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商攻略 - 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184号提案的答复(关于科技创新要成为南通聚力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强引擎的建议)

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184号提案的答复(关于科技创新要成为南通聚力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强引擎的建议)

来源:www.nantong.gov.cn 时间:2024-10-11 11:55:11 查阅:137

刘志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科技创新要成为南通聚力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强引擎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6年。在6月5日至6日举行的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江苏提出将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携手打造区域发展大格局。而南通将发挥“左右逢源”优势,继续做好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协同协作和服务同城同质三篇文章,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

您提出的“注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大园区之间交流合作”“共建重大创新平台,提升区域科创策源力”“进一步加强沪通、苏通科技合作”“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等建议给予我们深刻启发,也与我局近阶段工作部署不谋而合。近年来,市科技局将积极践行“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理念,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

一、优化完善科创合作机制

一方面,不断加强交流和顶层设计。近年来,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市科技局相关领导先后带队与上海科技两委、普陀区、宝山区、静安区、嘉定区等上海政府机构,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等在沪中科院系统院所、上海交通大学等在沪高水平高校,昆山市、太仓市等苏州板块进行互动。分别于4月、7月赴上海组织两次科技创新双月例会,分别以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沪通科技合作对接、对接国创中心和发展未来产业为主题,并举办2024投资界·南通未来产业发展大会,深度推进与上海合作对接。“推进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写入科技部2024年长三角工作要点。“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写入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另一方面,不断建立完善合作机制。聚焦沪通,两地签订《沪通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沪通跨江协同创新领导小组和推进办公室”领导体制,市科技局和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常态化召开沪通跨江协同创新推进办公室会议十余次,并推动市政府与上海科技党委、科委领导多次互访交流。去年,两地签署《沪通深化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开启新一轮科技创新合作。聚焦苏通,两地签署了《关于加强苏通跨江融合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从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加强板块交流合作、加强园区合作共建、加强交通互联互通、共同推进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建设等五个方面推动两地合作发展。

二、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耦合互补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围绕工业互联、数字车间、绿色生产、场景示范等方向推进先进技术对传统产业赋能升级,充分激发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等传统产业发展新动能。强化新兴产业互补。上海布局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核心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新材料、新兴数字产业等六大重点产业大多在南通有相应的制造类优势企业分布,南通承接上海科创成果转化可在现有沪通科技合作机制框架下,通过政府引导促动产业创新协同。苏州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先进材料作为四大重点产业,具有紧密结合产业与投资等鲜明特征,南通可充分结合供给需求,进一步发挥市场调节功能。谋篇布局未来产业。市科技局推出系列举措,加速培育未来产业。一是建立组织架构。局级层面成立未来产业工作专班,建立由海内外科技界、产业界和投资界众多专业人士共同组成的南通未来产业发展智库,群策群力开展未来产业研究推进。二是明确发展方向。认真研究前沿科技、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结合现有产业发展现状,锚定低空经济、深远海装备、新型储能、第三代半导体、通用人工智能、细胞和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等7个成长型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三是健全政策体系。编制未来产业发展图谱,包含产业链全景图、创新资源“热力图”,明确产业分类、资源分布、企业情况等信息,研究起草未来产业发展政策意见,立体化支撑产业导入。

三、强化重点园区合作共建

上海方向,沪通园区合作共建的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上海自贸区启东生物科技创新协作园、海门复旦复华科技园等园区集聚了一批创新型企业,沪通合作园区达20个,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南通全市沪通合作共建平台载体(含)总数已超过100家。其中,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以5.2平方公里招引了近300家企业,其中1/4是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了上万名人才,获评“长三角共建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园”。苏州方向,由南通、苏州、无锡跨江联动开发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始终肩负“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使命,实现产业发展与园区建设的良性互动。

