发挥优势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在十四届全国政协首场专题协商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专题协商会上,百余位政协委员齐聚一堂,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集智聚力。
去年,全国政协“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专题调研组深入江苏、北京等地各级媒体单位,了解新时代以来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情况和媒体融合发展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2023年出访23批次,同50个国家的200多个机构交流互动,新建立同41家国外智库和12个民间组织的联系,举办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外国驻华使节、“东方奖学金”高级访问学者等3场“进政协”活动,同外方各界人士2100余人次开展交流。
——支持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举办第二届“跨宗教交流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研讨会,支持指导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办好以“开放、发展、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等活动,宣介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
……
全国政协积极推动“请进来”“走出去”,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潮起海天阔,风正好扬帆。新征程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我们必将在继承历史中创造新的历史、在礼敬人类文明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人民政协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广泛凝心聚力,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贡献。(记者 王小宁 张丽 谢颖 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