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政府新闻办于7月27日14时举行吉林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省统计局局长林梅介绍我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有关统计数据。省发改委副主任刘日昊、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孙大维、省商务厅一级巡视员孟庆宇、省文旅厅副厅长陈思宇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永波主持。
赵永波: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近期,2023年度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陆续发布,吉林省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实现了从“开门红”到“半年红”。今天我们邀请到省统计局局长林梅女士,为大家介绍我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有关统计数据。共同参加发布会的还有省发改委副主任刘日昊女士,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孙大维先生,省商务厅一级巡视员孟庆宇先生,省文旅厅副厅长陈思宇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省统计局局长林梅介绍情况。
林梅:
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下面由我介绍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迎难而上、克难奋进,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47.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1.52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050.69亿元,同比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3724.89亿元,同比增长9.2%。
一、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平稳增长
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9.90亿元,同比增长4.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从主要产品看,生猪出栏973.38万头,同比增长7.2%;牛出栏135.49万头,同比增长11.4%;羊出栏330.90万只,同比增长7.6%;家禽出栏2.25亿只,同比增长6.6%。
二、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0.1%,食品产业同比增长6.8%,信息产业同比增长51.3%,冶金建材产业同比增长15.5%,电力生产行业同比增长2.3%,纺织工业同比增长8.3%。
三、建筑业增加值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省建筑业增加值228.17亿元,同比增长7.0%。建筑业企业本年新签订合同额1017.6亿元,同比增长25.3%。
四、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上半年,全省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9.9%,拉动全省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
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降转升
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9%,增速比1—5月份提高11.4个百分点,止住二季度以来逐月回落态势,实现回升。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5.7%,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重大项目投资实现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省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9.6%。
六、消费市场恢复步伐加快
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2.58亿元,同比增长1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754.64亿元,同比增长15.1%;餐饮收入217.94亿元,同比增长19.6%。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1.61亿元,同比增长2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2个百分点。从主要商品看,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9.9%,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6.3%。
二季度以来,省委省政府围绕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防风险等方面打好政策“组合拳”,形成稳增长巨大合力。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复苏,亮点纷呈,保持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省经济运行恢复向好的态势没有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谋振兴、求发展的干事创业热情没有变。下半年,全省各地各部门将继续砥砺奋进,下大力气转方式、调结构、强动能、促转型,全力推动全年经济继续稳定恢复、实现经济增长“全年红”。
赵永波:
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自己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人民网记者:
今年上半年我省经济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主要特点有哪些?请问如何评价上半年经济走势。
林梅:
年初以来,省委省政府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延续稳步回升、加速增长态势,生产供给有力支撑,市场需求快速恢复,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积极因素竞相涌现。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即“快、稳、好、优、新、活”:
一是“快”,就是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在31个省(区、市)中居第4位。三次产业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1.5个和2.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位居全国前列,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7.4个和15.2个百分点。
二是“稳”,就是三次产业平稳增长对经济发展均形成了有力支撑。上半年,全省畜牧生产平稳增长。猪出栏量增速保持在7%以上的较高水平,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牛、家禽出栏量增速分别比一季度提高0.8个和3.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9个重点产业中有7个实现正增长。汽车制造业、冶金建材产业、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均在1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增长。1—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4.3%和16.4%。接触型服务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上半年,全省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9.6%,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20.5%。
三是“好”,就是消费、投资等内需加快释放,持续向好。消费市场进一步复苏。上半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6%,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17.4%。大宗商品和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快速增长。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9.9%,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134.3%。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66.4%和39.7%。投资实现止跌回升,转稳基础进一步夯实。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9%,比1—5月份提高11.4个百分点。大项目投资额快速增长,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9.6%。
四是“优”,就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0.6%,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3.1%,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7.2%,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全省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9.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
