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以“聚智深海 共享蔚蓝”为主题的第二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深海技术创新大会(2024)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圆满落幕。一场深海科技创新领域的智慧盛宴汇聚了全球21个国家270多家机构约400名嘉宾共话深海科创发展之道,共谋跨领域科创合作,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等20余家主流媒体汇聚崖州湾科技城,相继报道论坛精彩盛况,多家主流媒体围绕论坛相关内容共发布1000余篇新闻报道,总传播量近2000万,相关报道持续刷屏。
智慧盛宴
以科技之名共赴深海之约
海南自贸港国际科创论坛自2023年创立举办,作为深海领域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科技盛会,论坛不仅向中外嘉宾全面展示了海南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对外开放,积极培育壮大深海科技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成果,同时也是海南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的生动实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自然科学助理总干事莉迪亚·亚瑟·布里托(lidia arthur brito)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论坛虽然“年轻”,但备受关注。相较于首届,本届论坛在平行分论坛和平行活动的数量上均有成倍增长。短短3天,10场论坛和5场特色活动丰富多元,精彩纷呈。150余位中外科学家、高校学者、企业代表、创新创业者等,围绕海洋科技与装备创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深海科技与深海考古以及海洋产业发展与金融合作等多领域多方面作专题报告,共话深蓝、探索未知、启迪未来。
↑论坛现场汇聚了中外深海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机构代表。
亚洲水下考古研究所理事、东京海洋大学海洋人类学和航海考古学教授岩渊聪文对中国有如此多的高新科技感到吃惊。“非常高兴看到有这么多人关心深海考古和海洋保护,希望将来可以开展更多交流合作。”岩渊聪文说。
“对于科学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棒的论坛。”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理学院院长、海藻和海草研究教授安查娜·普拉塞普(anchana prathep)说,本次论坛建立起一张互联互通的网,让所有对深海领域感兴趣的专家学者聚在一起,在相互学习的同时,还促成了许多合作。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党委书记、局长许振强认为,海南这片沃土充满了活力和机遇,自贸港的建设搭建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和资源,本次论坛的举办,有助于各界深入探索深海,推动深海科学与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凝心聚力
中外交流共筑深海生态圈
借论坛之机,迎八方来客。此次论坛的参会嘉宾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印尼等21个国家和地区,各界中外专家、学者、行业机构代表依托这一平台,聚焦国际科技创新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从不同角度展开交流讨论,积极推动跨领域合作,构建深海科创的蓝色生态圈。
↑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生态与地球科学司司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多样性致力可持续发展教席教授米格尔·克卢塞纳-戈特(miguel clusener-godt)发言。
如何绿色、可持续地进行深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本次论坛中嘉宾热议的话题。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生态与地球科学司司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多样性致力可持续发展教席教授米格尔·克卢塞纳-戈特(miguel clusener-godt)分享了联合国科技创新助力蓝色经济与海岸带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最新进展,并为实现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提出多项倡议。
↑中外嘉宾在论坛现场交流探讨。
论坛上,中国深海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得到中外嘉宾的积极评价。“中国的无人遥控潜水器和自主水下航行器非常出色,”地中海水下文化遗产研究部主任哈坎·奥尼兹(hakan oniz)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看到了中国在深潜技术方面的实力。“我们至少也可以在地中海使用这项技术。”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宋建忠主论坛上作主旨报告。
而首设的深海科技与深海考古论坛更是引人瞩目。“这是中国首次对水下千米级深度古代沉船遗址开展系统、科学的考古调查、记录与研究工作。”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宋建忠向国内外嘉宾解读有关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重大考古发现的多个“首次”,呈现了深海科技与水下考古跨界融合的全新应用场景。
“这得益于多种深海技术和装备在该遗址深海考古调查中的首次应用。”宋建忠说,此次研究成果是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国深海考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深海先进技术暨深海(南海)沉船考古主题展现场。
与会嘉宾们认为,深海技术创新支撑的深海资源开发利用和蓝色经济的发展拥有广阔的前景。而海南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是开展深海探索的天然宝地。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林忠钦说:“海南特别是三亚具备很好的试验条件,希望能汇聚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在三亚进行研究,开展多任务、多目标科学实验。”
