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园区动态 - 沙漠戈壁变身产业绿洲——来自新疆防沙治沙一线的调查

沙漠戈壁变身产业绿洲——来自新疆防沙治沙一线的调查

来源:2024-05-28 来源:经济日 时间:2024-08-29 13:37:57 查阅:46

新疆是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最大的省份。如何有效治沙、科学用沙,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荒漠化防治与发展沙产业相结合,将茫茫戈壁变为莽莽林海,“沙窝窝”变成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这里是名为‘进去出不来’的大沙漠,黑夜只听风声,白日只见云朵;这里是几乎没有动物的‘死亡之国’,大雁不敢停留,小鸟不能掠过……”这首诗歌描写的是上世纪60年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四十六团永兴镇的自然环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自然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如何扎根大漠戈壁,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始终是一道必答题。多年来,当地坚持“向沙漠要土地、向沙漠要资源、向沙漠要效益”,取得了明显成效。记者深入当地团场连队、园区工厂、田间地头,探寻大漠戈壁变身“产业绿洲”的发展密码。

长出工业园

记者驱车从图木舒克市区前往图木舒克经济开发区达坂山工业园,只见笔直宽敞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目光穿过林带,望见一座座现代化工厂或在忙碌生产,或在扩建新厂,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而在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沙漠。

近年来,兵团三师图木舒克市立足棉花产区优势,抓住东部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契机,向沙漠要用地,发展壮大纺织服装产业。图木舒克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鲜其林告诉记者,当地通过推平沙包、建设路网、植树造林,从沙漠获得了42.55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从而建设了达坂山工业园。

达坂山工业园面积占图木舒克经济开发区土地资源的61%,聚集纺织服装产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产业。目前已吸引167家企业落地,成为当地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主阵地,“交通+物流+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刚来时,这里没有绿色,是一片沙包起伏的荒漠地,一刮风就沙尘漫天。”落户达坂山工业园的新疆扬子江纺织有限公司占地面积830多亩,企业发展与园区自然环境、营商环境都逐渐向优向好。该公司副董事长蒲开华说:“我们已有20万锭纺纱、352台织布机,计划继续扩大规模到100万锭纺纱。此外,还要在厂区持续增绿,打造园林式工厂。”

产业要扎根大漠戈壁,关键在锻强产业链条。兵团三师图木舒克市着眼提高棉花就地转化率,发挥新疆支持纺织产业链下游发展等政策优势,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引导企业以商招商,实现抱团式发展。眼下,落户达坂山工业园的纺织企业纷纷围绕规划和市场需求,招引织布等下游企业落户。

最近,图木舒克市锦华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延俊一直忙着接待下游企业来访。“考虑到下游企业的未来需求,我们计划扩大生产。”他说,公司计划到2025年,建成130万锭纺纱、1600多台织布机、200台倍捻机的生产规模。

新疆天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选择将棉籽短绒“吃干榨尽”,目前正稳步推进二期项目。待全部三期项目投产后,可年产5万吨生物质纤维素纤维,填补新疆生物质纤维素纤维领域的空白。公司综合部负责人辛耀勇说:“我们采用环保纤维素制胶纺丝技术,利用棉籽短绒生产的再生纤维素长丝广泛用于纺织服装产业,项目全部达产后每年可消纳6万吨棉籽短绒。”

当地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壮大,也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新疆唐锦纺织有限公司每日有250万双棉袜销往国内外市场,1500多名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我在公司快1年了,很喜欢这份工作,每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来自巴楚中等职业学校的喀德尔亚·木沙正在检查袜子的生产质量,确保合格出厂。

新疆唐锦纺织有限公司还采用“总部+家庭工坊+农户”模式,免费提供机器和技术培训,将袜子生产延伸到团场连队,成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兵团三师五十一团六连的阿瓦罕·买买提是一名残疾人,过去一家人靠种地生活。2022年1月,新疆唐锦纺织有限公司在她家开设了“唐锦家庭工坊”,免费提供设备和培训,现在全家每月靠缝袜增收6000多元。目前,这家企业共开设了900多户“唐锦家庭工坊”,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种下新风景

走进兵团三师图木舒克市永安湖生态旅游区,只见烟波浩渺,水鸟翩跹,湖光山色与戈壁沙海相映成趣。这一景区集“山水林田湖草沙”于一体,独具特色,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当前正按照5a级景区标准完善基础设施。