五是“新”,就是新动能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增长52.9%,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0.1%,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长8.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2.6%,均明显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2倍,动车组产量增长3.1倍,风力发电机组增长82.3%,碳纤维增长41.3%,集成电路增长75.8%。长光卫星实现“一箭四十一星”,创造了中国航天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纪录。
六是“活”,就是经济活跃程度明显增强。上半年,人流物流愈加活跃。龙嘉机场航班量和旅客量迅速回升,恢复率分别列全国千万级机场第1位和第2位。公路客运量和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56.0%和42.2%。6月末,全省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延续了一季度恢复向好的态势,实现了“半年红”,坚定了全省人民稳经济、促发展的信心,为下半年继续实现平稳增长,实现“全年红”,打好了基础,赢得了主动权。
经济日报记者:
上半年吉林省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发力。请问,省发改委在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日昊:
谢谢你的提问。省发改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高质量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持续强化“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扎实推动项目建设。
特别是今年二季度以来,面对投资下行压力,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一是实施百日攻坚行动。抢抓施工“黄金期”,全省总动员,奋战一百天集中攻坚,全省5000万元以上项目,逐个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与省直部门和地方政府一道,共同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矩阵式”责任体系。二是开展实地指导服务。开展项目建设“大提速”行动,对全省5000万元以上项目全覆盖踏查;会同省直有关部门,成立5个联合工作组,连续两个月赴各市(州)面对面指导服务,与地方协力加大施工组织,全力推动项目提速建设。三是加强项目要素保障。分两批向国家报送重大项目用地需求,争取获得国家政策支持;连续组织乡村振兴、汽车石化、服务业多场项目融资路演活动,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有效缓解项目资金筹措压力。四是强化问题协调解决。依托全省三级项目中心,全天候、全过程、全链条跟踪项目建设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审批、用工、用能等项目建设困难和问题,年初以来共协调解决363个项目建设相关问题。
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全省重大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快,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陆上风光三峡、长春轨道交通三期、沈白高铁、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查干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等一大批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加快实施。上半年,全省共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922个,投资增长8.7%。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91个,投资增长9.6%;10亿元以上项目233个,投资增长23.7%。
下一步,省发改委将与各地各部门共同抓住项目建设黄金期,进一步突出要素保障,强化协调服务,全力推动项目加快施工进度,奋力实现全年投资增长目标。
中新社记者:
从上半年统计数据看,全省工业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全省经济稳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请具体介绍一下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有哪些新的亮点。
孙大维:
今年以来,全省工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经济稳增长决策部署,着力加强企业生产运行监测调度,深入重点企业开展包保服务,确保重点产业链、重点企业稳定运行。上半年全省工业运行总体上呈现恢复增长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居全国第13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一是汽车产业发展稳中向好。启动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大力开展汽车促销活动,持续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示范工程,强化中欧班列保障支持整车出口,多措并举推动汽车产业企稳向好。上半年一汽省属口径整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0%和1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和3.1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121.4%和177.6%。上半年全省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
二是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成长。依托“陆上风光三峡”项目建设推动中车新能源、远景能源、三一风电等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快速发展壮大,上半年合计产值同比增长227%。同时持续推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跟踪推进新一代高速智能动车组、标准地铁列车等新产品研制,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成功下线,前6个月中车长客轨道动车交付量同比增长3.14倍。上半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
三是碳纤维产业成为工业新亮点。省政府出台碳纤维产业发展2.0版政策措施,组建成立吉林省碳纤维产业联盟,全力推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年产1.2万吨碳纤维复材产品项目于1月下旬建成投产并一次开车成功,年产10万吨碳纤维原丝生产线投产后实现了满负荷生产。上半年全省碳纤维产量同比增长59%,吉林化纤、国兴碳纤维、吉林碳谷等行业领军企业发展动能显著增强。上半年全省纺织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
四是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高速增长。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7个方面20条措施,促进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高端化、规模化、融合化发展。海谱润斯、新产业、禹衡光学、奥来德等企业产品订单量大幅提升,松原正泰光伏组件、吉林叁吉pcb线路板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园、长春智能光谷产业园等重点园区产业集聚态势初显。上半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3%。
五是企业效益水平持续改善。清单化跟踪推进国家和省支持企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稳预期等各项政策落实,扎实推进实体经济降本减负。1-5月全省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2.4%,增速列全国第1位。建立常态化助企服务机制,动态开展银企对接、产需衔接活动,做好企业生产用电、用能等要素保障,强化重点产业链配套链稳定供给,全力稳定重点产业企业生产经营,1-5月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增速列全国第5位。
下一步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抓好三季度工业稳增长工作。突出支持汽车产业稳定运行,提高整车排产量,带动零部件企业释放产能。突出推动重点企业稳产满产,制定三季度全省工业稳增长政策措施,深度挖掘企业增量因素。突出推动重大工业项目投产达效,为工业增长形成增量支撑。加强工业运行监测调度和精准服务,省市县合力做好重点企业包保服务,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增速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吉林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介绍一下上半年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在恢复和扩大消费方面下半年还有哪些举措?