四、深化产业创新平台建设

一方面,产业创新平台加速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南通分中心完成注册,正在推进章程制订、银行开户、项目研究等工作,生物医药未来产业(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东南大学南通海研院签约揭牌,上海海洋大学南通高等研究院落户海门。海门区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共建的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海安市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共建的智能装备研究院、市北高新区与上海复旦张江研究院共建的复旦张江南通科创中心、开发区与上海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共建的能达生物医药科创园公共平台等创新平台对产业创新推动作用持续增强。去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暨南通大学常熟临床创新研究中心签约揭牌,将联合南通大学,聚焦苏州常熟地区疑难病和常见病诊治新技术开展临床研究。另一方面,产业联合攻关加速推进。南通企业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参与设计建造的“新海旭”号挖泥船获得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上海微系统所和通富微电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通富微电和复旦大学联合实施的项目获得2023年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重大战略产品创新“揭榜挂帅”类立项资助2000万元,实现南通在该类项目立项“零”的突破,南通70%的规上工业企业与上海80%的高校院所建立协同创新关系,有利促进了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五、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一是科技人才加深互动。各县市区借助本地重大科技人才活动,邀请上海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与服务。推进沪通人才合作“三个一百工程”,积极引入上海创新创业人才,董绍明院士、朱美芳院士等一批高层次人才来通创新创业。今年首批抽调11名优秀科技招商年轻干部上海挂职锻炼,持续加强交流合作。二是对接活动灵活多样。通过“沪通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南通?上海高校科技成果对接洽谈会”等科技成果项目招商对接活动,与上海高校院所常态化开展对接。2018年以来,全市举办的沪通对接或科技交流活动超250场次,累计有近3000人次专家教授来通交流合作或发布科技成果,南通近万家次企业参与对接洽谈。去年4月,南通产控集团与苏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合作设立南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代表苏州、南通国企领域合作共建的重要突破。南通市苏州商会、苏州市南通商会的接连成立,进一步深化两地民营企业跨江融合发展。三是技术转移渠道不断拓宽。南通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五所高校连续六年共建技术转移南通分中心,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合作在通设立机构运行,深化了校地合作,促进了上海地区先进技术和优质成果来通转移转化。

下一步,南通将深化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引擎,持续探索有效路径,打造跨区域协同发展新样板,助力长三角提升国际竞争力,塑造对外开放新优势。

一是突出抓好未来产业培育。针对初步选定的成长型未来产业方向,利用未来产业发展智库,加强前瞻谋划布局,制订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充分发挥南通市成长型未来产业专家智库和产业图谱资源力量,全力加快南通未来产业培育。推动科技资金“拨改投”转型,采取更加高效的市场化支持方式,形成财政资金“投入-运营-退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政策性基金为引导、各类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创投资本市场化运作模式,坚持产业链垂直布局,为企业提供“天使投资-创投风投-私募股权-ipo上市”的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

二是深化推动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后续,南通将抓紧编制完善建设方案,推动长江口重大事项、重点项目、重要政策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加大考核推动,2024年在高质量发展考核中明确提出,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加强与上海、苏南地区共建合作。同时,以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跨区域协同,全方位嫁接跨江科创资源,深化实化市北高新区与上海静安区、启东生命健康城与上海张江高新区,如皋高新区与上海大零号湾等现有科技合作,加快推动启东-浦东、海门-宝山等共建产业创新协同园区。积极遵循《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等规划文件要求,落实《沪通深化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持续开展深化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等“五大行动”。谋划打造“科创飞地”,采取“基地+拓展区”“总部+协同中心”等方式,更大力度推动“上海苏南孵化、南通转化”“上海苏南研发、南通制造”。建立市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加深与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交流合作,实施“千企百校百场”科技成果对接洽谈活动,推动政产学研用金多元联动。

三是持续壮大科技企业梯队。持续抓好科技招商,培养造就一批懂产业、懂科技、懂投资的三懂型专业化招商人员,打造专业化、品牌化的科技招商平台,确保全年招引1200个科创项目。全力做好高企培育,努力提高服务精准度、高企申报量和申报通过率,确保全年净增高企7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500家。积极推动园区特色化建设,突出主导产业和专业方向,按照“扎堆、集聚、连片”的产业发展思路,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区。以培育省级标杆孵化器为目标,量质并举推动科创载体建设,增强产业粘性,提升创新浓度。

四是加快推进重点平台建设。全力支持和推进牵引性平台建设,加快推动长三角国创中心南通分中心、东南大学海洋研究院实质运作,促进省船舶海工中心、省光电技术中心高质发展,真正打造成为科创要素集聚的强磁场。引导创新平台市场化运行,吸纳社会资本投资,增强创新平台内生动力,提高平台自我造血能力。积极推动概念验证中心、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为科研成果提供商业化验证平台,提供种子资金、商业顾问、创业教育等支持,为加快培育未来产业蓄势赋能。

再次感谢您的指导,谢谢!

南通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8月22日

阅读全文
园区招商找园商网-招商代理 招商执行 资源挖掘 资源对接
园区入驻 体验园商网招商服务
马上体验
大数据招商新模式
大数据招商新模式
专业招商对接落地
专业招商对接落地
重大商机及时推荐
重大商机及时推荐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智慧系统全网推广
智慧系统全网推广
精准流量海量资源
精准流量海量资源
专业客服全天服务
专业客服全天服务
政府推荐信誉保证
政府推荐信誉保证

立即咨询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