沙漠本身就是旅游资源,将其与邻近的山、水、林、田、湖、草等旅游要素组合开发更具魅力。新疆丝图旅游开发营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永安湖生态旅游区开发运营,公司总经理张文玲介绍,这里金沙、碧水、胡杨、湿地、奇山浑然一体,与其他景区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在沙漠里“种”出新风景,开拓了沙漠资源利用新路径。

通过打造培育永安湖生态旅游区,沙漠守望着的山水,正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产业的金山银山。张文玲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期间,景区组织了“沙雪奇遇 欢乐共享”滑雪主题活动,接待游客5万人次,客流量最高日达3000人次。

“种”下新风景,要下慢功夫、细功夫。记者了解到,永安湖生态旅游区已完成一期旅游公路、唐王城千年屯垦文化体验中心等建设,未来10年发展规划已经出炉,将科学组合开发旅游各类要素。今年,将重点建设经营沙漠公园、水上公园、科普基地等项目,推出“运动休闲观光+沙漠旅游生态度假”,持续吸引客流。

资源开发,保护为先。近年来,兵团三师图木舒克市投入各类资金约1.08亿元,实施湿地保护和修复,配强巡护人员、购置无人机,实现空地协调联动,有效禁止砍伐、放牧、捕捞、开垦等现象,湿地焕发新生机。如今,永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每年迎来各类候鸟10万余只,天鹅、白鹭、黑嘴鸥等将这里当作第二故乡。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张文玲说,公司将以永安湖生态旅游区为龙头,在新疆推介兵团三师图木舒克市旅游资源,计划在乌鲁木齐、喀什等地设立旅行社分公司,加大引流力度。同时,利用对口援疆机制,开展“广东万人游新疆”活动,计划2024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

播下一粒种,收获满园春。在永安湖生态旅游区带动下,周边团场连队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游,融入兵团三师图木舒克市旅游发展格局。2023年,兵团三师图木舒克市接待游客234.7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13%、88.36%。

兵团三师四十四团永安镇十八连发挥临近图木舒克市区、永安湖生态旅游区的优势,打造了花香唐王驿旅游景区,形成了“民宿民居+农家乐+创业园”旅游模式。

“连队变成了景区,旅游旺季小院民宿月收入能达5000元。如果游客继续增加,收入还会更好。”十八连职工艾力·阿布都热依木对发展民宿充满信心。十八连党支部书记周林说,今年连队将投入200多万元重点打造百亩花海,举办啤酒节、夜游等特色旅游活动,丰富乡村旅游项目。

巧用沙荒地

兵团三师图木舒克市许多连队地处沙漠边缘,如何巧用沙荒地,向沙漠要效益,成为团场连队发展壮大的关键。

四十五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光照资源充足,发展光伏产业优势明显。在图木舒克粤电瀚海新能源有限公司40万千瓦光伏项目基地,光伏板在沙漠戈壁上整齐排列,绵延伸向远方,蔚为壮观。该团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李强说,从2015年开始,四十五团就利用沙漠等土地,吸引光伏发电企业落户。

企业运维部部长温文宝介绍,图木舒克粤电瀚海新能源项目属于国家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建设的大型光伏基地,第一期规模为40万千瓦,已于2023年9月全容量并网;第二期35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正在建设,计划今年9月全容量并网发电。

“新疆光伏新能源布局范围广,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快疆电外送通道建设,光伏发电未来可期,需要长期经营。”温文宝说,两期光伏项目占地面积2万多亩,公司正在协调修渠引水建设,在光伏板下试种苜蓿、红柳、文冠果等耐旱固沙植物,还计划在光伏板下搞养殖,发展“光伏+”产业。

兵团三师图木舒克市有75万亩戈壁荒漠等未利用土地,如今大力发展土地密集型产业,持续向沙漠要效益。

四十四团十三连160多座温室大棚里,正在更换新的香菇菌棒。该连利用沙漠戈壁发展设施农业,通过“企业投资建棚、集体资金入股、工厂化运营、企业化管理”模式,推动小香菇长成大产业。目前,香菇产业园占地面积达1000亩,年种植香菇两茬约400万棒,形成了集菌棒制作、香菇生产、产品加工、市场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记者注意到,在香菇温室大棚上,铺设了太阳能光伏板。图木舒克农发食用菌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召祥介绍,他们以零租金将棚顶提供给一家能源企业,该企业全额投资光伏设备,优先以优惠价格保障香菇产业用电需求,培育香菇的用电成本降低了一半。

在向沙漠要效益过程中,兵团三师图木舒克市坚持科技赋能。即使是沙漠地,也要精打细算,精算投入产出账。

走进新疆国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智慧牧草车间,在明亮的led光源照射下,5层垂直种植架上一排排牧草长势喜人。公司总经理卫星介绍,工厂占地面积15亩,其中种植区面积约6000平方米,年产优质高蛋白鲜牧草约3000吨。从蛋白量推算,相当于3700亩牧草场的产量。