孟庆宇:
今年以来,全省商务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大内需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积极组织“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持续推动全省消费品市场快速复苏、稳定运行。
刚才,省统计局通报了有关数据,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72.58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大宗消费强劲拉升,汽车类、家电类、家具类商品分别增长39.9%、18.4%、63.3%;升级类消费增势良好,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分别增长66.4%、25.4%、22.2%;网络消费增速较快,有关数据显示,全省网络零售额实现452.9亿元,增长34.7%。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是密集出台支持政策。推动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在政策层面加码发力,为消费复苏提供保障。统筹各地开展多轮消费券促销活动,累计发放消费券3.74亿元,直接拉动销售额超过60亿元。商贸企业积极响应,加大促销资金投入力度,政策叠加效应充分显现。
二是着力促进大宗消费。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商品是消费品市场的基本盘。在汽车消费方面,我们动员主机厂、行业协会以及会展服务企业开展了春季汽博会、五一汽车展、汽车主题夜等一系列活动,探索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在家电、家居消费方面,我们组织家电生产经营企业开展绿色智能家电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在14个县(市)开展家电下乡试点,支持举办“家博会”专项展销,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是压茬组织促销活动。1-2月份是我省这几年蓄力打造的特色消费品牌“1·8消费节”,3月份举办了“春季消费促进月”,紧接着在二季度开展了“全民消费季”,又在三季度启动了“盛夏金秋消费季”,可以说是“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天天有促销”,推动形成不间断、波浪式消费热潮。
四是推动创新消费场景。印发了《关于创新消费供给激发消费活力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5·6盛夏消费季”,推出省级示范步行街授牌、夜间消费季活力热度榜评选、啤酒消夏美食节等系列活动。同时,持续推进长春市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着力改善城乡消费条件。
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促进消费作出重要部署,下一步,全省各级商务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精准施策、强化供给,结合传统消费旺季和网络热购时段,分时分类搭建集聚人气消费促进平台,加力恢复和扩大消费。
一是千方百计稳住大宗消费。参加全国“百城联动”汽车节和“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落实国家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办好“家居焕新消费季”,加大电子产品等热销商品促销。
二是挖掘潜力扩大农村消费。上周,省商务厅联合12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面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选取了10个县(市)开展扩大农村消费示范引领试点,以政策引领和典型实践,推动农村消费提质扩容。
三是创新赋能发展新兴消费。举办第三届中国新电商大会,开展电商直播节等活动,持续提升线上消费规模和质量。
四是多措并举办好系列活动。提质扩面举办第三届“9·8消费节”,持续打造“吉字号”消费节庆品牌。用好消费政策,支持各地办好特色促消费活动,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
香港商报记者:
请结合上半年吉林省的文旅经济运行情况,介绍一下文旅方面重点做了哪些工作?下半年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陈思宇:
今年以来,吉林省文旅紧盯“万亿级”产业目标,全力推动市场复苏,取得明显成效。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1.2亿人次,同比增长120.2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950.29亿元,同比增长207.82%;按可比口径,二季度增速排名全国第4位。特别是进入夏季以来,“清爽吉林·22℃的夏天”品牌优势突显,吉林旅游市场潜力不断释放。
为了实现旅游市场快速复苏,我们针对性发放各类文旅消费券超4000万元,组织文艺院团进商圈、进景区开展百余场演出,举办一系列促进文旅消费的活动;研究出台《吉林省“引客入吉”和文旅项目招商政策》,全力“引客入吉”、“引资入吉”;我们赴长三角、东南、西南、华北、东北以及俄罗斯、港澳地区广泛开展文旅推介、项目对接、招商引资、调研学习等系列活动,强远程客源市场合作、拓展近程客源市场、加快发展入境旅游,抢占市场先机。
在全力抓市场、促消费的同时,我们坚持产品为王、创新驱动,把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积极培育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升级。研究起草《东北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并由文旅部、国家发改委名义联合印发。修编完成《吉林省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启动全省乡村旅游资源调查和编制省级十大乡村旅游精品村旅游发展规划。指导查干湖、龙湾景区加快5a级景区创建步伐。指导各地积极创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长春市北极星营地被评为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填补我省该领域空白。整合省内特色资源,我们推出了到“吉林‘森’呼吸”“行走在‘吉线’”“滑雪场的夏天”“醉美吉乡”等优质乡下避暑旅游产品,发布研学旅行精品线路、精品课程,满足避暑游、亲子游、研学游等市场需求。