成果赋能
奏响深海开放合作最强音
与智慧的盛宴相伴相随,本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科创论坛也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1项共识成果发布、多项战略合作签约和2所高校入驻、1场主题展及2项全国性科技创新赛事,为深海产业快速发展和蓝色生态文明可持续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论坛成果《海南自由贸易港共识 聚智蔚蓝:科技支撑海洋可持续发展》正式发布。
开幕式上,论坛成果《海南自由贸易港共识 聚智蔚蓝:科技支撑海洋可持续发展》正式发布,提出了深海科技创新的海南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予以更多保护与开发利用,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
↑海南省科技厅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与俄罗斯科学院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海南省海洋厅与上海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等多项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同时,海南省科学技术厅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与俄罗斯科学院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与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三亚市人民政府、哈尔滨工程大学,海南省海洋厅与上海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海南凯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分别就多项合作和入驻完成签约。
据海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海洋地质调查、科技创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进一步推进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推动更多国际科技创新资源汇聚海南,共同助力深海事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在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科学与技术前沿分论坛上,《中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及利用技术发展路线图》正式发布。提出了面向2035年的中国深海矿产开发的愿景目标,进一步明晰了我国深海矿产开发的发展路径。
↑中国五矿首席技术专家李茂林介绍《中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及利用技术发展路线图》。
除了有政府部门和科技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论坛还为中小型海洋高新技术企业搭建了成果展示、招商引资的平台。“这里浓郁的海洋科技企业创业氛围,令我深受鼓舞和启发。”浙江雪窦无人船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阮哲伟是首次参加科创论坛,他表示,未来将考虑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建立子公司,开展海洋无人船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化落地。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文物展品(复制件)。
作为本次论坛的亮点之一,大会期间举办的深海先进技术暨深海(南海)沉船考古主题展展出了80余件深海技术与装备展品,其中20件为首次展出。另有19件南海沉船考古展品悉数亮相。一众深海“高精尖”的技术装备和精美的深海考古展品吸引中外来宾驻足关注。
↑展台工作人员在操作液压机械臂。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系统工程研究院今年是首次参展,其展位吸引了不少企业代表驻足交流,洽谈合作。“真是大开眼界,”该展区负责人甄君说:“没想能看到这么多关于深海科技的先进技术,这样的平台对我们未来的科研很有帮助。”
主题展不仅为各参展机构搭建了深海科技创新技术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成为市民游客了解我国在深海科技、水下考古领域最新进展的宣传科普平台,迄今已吸引近千人次观展。
市民蒋海云说,在网上关注到主题展的消息后,马上预约了一家人前来观展。“我儿子对考古船模型、科研相机等很感兴趣,刚好暑假带他多走走看看,开拓眼界。”
此外,大会举办的中国海洋工程设计大赛和“智海同创”海洋机器人大赛,全面展现了我国年轻一代在海洋工程、海洋机器人研发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为推动深海科技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智海同创”海洋机器人大赛企业赛道冠军获奖团队代表——边际领域(大连)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黄子豪在开幕式上展示参赛成果。
“非常感谢本次大赛为自己和团队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交流展示平台,”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黄子豪带领他的团队在首届“智海同创”海洋机器人大赛中包揽了三个组别的第一名。他表示,海南自贸港的人才政策很吸引人,期待未来能到三亚创业,开辟新天地。
论坛虽已落幕,但其激发的创新火花与合作愿景,如同深海中潜藏的宝藏,正等待着被一一发掘和实现。海南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搭建起连接世界、面向未来的科技桥梁。海南自贸港国际科创论坛也将成为推动全球深海科技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平台,助推人类向深海未知领域勇敢探索,共同书写人类文明与深海和谐共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