“大数据智能管理平台能接收垂直生态种植系统、数字土壤系统、光生物系统、作物环境调控系统以及机器人系统上传的植物生长数据,存储和实时显示车间所有数据。”卫星说,“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为其营造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

此外,新疆国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新鲜牧草和棉花、玉米等作物秸秆进行混合,通过厌氧发酵,加工成多肽蛋白生物饲料,延长了产业链,为南疆地区养殖业饲草料短缺、新鲜牧草储存难等问题提供了一条解决路径。

收获“金豆豆”

“沙漠里真是长出了‘金豆豆’,能产生经济效益增收致富。”看着前些年开荒时满目荒凉的沙丘,如今变成了机械化播种的油莎豆田,三师五十四团二连连长王鹏感慨道。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布古里沙漠,黄沙连绵、风沙肆虐,气候极其干旱。五十四团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成立的,团里的4万多亩农用地是从沙漠腹地开垦出来的。

“开荒时,抬眼望去,一个个沙包连绵起伏,高达20米。每天上千台推土机轰鸣作业,白天平整过的沙地,一夜之间就可能被风沙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当天打好的地基,往往次日就被黄沙掩埋。”五十四团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谭志发回忆。

当时,开垦出的荒地种植玉米、小麦基本颗粒无收。2017年,为了保住开出来的荒地不被风沙侵蚀,五十四团与一家企业签订了3000亩用地协议,自种自收油莎豆。谭志发说:“头一次听说种植油莎豆,也不知道能不能在沙漠种成功。5月播种到地里,7月到地头一看,沙漠里居然长出了一片青青草原,高的有70多厘米,太惊喜了。”

油莎豆抗干热风、耐盐碱,适宜在沙漠种植,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一种新型油料作物,油莎豆含油量高达25%至30%,还可用于饲料。这让五十四团坚定了发展油莎豆的信心。

2019年,五十四团完成了2万余亩的油莎豆播种,亩均产量100多公斤,转年亩均产量就超过了200公斤。该团邀请河南农科院、吉林农科院、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等院校组建成立了油莎豆产业发展基地、油莎豆工程研究中心。在专家支持以及兵团长期积累的规模化种植、水肥一体化滴灌等技术加持下,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路网林带配套、机械化播种收获助力,实现了亩均产量翻番。

最近几年,五十四团持续“走出去、请进来”,深化“政产学研”融合发展,形成《南疆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采用“两年三熟”种植模式,亩产节节攀升,2023年达到500余公斤,最高亩产达到700公斤,亩均收入1500元以上,逐步建成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油莎豆种植示范基地。

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的,是当地气候条件。统计显示,2018年五十四团降雨量仅为47毫米,2023年达到120毫米;7级以上沙尘大风天气则由每年70多场降至20多场。

选对了路,更要走好路。五十四团种植推广油莎豆的一个重要经验是统筹产业链发展,培育引进生产加工企业;坚持科技先行,在科技创新高点舞动产业链条。

来到五十四团产业园区,年产300吨的油莎豆榨油厂正在生产运转;以豆粕为原料的酿酒企业正在扩能改造,年产1800吨的新生产线即将投用;利用油莎豆提取物制作面膜等日化用品的工厂正在加快建设。在当地,油莎豆已经形成了循环产业链。

今年,五十四团在邻近的莎车县流转6万亩土地,扩大油莎豆种植面积。五十四团党委书记、政委陈军说:“目前油莎豆还存在种植规模小、品牌影响力不大的问题,需要在种植、加工、市场间形成更为紧密的匹配统筹。为此,我们坚持稳步推进,持续扩大产业规模。” (经济日报记者 马呈忠 乔文汇)

【纠错】

关闭

个人信息请提出您的建议意见,我们会尽快处理解决,感谢您的支持。

姓 名手 机
eamil
反馈意见
验证码换一张提 交

阅读全文
园区招商找园商网-招商代理 招商执行 资源挖掘 资源对接
园区入驻 体验园商网招商服务
马上体验
大数据招商新模式
大数据招商新模式
专业招商对接落地
专业招商对接落地
重大商机及时推荐
重大商机及时推荐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智慧系统全网推广
智慧系统全网推广
精准流量海量资源
精准流量海量资源
专业客服全天服务
专业客服全天服务
政府推荐信誉保证
政府推荐信誉保证

立即咨询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