上半年,以避暑休闲为主题的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表现突出。松花江水上旅游项目首开我省大型水上观光项目先河。长春动植物园“梦幻西游季”主题活动走红全网、长春莲花岛户外沉浸式剧本互动项目引人入胜,长白山鲁能胜地全地形越野、竞技攀岩、丛林穿越等新产品持续火爆。吉林万科松花湖露营地、长春北极星房车露营地、白山巡山客露营度假基地等露营产品全面开花,商业模式日趋成熟。长春这有山、延边民俗园、延大网红墙、梅河东北不夜城、四平仁兴里等新场景实现商、文、旅深度融合,树立吉林文旅新标杆。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们忠实践行“两山理念”,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构建出冰雪和避暑休闲“两大产业”并举,“温暖相约·冬季到吉林来玩雪”和“清爽吉林·22℃的夏天”“两大品牌”共建的发展格局。旅游业从小到大,奠定“万亿级”支柱产业基础;冰雪产业从无到有,走出创新发展的吉林路径。上一雪季,全省冰雪市场持续火爆,重点监测的26家冰雪旅游企业接待人次1126万,营收20.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7.64%、37.89%。市场占有率、产品销售额、接待总规模稳居全国首位。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乘势而上、攻坚克难,从创新产业支持政策、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大力发展“旅游+”“+旅游”、持续开展精准营销、高密度推出各类节事活动、扎实做好新雪季备战工作、强化行业监管等七个方面,朝着打造旅游“万亿级”产业目标笃定前行,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做出文旅贡献。
吉林日报记者:
工业作为我省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请问吉林省上半年工业投资和项目建设有哪些新的进展?
孙大维:
上半年,全省工信系统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形成推动工业投资企稳向好的工作合力,特别是6月份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7%,成效突出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全省重大工业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全省投资百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全部启动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陆续开展设备安装。吉化120万吨乙烯、60万吨abs等转型升级项目新建23套主装置中已开工19套。中车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已完成叶片厂房、电机厂房、储能厂房等建设,园区内4家企业均已投入生产。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设备陆续进场,计划年内投产。这些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对工业投资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
二是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项目有序推进。集中组织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系列项目开工活动,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暨奥迪ppe配套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复工建设。吉林玲珑1420万条轮胎生产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一汽研发总院新能源智能网联创新试验基地项目(二期)、一汽解放车桥基地建设暨重型换代桥技术升级、富赛汽车电子科技园、地通白车身等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进行内部装修。这些项目有序推进,对工业投资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三是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面启动。按照省委省政府“数字吉林”建设总体部署,全面启动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支持300个以上“智改数转”示范项目,通过三年努力,推动全省有意愿规上企业完成一轮“智改数转”。
目前,正在组织各地区申报2023年省级制造业“智改数转”项目,省里已专门出台政策,通过贷款贴息、事后奖补、担保费补助等方式,对企业“智改数转”项目建设给予奖励支持。通过实施“智改数转”项目,促进全省工业投资快速增长。下一步,省工信厅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主动服务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要件办理、入库入统、要素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加快项目进程,形成更多有效投资和实物工作量,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工作任务。
赵永波: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谢谢五位发布人的情况介绍。